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
2023-12-13刘渤
作者简介:刘渤(1982~),男,汉族,河北沧州人,银川市景博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摘 要:2022年的新課标中指出教学需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三个维度(生活实践、学科认知、个人情感)的同时发展,以知识的实践运用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跨学科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主要培养方式之一,而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较长时间里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以单个学科的内容为主要的教学重点,对其他学科的内容不是很了解,因此对高中教师来说,要实现跨学科教学面临着比较大的难度。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素质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7-0143-04
为了促进教学的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科学习方法以及学科思维的迁移,即可以在单个学科的学习中,找到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通性,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因此,教师在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对其他学科的内容展开学习,力求最大化地实现跨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一、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法
跨学科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所任教学科的内容教学时可以合理地挖掘出所任教的学科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科精神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的时候融进其他学科的教学元素,来提升本学科的教学效率,或者是在本学科的教学时促进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步教学。在该学科的教学中实现多个学科内容的同时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综合性的学习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和处理同一个问题。
二、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现状
随着2022年新课改的发布,教育者们对发布的内容不断地进行解读和分析,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也在逐步地进行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逐渐落实跨学科教学,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无法真实地落实跨学科教学;或者是由于对新课改内容的解读不够深,跨学科教学流于表面;或者是融合教学的层面比较单一,在教学的时候,没能够与学生做到很好的交流;抑或是教师对其他学科内容的了解不够,导致在开发跨学科教学时,能够融合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探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跨学科教学的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共同交流与探讨。而目前的教学压力下,教师只能抽出较少的时间来研究跨学科教学内容,且进行模拟验证的时间不够。
三、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升自己综合学科的专业能力
实现跨学科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其他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梳理教学内容时才可以更好地挖掘出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才能够有效地实现跨学科教学。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所任教学科的专业能力,还要进行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对此地理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探讨,共同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和学科素养,提升自己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自己所探索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正确性。另外,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教师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或者场所,为教师高效地探索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提供必要保障。且教师要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容要向下兼容,即高中教学阶段的地理教师不仅需要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梳理地理学科的知识,还要对其他可以借鉴的学科进行全阶段的了解和学习,如历史和政治学科,地理教师不仅要了解高中阶段的,还要了解初中阶段的,而对数学、语文这样的学科则要了解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的,对全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把控是为了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时可以更灵活地对学科内容进行融合,找到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性认识。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的内容为例,该册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得天独厚的区域环境来进行发展,在地理学科上,学生需要把控如何开发利用区域资源。而站在政治学科的角度上,则需要考虑国家政策的扶持情况;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上,则要思索该区域从古至今发展的变化趋势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二)挖掘学科内容进行融合教学
跨学科内容的借鉴教学是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也是教师比较容易挖掘和开发的内容,更是学生比较容易熟悉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跨学科教学模式更容易开展。是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重要路径。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为例,该册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在梳理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该章节知识在政治、历史这样的学科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融合。如针对该教材内容提问时,一般会有这样的问题:请分析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是什么影响了人口的迁移和变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是什么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该地区发展农业和工业的优势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下的交通运输布局?教材上的案例是远远不够学生进行分析来探索知识的,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参考资料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以供学生进行新教学内容的学习。
以地理例题为例:我国人口流动背后的驱动因素,一是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二是人口管理政策。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地区,但是北京、上海等地区在采取“控人”政策,导致人口增幅减小,安徽、陕西在采取大规模“抢人”政策,且效果非常明显,成为人口净流入的“大黑马”。(1)简述安徽、陕西成为人口净流入“大黑马”对当地的有利影响。(2)分析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幅逐渐减小的原因。
答案解析:该题中涉及“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内容,而该内容则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是比较具有综合性的题型,可以让学生从三个学科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借鉴其他的学科思维
应试教育对师生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比较注重针对该科目的学习总结属于该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板,导致学生在进行对应科目的学习时习惯性地套用固定的模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思维的养成。尤其在倡导实施跨学科教学的今天,要求学生具备多元的学科思维去思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解答。
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掌握本学科内容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在教学的课堂中,要进行案例的示范,引导学生以其他学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中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例,站在地理学科的角度,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知识有理有据地分析为什么要促进可持续发展,而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则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历史观来进行辩证,可以举出过往的案例来进行对比,阐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四)融合学科素养进行教学
新課标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多重教学目标。以地理学科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地理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学科素养为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形成爱国精神、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
