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云南省非遗工坊发展策略研究

2023-12-13王雨婷孙鸿雁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5期
关键词:工坊文旅云南省

王雨婷 孙鸿雁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重塑产业间的关联,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新力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特殊时代,文旅融合发展对于产业经济回暖、重振消费、交叉融合以及高质量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文旅产业的融合促进彼此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为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思路,而旅游产业规模的稳步增长,则为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新平台。云南省作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阵地,不仅发挥其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同时也利用其多姿多彩的非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继承保护,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借助非遗工坊的新经济新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非遗工坊既是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产物,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力象征。云南非遗工坊模式的创新发展也势必会为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化、社会的稳定注入新鲜血液。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发展非遗工坊要将其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有效发挥,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为非遗文化宣传提供新路径。

一、非遗工坊

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非遗工坊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就业创业、为振兴乡村经济发挥积极作用,正成为各地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2018 年 6 月,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通过非遗就业扶贫工坊,带动当地居民就业,鼓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掌握技能改善自身生活,推动就业经济发展[1]。同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扶贫办积极鼓励非遗扶贫工坊的建设,提倡通过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总结可推广经验和模式,鼓励和支持其他贫困地区学习借鉴优秀模式发展本地产业[2]。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也成为历史,非遗工坊为非遗传承与保护、提供就业机会,乡村经济振兴提供了新舞台[3]。

二、文旅融合下非遗工坊的经济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实践凝练的智慧结晶和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最佳路径,外地游客通过非遗文化,感受区域的民族文化、劳动技能以及风俗习惯,拓宽了视野,增强旅游体验新鲜感,打破传统旅游千篇一律的形式,让游客真正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更趋向于猎奇心理的旅游体验,他们可以去到当地,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参与非遗制作工艺,这不仅可以增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可以宣传非遗文化。

(二)产业融合下非遗工坊的经济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会为区域带来潜在的旅游市场,而非遗工坊则可以成为游客体验的新阵地。非遗文化是当地文明的重要体现,多数的游客来到此地,只能通过文字介绍初略的了解当地的非遗文化,而非遗工坊则提供了一个游客可以听介绍——动手做——带回家的闭环旅游体验地。非遗工坊里具有非遗传承人以及工匠等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士,游客可以在这里听到项目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对于非遗文化有初步的认识。通过非遗传承人以及工匠们的实际操作,游客可以沉浸式的体验制作的工艺流程,实际感受文化氛围,进一步地了解非遗文化。游客可以在非遗工坊购买到精美地工艺品,将非遗文化地体验感延续到居住地,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带动非遗经济的发展。非遗工坊通过生产和销售非遗产品,能够为非遗保护提供持续的经济支持,使得非遗文化遗产能够长期得以保存和发扬。

(三)非遗工坊驱动产业发展

非遗工坊作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助力,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消费。非遗工坊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当地居民可以在当地就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以及文化的繁荣,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培养了新的接班人,也扩大了工坊的产业规模,调整工坊的经营模式,优化工坊的产业结构。对于非遗工坊的大力发展,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对乡村振兴成果巩固的重要抓手。

三、云南省非遗工坊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云南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145个项目,其中包含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十个项目。根据《云南省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认定35 家首批非遗工坊,这些工坊的负责人多以传承人为主,他们都是当地的居民,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经营经验,对于工坊的设计和建设停留在小作坊的模式,忽视对于工人技能培训和接待能力的锻炼,工坊的宣传和推广不到位。此外在非遗工坊的经营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和资金扶持,还存在资源开发过度等现象,导致其对于文旅产业的融合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非遗工坊建设参与主体的问题

非遗工坊的主要经营者都是当地的村民,在实际的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更多主体的参与,例如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的参与。第一,资金扶持不到位。文旅产业的融合,对于非遗工坊的地理位置要求较高,多数的非遗工坊建立在繁华的市区或者旅游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资金的投入,并且较高的租金对于工坊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第二,宣传力度不够。非遗工坊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游客资源,多数的非遗工坊还停留在口耳相传的阶段,旅游受众群体受到限制,造成市场知名度不到位,游客体验感不佳等现象。第三,缺乏专业的指导。工坊的经营者多是家族传承,按照传统经验来经营,高校教师、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等专业人士,无法有效的参与到工坊的建设和创新过程中去。

