早稻机插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规模化育秧技术特点及技术要点
2023-12-13钟乐辉阳湘林徐良志陈剑宝易西方曾跃先王志辉刘志清程乐根
钟乐辉 阳湘林 徐良志 陈剑宝 易西方 曾跃先 王志辉 刘志清 程乐根
(1 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沅江 413100;2 益阳市农机事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000;3 沅江市南大镇农技站,湖南 沅江 413116;4 沅江市共华镇农技站,湖南 沅江 413106;5 湖南阜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沅江 413100)
早稻机插秧规模化育秧一直是个技术难题,相关研究不少[1]。采用单栋或连栋大棚育秧,不仅一次性投入大、占地多,而且使用次数少、闲置时间长,不易形成较大育秧规模;采用竹拱泥浆覆盖育秧,既存在请工困难、操作辛苦、秧田质量不高等问题,也难实现较大规模育秧[2]。探索较少设施投入、较低育秧成本和较大规模育秧新技术成为破解难题的主要方向之一[3-4]。经多年试验示范,作者探索总结了早稻机插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规模化育秧新技术,其可减少早稻育秧设施投入,提高秧田综合利用率,实现低成本规模化育秧[5]。现将该技术小结如下。
1 技术所需材料
早稻机插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规模化育秧新技术所需主要材料如表1 所示。
2 技术操作要点
本技术采用水田旱育苗场育秧方式,主要操作要点如下。
2.1 育秧苗场准备
在晚稻生产季节开好主沟、围沟和厢沟,中后期及早露晒田,让晚稻在干爽条件下收割。晚稻收后趁稻田干湿适宜时抢晴天用轻便履带拖拉机带开沟机开沟,要求开沟时旋出来的泥块细碎并能均匀抛撒到厢面;稻田不干沟泥不能均匀抛撒厢面,且会使厢面压陷不平。一般按厢面横摆4 盘厢宽4.0 m 开沟,也可根据计划摆盘数做安排,并对育秧物资规格进行相应调整;原则上以摆盘宽度加1.2~1.6 m 安排厢宽,以便操作行走和扎膜取泥。合理开好厢沟和围沟,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让苗场整体干爽硬实。高标准整平厢面呈龟背形,一丘秧田高低差不超过3.0 cm;条件具备时可对厢面进行人工或机械整平压紧。沟宽均为30.0 cm,厢沟深15.0 cm,围沟深20.0 cm,确保灌水快捷,排水顺畅。
2.2 秧盘摆放
摆盘前15 d 趁晴天用灭生性除草剂除去秧田杂草;摆盘前2~3 d 确保将秧厢整平,用敌克松对苗场进行消毒处理。出盘时间应根据中期天气预报,安排在晴暖天气摆盘,综合考虑取秧迟早按批次、分品种摆放。用6.0 m 长经久耐用热镀锌双向田间输送带(图1)输送秧盘。摆盘前1 d 将输送带从苗场路边平稳摆放到苗场摆盘位置,做好用电测试,注意用电安全。摆盘当天用叉车将密室出芽的叠盘转运到秧田路边,秧厢一侧用尼龙线拉直后,从尼龙线一侧开始摆盘,以便摆盘整齐,横向摆4 盘,边摆边后退。秧厢以20.0~30.0 m 长较适宜,以利揭膜快速通风降温。
图1 田间输送
摆盘每满一厢要及时检查,少种少芽处用已破胸发芽种子补播;种子外露的补盖基质土;高低不匀的秧盘要进行去高垫低整平处理;盘土过薄、种子堆积、盖土不均的都要及时处理。整厢整理完成的,用敌磺钠加恶霉灵进行盘面喷雾消毒。绘制苗场位置图,不同品种批次挂牌标识。
2.3 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育秧
早稻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育秧田间情况如图2 所示。先在消毒好的秧盘上铺盖无纺布,秧盘四周间隔一段距离将无纺布压于盘底,防大风吹揭。然后,两人同向持玻璃纤维棒前行,每1.0 m 插1 根纤维棒;注意一侧可相对靠近秧盘,另一侧留10.0 cm 多再插,方便揭放无纺布。纤维棒上盖膜时,注意不要将无滴膜正反面搞错,盖膜后要一次性将秧厢四周薄膜用大田泥块紧密压实。
图2 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育秧
特别注意急剧变温前后的管理,大风低温来临前保持秧盘温暖湿润,严格预防大风揭膜情况发生。全过程做好拱内温度测量,阴雨天增温保温,晴天拱内温度达到32 ℃及时揭无滴膜留无纺布通风降温保湿,低于28 ℃扎好无滴膜增温保温。
2.4 水肥管理
水田旱育采用灌水浸润方法管水。首次灌水在摆盘盖膜后次日或当天进行。当水将最高处秧盘中营养土浸湿后,马上排水至厢面全干,所有秧盘不再渍水。晴天及早补足水份,防出现萎蔫伤苗;注意高温大风天上风口易缺水,防长时间缺水萎枯。
