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儒家经典传播策略研究
2023-12-13刘雪光袁灿兴
刘雪光 袁灿兴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在“建设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正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发出属于自己的最强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民族文化是文化的根本源流和特质,从“根”上汲取养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源动力[4]。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6]。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儒家思想乃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颇多思想内容,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挖掘传统儒家思想,加以传播,乃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已来临。当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传统的儒家文化经典的传承与传播,承受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为儒家文化经典的传承传播提供了契机。如何充分利用并驾驭新媒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儒家经典,加强儒家经典文化在国内的传播力度,发挥新媒体在儒家经典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为中国当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事业提供坚实基础,是提高儒家经典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新时代儒家经典传播的意义
儒家在公元前5 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历史轴心时代,经由孔子开创出。孔子之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在于他既是传承者,又是开创者。在他之前的中国文化体系中,尧、舜、周公等人物的言论与事迹在口耳相传中被圣化,但尚无系统的体系。孔子完成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任务,既将尧、舜、周公的言行加以概括整理,又以继承先王之道为目标。《论语·子张》中: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尝师之有?”
对孔子在中国文化上的意义,徐复观认为,孔子而开辟了人的内在人格世界,此中产生出人无限向上融合之机。孔子所开创的人的内在世界,可以帮助人从一般的欲望中挣脱开来,启悟生命的本源,这在孔子看来便是“仁”[11]。“仁”将客观世界中的各种成就,融汇于这一内在世界中,并赋予其意味、价值,此时人不仅对客观世界具有主宰性,且其自身也具有了自由。[8]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这些都是思辨中的宏伟构造,却未曾深入涉及内在的人格世界。由孔子开始有了学的方法的自觉,这奠定了中国学术发展的基础。[1]
儒家在公元前5 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历史轴心时代,经由孔子开创出。儒家在孔孟之后,经过宋理学、明心学的发展,又在晚清时节,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经过无数年轮发展,儒家经典的生机却不曾褪去。在新的时代,人们重新阅读儒家经典,从先贤的思想中汲取养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家的独尊地位起了相当作用。儒家思想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学说,此种学说,对于社会和谐安定,人的性格养成,对中国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儒家在孔孟之后,经过宋理学、明心学的发展,又在晚清时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经过无数年轮发展,儒家经典的生机却不曾褪去。在新的时代,人们重新阅读儒家经典,从先贤的思想中汲取养分。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儒家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变换,适应时代的发展,汲取各种思想资源。儒家有对先秦百家的借鉴吸收,到了近代更借鉴了诸多西方思想的内容。当代的新儒家更在新的时代,吸纳各种新思想,将儒家带到新的高度。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到2025 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为制定意见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各地区各相关部门也都在有针对性的采取有力措施,对此加以推进[9]。在《意见》制定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听取了文化名家、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工作者和各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使意见制定更具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共识度,可以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与儒家经典传播的新途径
当下世界,已经融入互联网。网络的出现,掀起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受到了巨大挑战。在过去几十年中,儒学经典再次复兴,得到中国人的重视,成为中国人生命成长中的重要“心灵基座”。儒学从“遇冷”到“变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化的传播,经历了早期的口头传播,在发展到文字传播,而文字的传播,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开始成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的价格开始下降,文化的传播开始普及。到了20 世纪,随着广播、电视、电影的出现,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影响力更加深远。到了本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开始兴盛,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传播媒体,如早期的论坛,再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
据2016 年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新闻市场研究报道显示,互联网用户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已经变成社交移动平台和手机浏览器。目前国内也有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儒学新媒体,比如儒家网、岳麓书院等等。这些新媒体,为儒学经典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为一般人学习儒家经典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而在新媒体上,通过评论等形式,可以进行表达,实现互动,进行思想交流。通过新媒体平台,也将对儒家经典的信仰,升华为集体信仰,进而规范自身行动。
