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理论的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023-12-13万鹏WANPeng
万鹏 WAN Peng
(安徽财经大学,蚌埠 23300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传统城镇化进程中政策对城市的偏向,二者差距逐渐扩大,造成城乡发展鸿沟,产生“三农”问题这一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为应对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我国政府基于基本国情,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为城乡融合发展指引路径。持续推进两大战略,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对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自两大战略正式实施,国内学者多将二者结合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研究。
一类是定性研究,从理论上对二者关系进行解读。程明和方青(2023)从城乡要素供需匹配入手研究,发现城乡要素渗流通道梗阻是两大战略耦合的内因所在。罗富民和陈彬(2023)认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不应与城镇化发展相割裂,而应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探寻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规律,建议深入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刘双双和段进军(2021)指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要基于内在驱动机制,切实发挥依托、反哺、互惠的机制作用。
另一类是定量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两大战略发展水平及作用关系。徐雪和王永瑜(2023)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20年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研究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的地区差异。尹君锋等(2023)对甘肃省县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马广兴(2020),潘磊(2020),郑洲(2023),孙杰等(2023)几位学者分别以河南、湖北、西藏、浙江为研究区域,构建耦合度协调度模型,对河南、湖北、西藏、浙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间耦合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全国范围及省域、县域范围均有涉及,而对于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耦合协调发展所做的定性、定量研究均很不足。基于此,本文选取2012-2021江西相关指标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为促进江西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支撑。
1 江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测度模型构建
1.1 研究方法
本文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方面采用熵值法。熵值法在本文中用来判断各评价指标的离散程度,从而客观反映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避免主观认定对系统准确性的干扰,进而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进行综合测度。
①为防止出现度量单位不统一而无法计算的情况,需使用归一法对指标进行处理,对计算中出现的零值和负值,进行非负化处理,避免对数计算无意义,统一在式尾加0.0001,如下: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在(1)、(2)式中,X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其意为第i个样本第j个指标的值,其中i=1,2,3…n,j=1,2,3…m。
②计算第i个样本占第j项指标比重
③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
④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⑤计算第j项指标权重
⑥基于(3)式和(6)式,计算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综合得分
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最早起源于物理,是多个系统间作用关系的测度方式。耦合协调多系统和谐一致程度的揭示,代表着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路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作用,通过构建耦合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反映两者间相互作用、影响程度。耦合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U1表示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U2表示乡村振兴综合得分,C表示两系统的耦合度,其数值大小代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作用关系强弱,成正比关系。而C只能反映系统间的作用关系,不能反映协同程度,因此需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U1、U2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公式如下:
式中,D表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其取值区间为[0,1],两系统协调关系程度与D值成正比,T为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α和β为待定系数,参照相关研究做法,认定二者地位同等重要,因此赋值α=β=0.5。为直观反映两系统的协调程度,将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按D值划分为10个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耦合发展类型和评价标准
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相关概述,并遵循科学、系统、数据可获得等原则,将新型城镇化分为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城镇化五个二级指标和十个三级指标;并借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内涵,以二十字总要求为二级指标,扩散选取十个三级指标;以此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二者间相互作用、协调关系,并根据公式(1)-(6),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2 江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江西省2012-2021年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关指标为样本,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2 江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公式(1)-(7)及公式(9),测度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得分U1和U2以及两者协同发展水平T,如图1所示。
图1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得分
由图1可知,2012-2013年,乡村振兴发展综合得分下降,而2013-2021年,则逐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在2012-2021年稳步提升。江西地理格局的闭塞使得物资和人员流动困难,经济发展也因此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农村更由于环保意识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乡村振兴水平低。但随着《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及《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文件的出台,城镇经济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在大力进行,在政府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前景良好。
2.3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分析
根据公式(8)-(10),计算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由此可得表3。
由表3可以得知,在2012-2015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等级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阶段,这时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均很低。2016-2018年,二者进入初步协调阶段,发展水平较之前取得提升。《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颁布使得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而农村发展有所欠缺,整体规划还待改进。2019-2021年,二者进入协调深化阶段,耦合协调度D值均在0.7以上,2021年达到0.9以上,耦合协调等级为优质协调。在这时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城镇和农村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治理与保障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江西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已经迈上更高的台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也将在优质耦合中实现新的突破。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内涵,通过2012-2021年江西省相关指标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
2012-2021年江西省乡村振兴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先降后升,而新型城镇化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由低水平发展逐步向高水平发展演进。而2012-2021年二者耦合协调度与乡村振兴发展趋势相近,除在2013年有所下降,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耦合协调等级则由“轻度失调”不断提升为“优质协调”,总体是协调走向优质的过程。整体而言,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正良性发展,城乡联动作用不断加强,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发展,乡村振兴深化城镇化建设,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将稳步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第一,江西省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念,充分领悟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为核心,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质速双提升。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大力推动农业人口市民化。第二,江西省要坚持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总方向,参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绿色发展。优化农业发展模式,拓展农户视野,提高经营能力及管理水平,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之路。第三,江西省要建立城乡一体化长效发展机制,打破城乡间政治壁垒,完善并优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财政制度,促进人口、土地、产业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及高效利用。全面推动城乡要素、生态及区域融合,激发城乡协同发展潜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