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北退化林现状调查及修复探索
2023-12-13马青荣
马青荣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全面了解保护区辖区内三北退化林(杨树)的现状,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为保护区三北工程高质量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退化林(杨树);调查;修复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03
太子山保护区是甘肃省重要的保护区之一,通过对太子山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保护区辖区内三北退化林(杨树)的现状,同时对退化成因、程度等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建立系统的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数据库,为工程精准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综合研判、因地制宜,从而提出更符合实际的修复措施,强化保护区三北工程生态屏障的防护功能,实现太子山三北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1 保护区概况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较特殊,主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全区呈狭长形,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10 km,总面积84 700 hm2。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具有独立行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
2 现状调查及修复探索的意义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河南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引领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本要求,着力践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努力实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性转变,不断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筑牢太子山保护区绿色生态屏障。
2.2 背景
太子山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是黄河两支重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的主要水源补充区,也是当地重要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该区域光、热、水、气资源丰富,相对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复杂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形成了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1]。
太子山保护区林区在改善当地气候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当地的动植物用水问题,改善当地农牧业气候条件,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自然气候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太子山保护区对当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3 调查目的
太子山国家级保护区杨树人工林目前基本上都已进入过熟林,因此林木生长速度缓慢,已经开始出现衰退现象。通过调查发现,主林层已经开始出现枯死木和濒死木,林分退化相对比较严重。通过全面调查,准确掌握保护区退化林(杨树)的数量、成因等情况,建立系统的太子山保护区退化林(杨树)数据库。根据立地条件和林分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同时不断优化林分结构,进一步强化太子山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防护功能。
3 三北工程现状
3.1 森林资源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84 700 hm2,其中,林地和非林地面积分别为8.09万hm2和0.38万hm2。在林地中,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的面积分别为2.85万、3.66萬、0.02万、0.47万、0.26万、0.53万、0.30万hm2。全保护区森林覆盖率38.25%,林木绿化率77.06%。
3.2 人工林现状
目前,太子山保护区人工林主要是云杉、油松、落叶松、杨树。人工林总面积为0.73万hm2,其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的面积分别为0.09万、0.07万、0.07万hm2。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分别为0.31万、0.19万hm2。
3.3 实施情况
自2007年三北工程在太子山保护区实施以来,以生态建设为主线,统筹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重点突出面山绿化治理,共完成造林0.12万hm2。其中,人工造林0.07万hm2、封山育林任务0.04万hm2,为改善太子山保护区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3.4 建设目标
太子山保护区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在保护和巩固好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模推进针阔混交,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更加有效的防护林体系。不断地利用新思想、新技术,优化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快建设较大的造林规模基地。提升建设层次,优化工程结构,完善工程功能,提高工程效益,逐步减缓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建设的巨大需求,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4 三北退化林(杨树)调查
4.1 组织情况
为了保证太子山保护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区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严格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落实,成立太子山保护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日常工作、安排协调工作进度、组织配合省级检查验收。抽调技术人员组建调查队伍,主要负责: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的外业调查、内业矢量数据库的编辑、统计表填写及成果图的制作、报告的编制等工作。
4.2 开展情况
4.2.1 区划 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1:2.5万或1:5万)上,图斑界线与遥感影像图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 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 mm。区划图斑界线与遥感影像上同名地物的偏移大于图上0.5 mm,不明显界线大于图上1.0 mm,应修改图斑区划界线。当区划图斑面积误差大于5%时,需调整面积。
4.2.2 小班调查方法 在调查太子山保护区时,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遥感判读和现地调查相结合。将7个保护站作为调查单位,然后利用相关数据初步筛选退化林(杨树)图斑,同时进行现场调查确认。
4.2.3 面积量算 利用高斯克里格投影、2 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度分带投影求积,尽可能地降低误差,将控制在±1℅范围内。用GIS软件求算小班面积。
4.2.4 调查任务 准确掌握太子山国家级保护区退化林(杨树)的数量、成因等情况,并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修复措施,建立系统的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数据库。
4.2.5 调查内容 (1)退化类型。主要分为退化乔木林、灌木林、林带及退化草地。
(2)面积和林分因子。以调查图斑为单位,调查退化林(杨树)的面积大小,并调查主要林分因子。
(3)退化程度。将退化林(杨树)按重度、中度、轻度进行分类调查评价。
(4)退化成因。根据气候、病虫害等因子分析研判林区退化的成因。
(5)修复措施。依据退化程度、成因以及分布特征,合理确定退化林(杨树)的修复措施。
4.2.6 调查成果质量 (1)以最新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国土“三调”数据库为基础,根据相应的标准,结合目前退化林(杨树)实际的分布状况和卫星影像,利用ArcGIS软件初步筛选退化林(杨树)图斑。
(2)根据退化林(杨树)界定的相关标准,展开对初步筛选图斑的逐块外业调查。
(3)现地对照核实初步筛选的退化图斑,根据现地对照合适的实际情况修改图斑界线,从而保证图斑界线能够和现地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达到退化林(杨树)界定标准。