苗场追肥一般在摆盘后7~10 d、苗龄1.5 叶左右、苗高5.0 cm 左右时结合灌水进行;每667 m2苗场用45%复合肥10.0~15.0 kg,灌水淹过盘面营养土1.0 cm时均匀撒施,保持水面1 个晚上后排干。后看苗看天用45%复合肥2.0 kg 对水250 kg 浇施或叶面喷雾;一般喷肥2~3 次。取秧前4~5 d 每667 m2苗场追施复合肥17.5 kg 或喷施叶面肥作“送嫁肥”。
2.5 病虫害防治
早稻苗期病害必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药剂为15.0 kg 水加敌克松30.0~40.0 g 加99%恶霉灵4.0 g 均匀喷雾,阴雨低温天多时更需及早发现和防治。共喷施2~3 次,首次在摆盘当天喷匀喷透后再盖无纺布,摆盘后6~8 d 抢晴进行第2 次预防,发现秧盘中出现霉菌要随时喷杀。
特别要做好剧烈变温前后苗期病害预防,确保秧苗正常顺利生长。阴雨或高温高湿3~5 d 以上时,注意抢雨停间隙喷药防治。根少苗弱时须及早喷施诱抗素等促根生长药剂和肥水,确保根多根白结盘紧密,苗齐苗壮苗好。若发现插时秧苗可能过高的要适当控苗,将苗高调控在标准株高内。取秧前4~5 d 抢晴天喷施1次杀菌杀虫剂作“送嫁药”,做到无病虫害带药出秧田。
2.6 揭膜炼苗和取运秧栽插
早稻一般覆膜至2 叶1 心左右,期间晴天上午9∶00至下午16∶00 点间气温高时揭膜揭布露秧壮苗,其余时间覆盖保温。当日低温稳定通过15 ℃时,揭去无滴膜并取走纤维棒,只留无纺布保温保湿。若移插前长时间阴雨低温,应适当延长无滴膜覆盖时间;无纺布可留至移插前1~2 d 再揭开运回,以防低温为害。
成苗标准:早稻在摆盘后15~20 d、晚稻为摆盘后11~12 d、叶龄2~3 叶、苗高15.0~18.0 cm 时即可取运秧苗进行栽插。同批播种秧苗力争3 d 内插完,所有批次秧苗均应在未出现黄脚秧前插完。
机插大田必须提前1~2 d 高标准整平。机插作业质量必须达到漏插率≤5.0%,伤秧率≤4.0%,漂秧率≤3.0%,勾秧率≤4.0%,翻倒率≤4.0%,均匀度合格率≥85.0%,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插秧深度0~10.0 mm。
3 技术主要特点
中拱双层覆盖保温(无纺布+纤维棒+无滴膜)规模化育秧技术是从大棚无覆盖、大棚加无纺布覆盖、无纺布加薄膜平铺双层覆盖3 种育秧方式的试验实践中探索创新而来,具有投入较少、效果较好、操作较简便等特点(表2),已在规模化集中育秧中心连续4 年成功应用。该技术适合于中大规模场合,易于复制推广,优点如下。
表2 4 种早稻保温育秧方式对比
3.1 节本减污
新技术所需育秧设施材料主要为玻璃纤维棒、无纺布和无滴膜,投入成本低,使用期限长。每667 m2育秧成本总投入约4 200 元,可培育秧2 400 盘左右,能供5.3 hm2大田机插,使用时间超过6 年,每667 m2秧田年投入700 元,且育秧材料可多年重复利用。大棚育秧每667 m2需投入10 万元以上,按使用时间15 年计,年投入需6 600 元左右,该技术比大棚育秧每667 m2节本增效近6 000 元。育秧物料报废时回收方便,不会对育秧苗场造成污染。
3.2 高效实用
该技术既是对传统竹拱薄膜覆盖育秧的借鉴,又实现了创新。一是用水田旱育取代传统泥浆湿润育秧。一般在前一年晚稻收割后趁田干开沟做厢,让秧厢坚硬干爽,便利输送带摆盘、取秧和人工踩踏。二是用玻璃纤维棒取代竹拱,不仅使用方便,经久耐用,不损薄膜,还使秧厢每行从摆2 盘增至4 盘,秧田利用率提高100%。三是用双层覆盖取代单层覆盖。先在摆盘好的秧盘上盖一层无纺布保温保湿透水透气,插上玻璃纤维棒,盖上无滴膜,双层覆盖,保温效果更好,可抵御较强低温。新技术操作简单,效率提高。
3.3 规模增效
新技术与大网袋浸种催芽技术(图3)、全自动高速(2 000 盘/h)播种技术(图4)、田间输送带高速转运技术(图1)、恒温恒湿智能密室叠盘催芽齐苗(图5)技术相匹配,比泥浆育秧取秧的效率提高30%左右,可达成早稻单季万亩规模化育秧技术能力,实现规模增效,并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
图3 大网袋浸种催芽
图4 全自动高速播种线
图5 恒温恒湿智能密室叠盘齐苗
4 结论
一是早稻机插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规模化育秧技术具有保温效果较好、设施投入较小、育秧规模大、没有废弃污染等综合优势,值得在早稻规模化育秧中示范推广。
二是早稻机插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规模化育秧技术对秧田开沟平厢质量要求高,需严格做好较长时间低温下的保温保湿工作,在长时间低温阴雨时,需投入较多人工进行田间管理,必须特别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