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背景下的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研究
2023-12-13刘舒亭王子格李国强韩海燕
刘舒亭 王子格 李国强 韩海燕 齐 杭
(唐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文化外宣在我国的对外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向海外传播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发展国际战略的重要手段。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我国应该持续加大文化外宣的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我国的文化优势,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丰富文化交流的内涵。
2022 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让张家口成为了国内外新闻报道的焦点,有利于人们更好认识这座城市。新时代奥运会不再是一场简单的体育赛事,更多的是文化意识、经济效益的碰撞和融合。因此,2022 冬奥会也成为了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的重要窗口。
一、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简介
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河北形成了“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三大文化名片,“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京畿神韵、弄潮渤海”五大文化脉系。在燕赵大地上,还有成语典故、武术、杂技、诗经、儒学、内画、剪纸、皮影等地域色彩浓郁、体现民风民俗的重点文化品牌。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二、冬奥会前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外宣情况
冬奥会开幕前,笔者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对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首先,访问了China travel、Asiavtour、China daily 等网站,对与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和英汉双语语料进行了搜集。然后,对一些博物馆和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走访,对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汉双语介绍材料进行了收集。最后,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英文和英汉双语语料进行了分析。
调查发现,在张家口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蔚县剪纸和打树花等传统技艺宣传得较多,有很多相关的英文介绍。另外,一些历史文化的遗址,如泥河湾遗址、鸡鸣驿遗址、大境门长城等,也有很多英文介绍。说明张家口市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了力度较大的对外宣传。在河北省其他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衡水内画、吴桥杂技、唐山皮影等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英文介绍,而其他文化资源的英文介绍很少,说明对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
对于语料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大部分对外宣传材料的语言质量较高,能够达到对外传播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在语言方面,大部分外宣材料能够做到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但是对于一些具体信息的处理,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如:对于蔚县剪纸的介绍中提到“in Yu County paper cut, the paper can be dyed in a variety of colors, making them even more vivid and festive.”根据语用学关联原则的认知原则[1],此句的因果关系应该倒换顺序,改为“in order to make the paper—cutting more vivid and festive,people dye it in various colors”。双语外宣材料中也出现了一些具体语言问题。如“飞狐谷位于蔚县城南13 公里,距张家口市180 公里”一句译成了“Feihu Valley is 13 kilometers south of Yuxian County Seat and 180 kilometers from Zhangjiakou City”。句中的“位于”一词直接译为“is”不符合英文读者的语言习惯,语义不够准确,应改为“is located”。
第二,在交际方面,有些外宣材料虽然没有语言错误,但是不能很好地达到交际目的。如,一篇介绍沧州武术的外宣材料提到“the Cangzhou region is renowned as a centre for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there are dozens of schools”,在这一句中,根据语用学会话含义理论[2],此处的“schools”一词容易产生歧义,使英文的读者感到迷惑,因此应改为“martial art schools”。又如,一篇介绍河北饮食文化的双语外宣材料提到“柴沟堡熏肉是淮安县柴沟堡镇的特产,距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这句被翻译为“Chaigoubao bacon is a famous meat product, a specialty of Chaigoubao town in Huai’an county, which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翻译中提到了怀安县,但是没有说明其具体所属的城市和省份,根据生态翻译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使译文适应译入语的生态环境[3],而一般英语读者不会知道怀安县的具体位置,因此这一翻译不能很好地达到交际目的,应加上“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三,在文化方面,有些外宣材料没有考虑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没有进行解释说明,不利于外国读者的理解。如,一篇对于中都草原文化的介绍中提到“蒙古族妇女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手拿银碗,向游客敬酒”。该句被译 为“women of Mongolian nationality in colorful dresses hold silver bowls and propose a toast to tourists”。根 据 生态翻译学理论,应该对“Mongolian nationality”进行解释,说明其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这句之后也应对这一传统习俗进行解释,说明这是这个民族表示欢迎的一种方式。
三、冬奥会期间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外宣情况
2022 年2 月,冬奥会在中国举办。中国统筹抓好赛事组织,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这一重大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我国的风范和运动健儿的体育精神,也很好地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期间,笔者通过网络等渠道对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宣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冬奥会期间很多细节的设计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用于储存冬奥火种的火种灯就的设计就来源于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据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者李剑叶介绍,长信宫灯是2000 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火种灯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是希望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在火种灯顶部,与火炬“飞扬”视觉形象统一,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4]。
第二,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上,蔚县剪纸成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河北元素。首先是入场式标兵的服装,白色马甲上突出的红色剪纸图案,使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喜庆吉祥。另外,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言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时,孩子们的“虎头娃”剪纸形象火遍网络世界。这一形象就是出自张家口市剪纸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周利伟之手[5]。
第三,冬奥会的特许商品中,也有许多来自于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特许商品“五壶临门·景泰蓝和田玉冰壶”的冰壶盖部分的花丝镶嵌技艺就是出自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福良之手。藁城纸雕宫灯结合了蔚县剪纸和藁城宫灯两项传统技艺,也深受各国远动员的欢迎。
这些细节的设计让来河北参赛的运动健儿领略了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河北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虽然冬奥会很多细节的设计体现了河北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对这些文化资源的介绍,尤其是英文的介绍较少。如冬奥会开幕式上很多演员和志愿者的服装设计应用到了河北的蔚县剪纸,但是在开幕式的解说词,以及开幕式后续的解读和宣传中,都没有关于这一民间技艺的英文介绍。
第二,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只针对来参赛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在海外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海外社交平台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足。
第三,网络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虽然也得到了重视,但其网页基本都是中文版,外文版的网页很少。
四、冬奥会后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的建议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地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成为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后冬奥时期,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冬奥会留下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做好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宣工作。首先,对于已有的外宣资料,应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提高其语言水平和交际功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另外,对于在冬奥会上出现并获得好评的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该进一步地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应更加重视文化外宣方面人才的培养,可以在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加入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