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化传承与保护
——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例
2023-12-13赵楠
赵 楠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一、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视
(1)我国现当代诸多作家都对文化事业怀有自己的热忱,他们在自己的诸多作品中也多次提到有关文化的内容,以期望通过自己所写文字的内容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作用。如陕西籍的许多作家就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提到诸多关于文化遗产的内容,表达自我对当地文化的热爱与认同,贾平凹就在《秦腔》中以陕北地区传统的秦腔艺术为此书重要的精神线索和叙事线索,并且引出陕北地区的二簧、腰鼓等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从而书写陕北地区数载年来的变迁,而他也在《商州》《废都》《浮躁》等书中对陕北的各类民俗饮食文化遗产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从而表达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喜爱,陈彦也在《西京故事》《装台》《主角》中表达对陕北地区独特文化遗产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呼吁,以古典和文化的审美来书写自我的作品,也抒发他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而路遥、陈忠实等陕西籍作家也多次在作品中提到诸多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和热爱。而沈从文、余秋雨等南方现当代文学名家也在其作品中提到诸多文化遗产,以文化遗产引出自我的感情抒发和故事讲述,沈从文在《边城》《湘行散记》等作品中就多次提到湖南省的诸多文化遗产,并且表达自己对凤凰古城、湖南湘绣等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作品中多以各类文化经典抒发感怀,以此表示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珍视和实践。还有诸多如冯骥才、汪曾祺、老舍等知名作家都不断致力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且提出诸多相关理念引起大众对文化遗产的重视,都可见他们对文化保护的重视。
(2)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也包括诸多影视文学作品和民间文学作品,而这二者其中也蕴含到了诸多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内容。在影视文学方面,现当代早期诸多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名家,如夏衍、田汉、洪深等人,他们的作品有诸多都立足于文化遗产和民间的戏剧话本等,对《琵琶记》《红梅记》《玉簪记》等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新时代的解读和解构,并且由此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新发展的道路和凸显其重要性。而后期第三四代电影文学创作者,如费穆、谢晋等人在其电影剧本中也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颇为重视,如《生死恨》《小城之春》《芙蓉镇》影视文学剧本中也包含许多有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对文化遗产也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深入肯綮。再到当代的第五六代电影文学创作者,在当代的诸多影视剧的剧本创作中也蕴含对文化遗产的深刻关切,如《黄土地》《红高粱》等片的文学剧本中包含信天游、酿酒等多种文化遗产,《香火》《天注定》《二十四城记》的剧本中也对许多文化遗产在当下的生存路径和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探讨和思考,可见我国现当代影视文化模块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也在不断传承并且在当下新时代迸发新的创作活力。在民间文学方面,“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民间文学不断现代化发展并且发展速度不断攀升。而民间文学本就大多立足于文化遗产,和各类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格萨尔王传》《阿诗玛》民间文学作品中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融入其中并且不断蓬勃发展,《石林的形成》《查姆》《苗族史诗》此类神话故事在当下也不断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认识,而其中内容本就和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文化遗产有关,都可见现当代民间文学作品都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着紧密的关系,对文化遗产在今天的持续发展也保持深刻关注。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影响和贡献
现当代文学作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颇为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十分关注,许多作家的书中都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起到了许多影响和贡献。
(1)现当代文学作品充分地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许多带有社会性和前瞻性的思考。例如贾平凹的《秦腔》《商州》《古炉》等书中就对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转变和在未来的发展做了思考和探寻;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红尘》等书中将文化和玉器手工、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时时代背景做了很好的融合,充分展现了雕刻、玉器手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冯骥才在《神鞭》《三寸金莲》等作品中就对天津当地的京东大鼓、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非常细致的刻画,生动展现了现当代以来天津卫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和丰富多彩,同时也将其和现代的某些科技技术做了前瞻性和融合性的考虑,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与保护做了多元化路径的思考和探究。
(2)现当代文学作品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与保护的脚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当中的知名度。例如冯骥才在《俗世奇人》《神鞭》中生动刻画了天津当地相声、杨柳青木版年画、风筝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同时其多篇课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生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吸引某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习而促进其传承,而冯骥才本人也多次在其作品中呼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并且用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行别样诠释,大幅提升了全体国民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马伯庸也在其作品《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等作品中将古董鉴别、玉器制作、西安当地饮食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相结合,使得其作品在富有极大故事性和可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丰富的文化生命力,也颇受诸多年轻读者的喜爱,另外,其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数量居多,并且制作班底多精良,在影视剧中也会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以影视化改编的手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也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位作家,还有迟子建、双雪涛等作家也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与保护都进行了别样的思考,也在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3)现当代文学作品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多样性,拓宽传承与保护途经的多元化,在多维度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囊括内容繁多,涉及社会多方面多维度,是多样文化形式呈现的载体,其内容可以转化为歌曲、影视剧、话剧、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而通过不同维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例如以双雪涛、班宇等人为主要代表的东北当代作家的作品诸多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其中就涉及到二人转、喇叭戏等多种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寻根”的方式将东北文化传播出去,对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做了极大贡献。而诸多现当代音乐文学作品,如老狼、高晓松、窦唯、周杰伦等人的歌曲中就包含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青花瓷》《蜀绣》《北京一夜》等曾经爆火的歌曲中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了自身的喜爱,而以歌曲和现当代音乐文学作品为载体的方式,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别样的韵律传承与保护,不断拓宽保护的可能性与多样性。另外,当下爆火的剧本杀、短视频等形式也是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根基而形成,其中也有诸多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具体内容,更能引起青少年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喜爱,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而生生不息。
三、促进现当代文学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促进双方影响力的措施
(1)提高对文化的相关重视力度,鼓励文学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支持文化作品薪火相传并且进行现代化传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度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度,如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支持力度,举办相关讲座对文学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讲,为文学作品的不断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2)整顿文学作品创造市场,对某些沽名钓誉的专家、学者采取一定程度的惩罚手段,整治文学创作届风气,禁止某些不良导向的作品问世,把握文学作品创作总导向正确,并且多多鼓励文学创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风,提倡“行万里路”的理念,促进文学创作者以文化为根基而创作出更多优良的作品。同样,对某些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幌子进行其他方面制作的相关作品进行禁止,杜绝损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从中盈利。还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性宣传,不能有所偏倚从而导致发展方向偏移,对于某些冷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书法等也应该鼓励从中充分发掘并全面传承和保护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走入大众,提升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度和体验度,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可定期举行相关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促进多方面人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喜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多民众心中产生归属感和共鸣。
(3)利用当下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网络化平台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进行赋能。通过喜马拉雅、豆瓣、微博、抖音等app 加大对文学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如对某些冷门的优质书籍和冷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声讲述,从而通过电子化形式使得这些文化精品得以不断传承,在网络上促进其传播和影响力。对于某些文学作品和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代表人物,如苏轼、米芾、欧阳修等人可以构造虚拟形象以拉近其和青年人之间的距离,打破文化和青年人之间的障碍,从而引发青年人对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利用当下的VR、全息投影等技术加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的体验感和沉浸感,促进民众亲身投入文学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而感受其魅力,也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感,如河南、四川等地就使用此方法从而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的热潮,以科技赋能文化,从而增强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提升文学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方的影响力。
四、结语
中国文化是我们整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也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同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包含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诸多文学创作名家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有自己的热忱和抱负,在许多佳作中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表达自身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性思考,而正也是这些对于文化遗产的思考和探究和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宣传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的扩大和多元化传承与保护。而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喜爱,应该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界也应该提高对其的重视度,文学创作者和文化传承者也都应该贴近时代而不断赋予文化新时代的活力从而促进我国独特的中国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