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施途径刍论

2023-12-13付荣

成才之路 2023年32期
关键词:敬老师范生意识

付荣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新时期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孝道意识和孝文化传授能力。面对部分师范生缺乏孝道意识和孝行为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孝文化教育,树立典型孝行榜样,开展丰富的孝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等途径增强师范生的孝意识,培养师范生的孝行为,提高师范生的孝文化传授能力,以使他们进入中小学教学工作岗位后传播孝文化,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生孝道意识和行孝行为缺乏等问题。

关键词:师范生;孝文化教育;孝意识;孝行为;校本课程;思政课;榜样;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2-005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助力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2C0745)、202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新时代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X22B278)的部分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师范高校是推广孝文化的重地,孝文化是对师范生开展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选择[1]。目前,部分中小学生和师范生在孝道意识上比较淡薄,而继承和弘扬孝文化对调节家庭关系、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师范高校要深入挖掘孝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对师范生进行孝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孝道意识,培养他们的行孝行为,并教会他们培养中小学生孝道意识和行孝行为的方法,让他们将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能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孝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孝道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行孝行为。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部分中小学生在孝意识和孝行为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对孝文化认知不足,缺乏孝道观念,对亲人情感淡漠,不理解和体谅父母及长辈,更缺少孝行为,甚至对父母颐指气使。这些行为的出现,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孝文化的重视不够不无关系。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向师性较强,学校应重视中小学生孝意识和孝行为的培养。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是传播孝文化的主要群体。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师范生存在孝道意识淡薄和孝行为缺乏等问题。

第一,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命可贵,人们应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但媒体报道中有时会出现大学生自杀的事件,在师范生群体中,也有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的事例,他们对生活和生命持消极悲观的态度,在遭遇生活、学习和情感上的打击后,容易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甚至生命的行为,这种对生命的漠视行为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

第二,对父母缺乏感恩之心。日常行为是衡量“孝”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师范生群体中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花钱大手大脚,攀比心理严重,不尊敬和体谅父母,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蛮横无理,这些行为说到底是对父母缺乏感恩之心。

第三,缺乏对社会的回报之心。对于师范生,国家和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如设置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并对部分师范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给予一定的补贴。然而,有些师范生拿着助学金任意挥霍,还有一些师范生抱怨补贴少,不愿意去农村地区任教,缺乏对社会的回报之心。

1.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道德都源于对他人的关怀和爱[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必须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继承与弘扬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3]。对师范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懂得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师范生感恩情怀的培养,同时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也有一定提升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孝老敬老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2.有利于师范生“孝老敬老”等行为规范养成,助力于解决养老问题

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26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将达到最大值,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老年人将成为社会的一个巨大群体,他们在生活上需要人照顾,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养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当前背景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开展的立德树人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德行品行的认同感[4]。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和理解老年人群体,教会他们关心和关怀老年人的方式,培育他们养老敬老的意识,提高他们养老敬老的实践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另外,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还可以使他们在今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孝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全社会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养老敬老风气,从而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3.有利于提高師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解决小学生孝意识淡薄等问题

师范生是传承孝文化的重要力量,是今后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既能发挥自身在养老敬老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能影响中小学生孝行为的形成。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可以让师范生认识到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开展系统的孝文化教育,既能增强师范生的孝意识,又能提高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能力,使得他们在进入教师工作岗位后能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孝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孝道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行孝行为。

师范生孝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教育中,师范生通常要经历一个独立思考、评判选择、内在转化、自觉践行的过程,内化与践行是必经的过程[5]。新时期,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师范生孝文化教育。

1.开发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并纳入學校公共选修课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理念。孝文化在规范人们道德行为、构建和谐家庭及社会等方面凸显出巨大价值。

第一,加强传统孝文化经典诵读。《论语》《弟子规》等经典典籍在规范人们道德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论语》多处提到孝悌,如《学而》篇中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都强调要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弟子规》则强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语句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父母要尊重和孝敬,强调真正的敬意。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充分汲取《论语》《弟子规》中的孝文化,带领学生开展读经典、诵经典活动。

第二,从《道德经》《孝经》等文化典籍中汲取养分,创编校本课程。《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论述了“孝”的性质与作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在道德中,“孝”是最根本的,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可以依托《道德经》《孝经》中的相关内容,创编校本课程《中华“二十四孝”》《再读〈道德经〉》等,并纳入公共选修课程。具体创编校本课程时,可以将养老敬老的历史典故、孝心故事与新时代的生活案例联系起来,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嫌弃父母、遗弃父母的事件与敬老爱亲的典故进行对比,让师范生认识到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自觉树立敬老意识和感恩意识,将孝道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践行孝道行为。

2.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孝文化教育,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师范生对孝道观念的理解,对孝文化的学习等都要依托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所以师范高校更应加强师范生的孝文化教育,将孝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第一,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孝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典故。古代有仲由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等很多孝敬父母的历史典故。教师可以通过对孝文化典籍和历史典故的讲述,并结合当代价值观对师范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提升孝意识,践行孝行为。