4.2.7 质量管理与成果质量 (1)质量管理。为了切实加强对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顺利实施,经保护区研究决定,成立太子山保护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太子山保护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小组,学习调查工作方案,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要求工作过程严格按照技术方案等相关规范执行,落实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每周对各项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通报检查情况。严格质量监督检查程序,通过监督检查现场检查记录和每道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质量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2)成果质量。在调查过程中,秉承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开展工作,认真调查并准确掌握全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现状,系统深入地开展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确保调查工作取得实效。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统一时间节点,做到图、表、册和现地调查相一致,使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圆满完成。
为了提高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质量,质量检查人员对保护区退化林(杨树)调查工作进行外业和内业全面检查。
①内业检查:对保护区退化林(杨树)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检查,字段属性符合技术方案要求,字段内容填写符合规范,拓扑检查后不存在空隙与重叠。
②外业检查:对保护区辖区内6个保护站,面积551.49 hm2的91个图斑,进行退化林(杨树)调查外业检查工作。对初步筛选的退化图斑进行现地对照核实,结合林分因子检查、管理因子检查和退化因子检查后,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数据一致。
③主要问题:在内业方面,对退化林(杨树)的认识不够全面,筛选图斑类型单一;对技术方案的学习不到位,林地退化程度判断不明确。在外业方面,退化类型数据库与实地地类不符。
④整改后检查:内业建立的调查数据库与外业现地调查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5 三北退化林(杨树)现状
5.1 各类退化林(杨树)地面积
经调查,太子山保护区辖区内退化林(杨树)地小班91个,共计面积551. 49 hm2,全部为乔木林(杨树)。其中:紫沟保护站21小班,面积100.36 hm2;东湾保护站24小班,面积216.29 hm2;药水保护站7小班,面积48.37 hm2,松鸣岩保护站2小班,面积18.76 hm2;新营保护站20小班,面积60.90 hm2;甲滩保护站17小班,共计面积106.81 hm2。
5.2 退化林(杨树)属性因子
(1)权属:国有。
(2)林种:自然保护区林。
(3)龄组:近熟林、成熟林。
(4)退化原因:林木進入过熟期,防护功能下降。
(5)退化程度:重度。
(6)退化林(杨树)蓄积量:3 465.94 m3。
(7)修复措施:主要采用林冠下造林更新。
5.3 退化林(杨树)的分布特征
5.3.1 分布格局 经调查,太子山保护局退化林(杨树)主要分布在保护局下属的紫沟、东湾、药水、松鸣岩、新营和甲滩6个保护站。受地势、地貌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东片、西片2部分,退化林(杨树)呈现东片多,西片少的格局。
5.3.2 分布特征 (1)总体分布特征: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2)地貌: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保持区。
(3)坡度:主要分布在缓坡。
(4)坡向:主要分布在北坡、南坡、东坡、西坡和西南坡,东北坡最少。
(5)坡位:中坡最多,下坡次之,脊部最少。
6 三北退化林(杨树)修复
6.1 修复措施
严格执行《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LY/T 3179—2020)中规定的修复措施。(1)更替修复。主要有渐伐、皆伐、林冠下造林更新。(2)抚育修复择伐补植修复。主要有补植补播、间伐以及促进复壮。(3)择伐补植修复。主要有补植补播以及单株、群状择伐。(4)渐进修复。主要有带外、断带、隔株、隔带、半带更新。(5)封育修复。主要包括封禁、封补、封调。(6)综合修复。用一种修复方式难以完全恢复林分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退化防护林。
6.2 修复原则
(1)顺应自然,科学修复。一定要充分尊重自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林修复,在修复时可以根据退化类型和退化程度先后进行修复。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树种、确定密度。可以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较稳定的树种,分时段、分区域开展防护林修复,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区域的生态功能。
(3)突出重点,合理推进。优先修复退化较严重的人工林,营造生态效益突出的树种,不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4)坚持规划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原则;积极推广应用林业新科技、新成果,提高项目建设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6.3 效益分析
6.3.1 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以后,太子山保护区的林木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确实得到很大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对保护区生态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通过补植补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缺,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6.3.2 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周边居民的收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2-3]。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让人们不用出远门即可实现就业。
6.3.3 经济效益 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动植物也较为丰富,能够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有利条件。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保护区周边地区的部分群众解决短期就业问题。有利于保护区社区共管的良性循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为周边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7 结束语
通过实地调查太子山保护区,全面了解保护区内三北退化林(杨树)的现状,同时对退化成因、程度等情況展开全面的调查,建立系统的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北工程退化林(杨树)数据库,为工程精准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修复意见,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完善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有效提高土地率和光能利用率,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环境条件,提高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从而增加森林覆盖率,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逐步培育形成多树种复层异龄混交林,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逐步向质量提高的转变,提升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群落结构更加稳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害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少龙.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农家参谋,2022(21):153-155.
[2] 魏明寿.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究[J].农家参谋,2022(17):150-152.
[3] 张生年.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农家参谋,2022(18):129-131.
Investigation and Restoration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hree North Degraded Forests in the Taiz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Gansu Province
Ma Qing-rong (Gansu Taiz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Center, Kangle, Gansu 731500)
Abstract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graded forests (poplar trees) in the Three North areas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protected area was obtained, and scientific judgment and precis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were provided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high-quality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North Project in the protected area.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s; Degenerated forest (poplar); Investigation; Rep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