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当心被“抑郁”纠缠

2023-12-13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王建华

保健与生活 2023年19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抑郁情绪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抑郁症常常被误认为是“情绪不高”而被人们忽视,只有当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倾向时,才引起人们重视。糖尿病患者常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害比单独患糖尿病或单独患抑郁症的危害都要大得多,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作用,彼此加重。

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10%,比健康人群高2~3 倍。抑郁症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还会加剧患者体内的血糖波动。

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吗?

抑郁,顾名思义就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那么,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吗?答案是“未必”。事实上,每个人的心情都存在起伏波动,当一个人遭遇烦心事或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时,难免会出现沮丧、难过等负面情绪,而当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低落的情绪会随之好转、消散。我们把这种短暂的、随着时间延长或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恢复正常的情绪低落称为抑郁情绪,它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而不是抑郁症。只有当患者的症状足够严重、持续时间足够长(2 周以上),才考虑可能存在抑郁症。

如何判断是不是患了抑郁症?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情绪低落、沮丧、悲观,并且症状具有“朝重暮轻”的特点。

2.对什么事都没兴趣,生活空虚,不愿意社交,常一个人独处。

3.没有缘由地内疚和自责。

4.思维及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学习及工作能力明显下降。

5.疲惫不堪,性欲减退。

6.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容易早醒为抑郁症典型表现。

7.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8.有自杀念头或倾向。

9.常常伴有心慌、胸闷、食欲不振、腹胀、头晕、头痛等躯体症状。

如果患者具备多条上述特征,持续时间超过2周,社会功能(学习、工作、社交等)受到严重影响,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那么,抑郁症的诊断就基本可以确定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抑郁症患者以躯体症状(如乏力、心悸、胸闷、头痛、食欲缺乏、便秘、失眠等)作为突出表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患者的精神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和漏诊,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注意。

糖尿病患者缘何易得抑郁症?

第一,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作为一种终身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往往要终身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来自并发症的威胁。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可能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就像时刻悬在患者头上的一把利剑,让其产生悲观、恐惧、焦虑的情绪,给其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经济负担重。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四,缺乏社会支持。社会对患者的歧视,其工作就业受影响,家人的理解、支持不够,是导致患者抑郁的社会原因。

哪些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

是否患抑郁症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并发症轻重等与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女性患者情绪波动更大,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患抑郁症的风险比男性高。中年人承担着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抑郁症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同样,病程较长、并发症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更大,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与抑郁症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一方面,糖尿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来自并发症(如失明、截肢、脑卒中等)的威胁使糖尿病患者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进而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及血糖升高;反过来,糖代谢紊乱又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加重患者的抑郁程度。重度抑郁除可使病情加重外,还可能导致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卫生问题,尤其是抑郁症应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应如何治疗?

目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上不可偏废,除了治疗糖尿病,还要积极治疗抑郁症,包括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澄清其对糖尿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悲观情绪和精神压力,社会各界要尽其所能为患者提供各种支持,减轻患者的后顾之忧。对症状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症药物,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服用方便等特点,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一线用药,其代表药物有舍曲林(左洛复)、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等,抗抑郁症药物一般早晨给药,这样可以让患者一整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那种认为抑郁症只需要心理治疗、不必服用抗抑郁症药的观点是不对的。

抑郁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极大,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进行系统治疗,治疗不光是医生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大力协作。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抑郁情绪
清明
克服情绪低落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情绪认同
本期导读
读来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