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将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还要将学科素养等纳入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不仅具备高技能高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意识,成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地理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相互的探讨合作,在教学设计时对这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的时候,要借助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对社会中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如在第一章“人口”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因素后,要知道在生活中涉及这一类知识的问答时,要如何进行分析,且可以站在人本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如何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如,在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教学中,学生不仅仅要知道这些客观环境问题的存在,还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社会担当,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对国家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的认同。对已知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认识,在以后步入社会知道运用自己的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布置跨学科作业
跨学科教学不仅存在于教学课堂上,也会在作业中有所体现,相比较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时间会更加地充裕,学生具备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时间去探索作业问题,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跨学科学习思维模式的养成。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后作业或者课堂练习的设计,尽可能地设计元素丰富的综合性习题,为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创造条件。不同于课堂教学,学生在面对课后作业时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放松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考虑得会比较全面,因此教师设计的习题对学生调动自己的思考模式有很大的影响,作业的科学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为例,在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政治、历史、地理的元素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地理作业中不仅思考地理知识,也要调动自己的政治和历史知识库,从综合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
【例】 材料一:在每年初冬的封河期,黄河宁夏段水位大幅提高,易决堤成灾。黄河河套地区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灌溉农田后入乌梁素海。
材料二:黄河滩区是沉积黄河泥沙、滞蓄大洪水的重要区域,又是百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必需场所。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实施滩区居民迁建是加快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当务之急。
材料三: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省,近年来,布局了燃气、大数据、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持续优化“煤炭底色”,实现了煤与非煤产业的历史性结构反转。
问:(1)分析黄河宁夏段初冬易出现决堤成灾的原因。
(2)指出河套平原湿地的类型,并分析湿地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分析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要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山西努力实现煤与非煤产业的历史性结构反转的意义。
答案解析:该例题中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和“洪涝”的掌握,还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即通过分析复杂的资料,调动学习过的地理气候知识,分析该区域的气候条件,从而得出答案,同时也要具备历史发展观来分析该区域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综合政治举措来解答该区域目前发展措施的提出根据。
(六)以评促教,注重反思
教学评一致是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内容,强调了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互评的及时性、一致性的重要性,评价和反思是有效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方式优化的重要途径。
虽然跨学科教学理念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教学的真正落实还处于摸索实验的阶段,教师对该教学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学生对该学习方法也还处于适应阶段,因此在初期的试验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也要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表来进行直观的观察,以观察自己在采用该教学方法后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多重教学目标的目的以及其他核心素养的养成。
如德育知识和思政知识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融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内容的教学时,是否将德育知识和思政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在当天的教学过程中,教案设计的内容是否涵盖这些非知识性的内容,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中是否包含了这方面知识的检测环节。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课时内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例,根据跨学科教学理念,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应该为:(1)掌握水资源的概念,认识到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2)把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3)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4)加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5)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培养全球意识、未来意识;(6)认同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
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要设计的教学反思内容则应该为:(1)基本教学任务是否已经完成;(2)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案例中是否融合了德育知识、思政知识;(3)课堂教学互动中,是否对学生在基础知识、德育知识、思政知識方面都进行了检测;(4)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否具备跨学科的特点,是否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七)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信息化技术已经融进了教学课堂,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使得展示的教学内容更有条理性,优化了教学流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融入少不了,跨学科教学在涉及不同学科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展示更加丰富的内容,而教材上无法承载过多的教学内容,或者是教材上不具备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要使得学生跟上教学节奏,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而板书是不现实的,只有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如当出现不同的内容需要进行对比时,借助多媒体可以制作表格、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出教学内容的特点。另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动态化、具体化。
(八)接受开放式答案
跨学科教学意味着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借助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式或者利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思考,意味着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会出现多样化的局面,得到的答案也会与标准答案有所差距,答案的内容会更加丰富。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作业检查的时候不能为了方便作业的统一批改和处理就将作业答案统一化,应该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且在检查的时候要认真地对待每个学生的答案,将学生比较优秀的作答进行总结并在班上进行展示,以显示对学生跨学科学习思维的认同,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是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而实施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备课效率,学生要转变自己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二者都要学会以综合学科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学习、思考问题。通过文章的探讨,我们认为抓住学科之间有关联的内容来进行融合教学,或者综合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来思考同一个问题是有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马金梦,颜伟,刘明华,等.跨学科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1):52-56.
[2]戴周丽,柴宏良,张益俊.综合学习:高中地理—物理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探究[J].新课程评论,2023(6):84-92.
[3]杨蕙铭.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4]李敏.跨学科:数学思想方法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3(5):15-19.
[5]孙珍玲.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23(3):65-68.
[6]刘娟娟.跨学科融合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高考,2022(3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