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校园舞蹈创编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13史玲捷
史玲捷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20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产生初期,历经不同的朝代和地域的沉淀与演变后,凝聚成今天呈现在社会大众视野中的文化精髓。这些经过历史演变、文化迭代更替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生产活动、文化传播等群体性活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包括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中国书法、皮影、漆画、木版年画、剪纸、建筑园林、石雕艺术、石窟壁画、玉雕艺术、木雕艺术等,还里面还包含信念、民俗、礼仪等。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形式,校园舞蹈演出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提升大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舞蹈创编实践活动深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舞蹈创编有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教育功能,可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光添彩,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倡导的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文化胎记,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肌肤之上。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舞蹈创编实践中,既丰富了舞蹈剧目的文化内涵,又增加了校园舞蹈演出的视觉效果。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概要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广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从中国文化中传承和挖掘而来,其题材内容博大丰富。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可称之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广泛,以下罗列出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剪纸、木版年画、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东方文化独特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舞蹈创编实践概要
舞蹈创编实践实质上是一种对舞蹈形式的再创造、再变化。我们通过对某种舞蹈形式的发现、创新、思考、认知,从中认识到这种表演形式内部潜藏着某种可能的内涵、思想和意义,通过剧目组合变化和再创造,给予这种特定的思想和意义加以表现和强化。舞蹈编导人员则通过对这种特定形式的欣赏与感受完成节目编导和艺术创作。在舞蹈创编过程中要注重形象的捕捉,例如主题是想要表现什么,既让观众看懂又能使之产生丰富的联想,因此必须把握住主体形象,才能通过舞蹈的肢体艺术语言来传情达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思想印记。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校舞蹈创编的意义
(1)能够丰富创作素材,深化舞蹈节目思想内涵。大量的艺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的绚丽多彩赋予了艺术创编、节目策划更多的内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汇总起来就是丰富的创作素材。因此对于高校舞蹈创编老师而言,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拓展了校园舞蹈创编的内容。在我们国家有着种类繁多、特色各异的文化瑰宝,例如非遗文化、民族服饰、民俗礼仪、节日习俗、吉祥纹样、民俗舞蹈,其中非遗舞蹈是中国艺术宝库中重要财富。目前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例如蒋塘马灯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土家族摆手舞、傣族孔雀舞、婺源县傩舞、永靖县傩舞戏、蚌埠花鼓灯、羌族羊皮鼓舞、奉贤滚灯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为校园舞蹈创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人新鲜的活力。
(2)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例如陕西省实施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遴选工作,由省教育厅遴选部分高校认定陕派曲艺、凤翔木版年画、安塞腰鼓、中华传统射艺、红拳、景谷艺术、渭南皮影文化等为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这些校园传承基地的认定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3)打造学校美育活动品牌,建设美育特色学校。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挖掘地方美育资源,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构建学校美育工作新格局,力求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协同育人目标。舞蹈教师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吸收融入到舞蹈节目创编之中,创编出高质量的校园舞蹈节目,培育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有助于提升学校美育活动品牌,建设美育特色学校。
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校园舞蹈创编实践中的现状与发展
(1)校园舞蹈创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创作融入不够多。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还不够。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是一些课外知识拓展读物。一些人在校园舞蹈创编中,缺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创作融入;不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没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校园舞蹈创编相结合。
(2)校园舞蹈创编教师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悟深的不够多。高校有很多校园文化生活,且丰富多彩。如学校团委、学生会、社团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元旦文艺晚会、迎新生晚会、项目验收文艺演出等等,类似的活动均以歌舞类节目居多,舞蹈表演更是晚会和演出的重点。但是很多喜欢舞蹈的同学因为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协调性很不好,在内容创编的过程中动作不协调、节奏不合拍,创编内容贫瘠。同时校园也缺少科班出身的专业舞蹈排练指导教师,那些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熟悉的舞蹈排练教师更是非常匮乏。
(3)校园舞蹈创编对大学生的美育工作助推还不够强。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还能借助各种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来激发学生创造美、鉴赏美、感知美的能力,在提升大学生心智成长的同时,让其拥有更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成长环境是在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节目能够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对学生开展各种审美教育活动,还可以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舞蹈创编实践中,既可以丰富舞蹈节目内涵,提升节目质量,又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目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指引下,校园舞蹈创编对学生美育支持力度具有局限性,助推作用不够坚强有力。
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校园舞蹈创编的实践路径
(1)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校园舞蹈创编实践中的渗透融合。在校园舞蹈创编教学中舞蹈编导是作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只有掌握好相应的舞蹈编导技巧才能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和高质量的作品。在校园舞蹈创编教学中授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舞蹈编导技巧的训练,在规范掌握舞蹈表演技巧基础上,并能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剧目创作、动作编创、舞台背景、演出节目单等设计之中。通过多种形式把舞蹈想要表达的丰富情感、文化内涵、核心思想、价值观等,全方位的表达出来。在校园舞蹈创编教学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要素纳入到舞蹈创编教学中,才能够有独特的表达艺术主张和立意。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表现力,舞蹈教师要能够不断拓展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学习,能够编创出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舞蹈教师在对学生的舞蹈剧目创编及舞台效果进行指导时,积极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进行打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编导演绎出具有特色文化底蕴和表现力的舞蹈剧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加强舞蹈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培训,夯实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在高校校园舞蹈创编、舞蹈剧目演出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中,其中舞蹈教师作为节目创编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舞蹈编导效果及节目表演效果,获得相应的目标及满意度评价,舞蹈教师要经常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外出培训、艺术团观摩、下企业顶岗实践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舞蹈编导水平。同时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功底和艺术鉴赏力,还要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舞蹈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不仅仅是简单舞蹈主题策划、舞蹈编导技巧的讲授,还要能够理解舞蹈本身的丰富情感和主旨思想,能够通过舞蹈肢体动作、音乐、道具、舞台背景、灯光等展演出来。舞蹈教师队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理解程度会间接影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程度。所以,要千方百计提升舞蹈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夯实舞蹈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运用。
(3)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舞蹈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熏陶。在校园舞蹈创编中,舞蹈教师还应该策划创意良好的舞蹈创编教学情境,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舞蹈创编教学中的熏陶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学生,把舞蹈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使用虚拟仿真实训室、多媒体投影等,或者使用一些道具来创设情境式的氛围。例如,在创编蒙古舞时,舞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室感受内蒙古地区的舞蹈、民族音乐、刺绣服饰、民俗、非遗文化等。通过创造的情境式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投入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沉浸在蒙古族的舞蹈中,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舞蹈学习的本质是对艺术表演的学习感悟和实践,是根植于某一个舞种的文化。欣赏舞蹈是透过舞蹈动作来感受了解舞者所传达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思想,在舞蹈创编实践中体现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观众会被感动,从而与舞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为了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实践,使每位学生都能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陶教育,这就需要舞蹈教师在舞蹈创编及表演中深入挖掘文化价值,不能简单地模仿某些舞蹈动作,而是对不同民族或者不同时期的文化学习了解,不仅学习舞蹈动作,还要关注该民族的语言、服饰、民俗等。在舞蹈创编中加强实践运用,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里更有效地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例如对于胶州秧歌学习,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教师在胶州秧歌的创编实践中,采取必要的教学设计,通过融入非遗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使创编的作品能够传递舞蹈表达的情感和主旨思想,拉近观众与表演者的心灵距离。通过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为其学习更高层次的舞蹈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主动探索舞蹈知识,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