(一)新媒体时代儒学经典的传播比较分散,未形成持续完整的传播理念
以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为例,在新媒体传播上,岳麓书院不可谓不重视。早在2013 年,岳麓书院就成立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公众号,通过新媒体,向全社会传播儒学。2014 年,岳麓书院与凤凰新媒体确立战略合作关系,向全世界传播儒学。岳麓书院公众号信息文章保持着至少3 天一更的较高频率。在微博上,注册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团委和岳麓书院讲习团两个微博账号。但微信公众号与微博之间,并无联通,目前岳麓书院的微博账号也停止更新。此外,岳麓书院微博账号,所转发的多为其他主流媒体或新媒体的新闻报道。
(二)新媒体时代儒学经典传播中,多有急功近利,缺乏专业群体
在当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播中,主要是通过各类国学班、网络平台等进行传播。在传统经典的传播过程中,更出现了一些畸形的文化现象。而从事优秀传统文化,从事儒家思想研究的高校、研究机构学者,却又遁于象牙塔中,未能走向社会,进行文化的普及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的入学经典传播,与现实的联系需要打通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作用下,媒体和互联网广泛融合,形成了独有的新媒体环境。一方面,新媒体造就了全新的媒体接触模式,另一方面,由此导致的种种文化异象也开始频现。如新儒家等网站采用微信公众号推广儒学经典,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传播效果并不佳,阅读量常保持在几百条之间。而腾讯新闻在选择推广的信息时,常是以人工择取热点新闻加以推送。而今日头条,则采用算法分发来推送信息,节省了人力,能针对目标读者加以传播,但其所择取的内容,却是机械择取,与读者之间,缺乏互动。至于所传播的儒学经典,内容多空乏议论,与现实社会脱节,未能有效服务当下的中国社会治理。
三、新媒体时代儒学经典传播策略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会受到特定条件和周遭环境的制约,诸如政治、经济、教育等。而文化传承也是在此背景下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而不断地进行整合、融合的过程。儒家经典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发展也是如此。由此,儒家经典文化应改变传统方式,遵循新媒体情境的规则,运用合理的新兴传播策略进行传播,以适应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7]
(一)增加生动性
为贯彻《意见》,2019 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举办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系列活动。活动以“诵古今经典、写华夏文明、讲中国故事”为主题,大赛系列活动分为四类:经典诵读大赛、诗文创作大赛、“祖国印记”学生篆刻大赛、“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12]。适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大赛也有诸多变革,如参赛者提交视频,所参赛的诗词,包括近体诗、词以及现代诗歌。
“乐”是儒家“六艺”之一,儒家思想体系从来不是僵硬死板,一成不变,而是灵活生动的,有多种多样的活泼内容。《礼记·乐记》就云:“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10]音乐是传统儒家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情感,再实现外在教化,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再当下,如果借助此类生动形式,进行文化传播,必然能起到良好效果。
(二)整合新媒体资源
如儒家网,自西历2016 年1 月1日至12 月底,儒家网门户网站共发布文章2675 篇,总字数1753 万字,内容涉及思想学术、文化评论、实践讯息等诸多方面,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儒家思想发展、儒学研究成果、儒门社会实践的前沿动态,在同类网站中独树一帜。[3]近年来,儒学经典诵读、国学讲堂、国学实践、诗词创作、文学写作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在中国高校中趋于活跃,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助推包括儒学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已逐渐成为教师、学生爱好、推广国学经典使命担当。
如2022 年,山东省在全球推行“云祭孔”,并推出了“我心中的孔子”短视频征集活动,向山东校推出“我心中的孔子”快手短视频征集,并邀请知名人士参与,通过达人带动粉丝关注互动,赋予“面向全球,传播儒家文化”的新使命,取得良好效果。活动向20 余所高校征集快手短视频963 个,播放量达1296.4 万,受到几十家国内外官方媒体转发,并得到大量新媒体的传播,充分营造了倡导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氛围,乃是新媒体传播儒家思想的优秀案例。
(三)专业人员网络引领
敦和基金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2018》中指出:当前儒学经典的传播,一部分是在中小学、高中、大学各阶段,在学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定性要求和实际开展的。如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外几十所高校共同编撰的《儒藏》,乃是关乎儒家文化复兴的重大学术工程[10]。在编撰工程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又通过各种新媒体将《儒藏》的编撰及内容加以传播。
除了相关部门、公办高等院校,近几年来,社会上最火、生长最快的是民间书院、私塾、国学班等各种民间教育机构。另外,一些社会机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社会组织、媒体等,在这个领域也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在生长得很有能量的板块。
另外敦和基金会地调研发现,儒学经典的诵读,在很多微信群,有的是以读《论语》为主,有的是读王阳明为主,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一个读王阳明的群,是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上班之前先在网上学习半个小时,有一个老师领读或者领讲,然后再吃饭上班,天天如此。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加儒家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以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让人们能够亲近、感染、学习儒家思想。
四、结语
在当下,传播儒学经典,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媒体时代,儒学经典的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如商业化、娱乐化过度等。当前各种机构组织及儒家学者,也尝试通过新媒体,传播儒学经典。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对经典加以传播,能够更有效刺激大众对儒学经典的兴趣,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儒学经典的传播,虽有各种挑战却有着无穷的机遇,深入传播儒学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新时代可以充分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