第二,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孝文化的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6]。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时,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知识融入进来,让学生明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感恩、孝顺等传统美德,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践行爱老敬老养老等感恩行为。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教师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和孝文化发展史结合起来讲述,让学生明白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为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而舍小家、为大家,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这种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是更高层次的“孝”,是一种“大孝”,是一种高层次的孝文化精神。

第三,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有关“孝”的社会案例的探讨。教师可以将社会中一些关于“孝”的正面和反面案例搬进课堂,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从案例中感悟人性的力量,诠释孝的真谛,同时督促自己、反省自己,鞭策自己做一个关心爱护父母、孝敬父母的人。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孝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使他们将孝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树立典型孝行榜样,激励和熏陶学生

在孝文化教育过程中,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同样是宝贵的教育资源[7],因此在孝文化教育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孝行榜样,利用榜样的先进性来激励和熏陶学生。

第一,可以利用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榜样来教育学生。如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从8岁开始,就日复一日、毫无怨言地照顾瘫痪的养母;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13年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在班会课上为学生介绍这些人物的事迹,播放相关视频,倡导师范生学习榜样人物的爱心、孝心,以榜样人物为典范,争做新时代的爱老敬老养老好学生。

第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更能激发学生树立爱老敬老养老的意识。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孝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始终秉持“孝德立人”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和班会等活动中。其次,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有爱心、耐心、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三,可以宣传师范生群体中爱老敬亲的孝心人物,表彰先进,引导师范生向朋辈学习,触动学生的心灵。另外,还可以宣传明星偶像群体的孝心榜样事迹,使师范生学习偶像的孝心行为,在整个校园营造人人学榜样、争当孝心青年的良好氛围。

4.开展丰富的孝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孝文化教育的开展,还可以依托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并外化为具体的孝心行为。孝文化教育如果仅停留在口头上,则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孝文化教育必须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孝道精髓,增强感恩情怀,养成孝老敬老的习惯。

第一,可以举办孝文化专题讲座。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专家进行孝文化专题讲座。专家学者对孝文化的深刻解读和独特见解,以及对新时代孝的行为方式的诠释,既能增强学生对孝文化的认同,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孝文化的内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践行孝文化和孝行为。

第二,可以開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演讲比赛和孝文化诗词“飞花令”活动。学校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孝文化诗词“飞花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孝文化相关资料,阅读孝文化典籍,整理孝道故事,可以挖掘孝文化的深刻内涵,学习和感悟孝文化的精髓,感受孝文化的内涵美,领悟中华孝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可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孝心行动回馈社会。如参加敬老院送温暖活动,给敬老院的老人整理房间,洗被子,剪指甲,按摩,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等,用实际行动关爱老人。在给老人送去温暖的同时,学生可以更好地践行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形成更真实的情感体验,更能明白孝道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孝意识和孝行为。学校还可以借助母亲节、父亲节等开展“爱要说出来”活动,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感恩之情,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培育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

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主要指师范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丰富的孝文化内涵、知识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传授给中小学生的一种能力。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应从学生入学阶段就开始。中小学教师是传承孝文化的中坚力量,而师范生则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所以要解决中小学生孝道意识淡薄、孝行为缺失等问题,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重视培养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生的孝文化传授的能力。师范生孝文化教育传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将师范生孝文化传授能力纳入培养方案,构建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学习孝文化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思政课、其他学科课程、主题教育班会等多种途径丰富孝文化知识储备,从而激发社会责任感。

第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师范生孝文化传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案例搬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参与案例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他们培养中小学生孝意识和孝行为的方法,教给他们开展孝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

第三,举行孝文化活动策划方案比赛,帮助师范生掌握孝文化的传授技能和方法。这样,师范生毕业后就能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孝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从容面对各种问题,顺利开展孝文化教育,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孝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孝行为。

总之,孝为德之先,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孝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师范生是孝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只有加强师范生的孝文化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师范生的孝意识,培养师范生的孝行为,提高师范生的孝文化传授能力,才能破解师范生和中小学生在孝道意识和行为上的难题,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问题,全社会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同伦.师范高校孝文化构建中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82-85.

[2]赵丽.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的理论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40-43.

[3]张一澍.试论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继承与弘扬[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6):127-129.

[4]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02):47-51.

[5]郭志滨,金少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4-21.

[6]刘洋,李建宁.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6):38-40.

[7]谢纳泽.高校孝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与实施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09):46-48.

Research on the Value Mea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Education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u Rong

(Hengyang Preschool Normal College,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Filial piety is the first of all virtues,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i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rrying out filial piety culture education for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ir filial piety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impart filial piety culture. Fac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m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lacking filial piety awareness and behavior, schools can enhance their filial piety awareness, cultivate their filial piety behavior,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impart filial piety culture by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ourses on filial piety culture education, conducting filial piety culture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tting typical examples of filial piety behavior, conducting rich practical activities on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mes, and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y to impart filial piety culture education, to enable them to spread filial piety culture after enter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position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filial piety awareness and behavior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source.

Key words: normal students; filial piety culture education; filial piety consciousness; filial behavior;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 rolemodels;practicalactivity

猜你喜欢

敬老师范生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勤劳致富 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