(二)非遗工坊建设经营主体的问题

在工坊的建设过程中,经营者的开发认知对其发展活力具有重要影响。第一,管理经营缺乏。多数的非遗带头人常年来都专注于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没有专业的工坊管理经营,因此多容易出现产品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不利于工坊稳定持续的发展。第二,过度开发的问题。存在一些工坊的管理人员打着非遗工坊的旗号,去过度的宣传开发,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过度的商业开发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会降低游客的体验感。第三,创新能力不足。非遗工坊的工人们多数没有接受过创新思维的培训,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工艺模式,故而设计出的产品无法迎合时代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产品类型比较单一。

四、云南省非遗工坊发展SWOT分析

(一)云南省非遗工坊发展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

云南省具有非常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全省有景区、景点200 余个,国家级A 级以上景区有134 个。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全省接待游客8.4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49亿元。这庞大的游客数量,为区域文旅融合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同时也为非遗工坊的发展带来了消费人群。

2.有扎实的发展基础

云南的非遗工坊多为之前的作坊式转变而来,他们已经拥有稳定且熟练的从业人员,形成初步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年的从业经验也使工坊能够快速适应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

(二)云南省非遗工坊发展劣势

1.传承人匮乏

目前非遗工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的缺口,传承人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培养,同时还面临着收益不稳定而导致随时转行的问题,这都造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隐患。

2.行业标准不完善

非遗工坊的工人在制作产品时多按照以往经验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这将会造成产品质量不一致,增加原材料的损耗,也会降低游客的购物体验感。

3.创新能力不足

非遗工坊的产品结构多单一,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缺乏更新迭代的能力,产品记忆点不突出。

(三)云南省非遗工坊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外游客的进入也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大省云南省一直坚持创建旅游强省的目标及指导要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为非遗工坊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互联网+非遗工坊”的模式也拓宽了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云南省非遗工坊发展的挑战

非遗工坊运营的过程中存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经营模式,这将会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以及夸大化宣传,这不利于非遗保护与旅游口碑建设;游客过多涌入带来接待能力的挑战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有来自其他知名非遗工坊的激烈竞争。

五、非遗工坊发展策略

(一)协同多元主体助力非遗工坊建设

在非遗工坊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对于非遗工坊发展的支持,合理评估非遗工坊项目的可行性,完善对于工坊运营管理的规约,对工坊的发展方案进行科学性指导,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全省[4]。二是村落或社区做好对非遗工坊周围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为游客进入提供便利的条件。形成多部门协同助力非遗工坊建设的格局,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5]。

(二)数字化赋能非遗工坊创新发展

文化数字化是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手段。通过VR、AR 等技术融入到非遗工坊中去,产品数字化设计,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提高工坊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游客动态化体验感;“互联网+非遗工坊”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远程下单非遗产品,为非遗产品的销售和宣传扩大了渠道,提高文旅市场占有率。

(三)多产业融合延长非遗工坊产业链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积极推荐非遗工坊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挥“非遗+”优势,积极建设以非遗工坊为主体,延伸非遗研学旅行、非遗民宿等产业链,通过推出非遗体验活动、非遗馆展览、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丰富就业形式,带动区域创业活力,推动非遗工坊产业与其他扶贫产业的有机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四)讲好非遗故事,加强非遗工坊品牌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讲好非遗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和数字化保存工作,影视化非遗制作技艺,创新非遗文化宣传片表达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内涵。非遗工坊在宣传的同时,需要加强对自有品牌的培育和建设,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才能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加强非遗工坊人才建设

目前非遗工坊普遍存在的现状就是非遗传承人匮乏的问题,要推动非遗工坊的宣传活动,组织非遗工坊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吸纳潜在的非遗学习人,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培养非遗继承人;同时非遗工坊的带头人需要加强自身管理经验的培养和交流传播的能力,为更多人群提供就业的机会;积极引进非遗专家、高校教师、设计师、管理人员等专业人士入驻非遗工坊,为产品开发与创新、工坊管理、工艺创新、品牌建设制订策略,适应市场的需求。

六、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遗工坊将会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来发展的春天,非遗工坊也必将为产业融合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非遗工坊不仅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者,也是社会安定和稳定的维系者,吸引更多年轻人返回家乡就地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工坊文旅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