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谢灵运山水诗对《庄子》的接受及在后世的传播

2023-12-13耿思晗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5期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庄子

耿思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谢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江左之美,文章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①,家族显赫的名声地位为谢灵运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再加上他本人天资聪颖,集各家之所长,其文章之美,盛极一时。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系统创作是自谢灵运开始的,他的山水诗情景兼具,内涵丰富,这是他对前人经典作品接受的成果。谢灵运经常化用前人作品入诗,而对《庄子》的引用更多,《庄子》不仅影响了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风格,也影响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面对现实的心境。

清人方东树评:“又怪康乐作诗,用意静细缜密如此,其所润涅槃经,亦庄、列精言。”②近人黄节认为:“康乐之诗,合《诗》《易》、聃、周、《骚》《辩》、仙、释以成之。其所寄怀,每寓本事,说山水则苞名理。”③谢灵运经常化用《庄子》入诗,利用庄理来描摹山水、抒情言志,而庄子的精神内涵也使得谢灵运山水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拥有独特的肌质。

一、《庄子》在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体现

(一)借《庄子》描写山水风光

谢灵运引用《庄子》的最独到之处是在于对山水风光的刻画,如《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中“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④的“沫江”和《行田登海口盘屿山》中“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④的“大壑”分别引用了《庄子·达生》篇“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⑤和《庄子·天地》篇“谆芒将东至大壑,适于苑风于东海之滨”⑤,极力描写江水的清澈平静和冥海的波澜壮阔,既有清秀婉约之美感,又有豪迈宏大之境界,这在山水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二)借《庄子》书写抑郁苦闷

谢灵运的政治生活是相当不顺利的,他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不为世俗所容的痛苦之感都融入在诗中,使其拥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谢灵运常借《庄子》抒发抑郁苦闷之情,《登池上楼》的“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④,引《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持操云’”④,这首诗作于景平初春,当时谢灵运的政治仕途遭受重创,再加上久病登楼,极目远眺,不由得产生思乡之情,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便利用典故进行自我安慰;《过始宁墅》中“淄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④引用《庄子·齐物论》中“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见其所归”⑤,该时期诗人深陷政治漩涡无法自拔,想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出仕多年,诗人已经疲惫至极,而现实的不顺更是让人满腹牢骚,悲愤抑郁。

(三)借《庄子》阐发哲思

庄子认为,想要享尽天年之乐,就要遵循自然之道,这样才能规避矛盾是非。《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④表现了谢灵运的养生意图,透露出他淡泊名利的思想。

除此之外,《从斤竹涧越岭西行》中“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④引用了《庄子·齐物论》中“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也”⑤,诗人想要抛却世俗的一切烦恼,从而达到物我两融的境界;《东山望海》中“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④引《庄子·天道》中“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⑤,表现作者对恬淡自然生活的推崇;《初去郡》中“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④引用了《庄子·德充符》篇“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⑤,透露出谢灵运从热衷于仕途转为想要追求安逸生活的心态。

二、谢灵运山水诗接受《庄子》的原因

(一)家族及身世原因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谢灵运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为性偏激”,转向了“清静无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写“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奉微躯以宴息,保自事以乘闲……谢平生于知遊,栖清旷于山川”④,并自注“《易》云:‘向晦入宴息’,庄周云:‘自事其心’,此二是其所处”,由此可见庄子对他思想上的影响,而《山居赋序》中的“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④就是最好的体现。

(二)思想及时代变化

时代的动荡给予文人不小的冲击,当时上层阶级的贵族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常利用权力压迫底层社会的百姓们,使得各个阶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乱世。但是,这个时代出现了各种思想杂糅的局面,当时的统治者们对思想的管控相对宽松,人们的思想就变得相对开放,并乐于接纳各家主张。谢灵运生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里,经历过各种矛盾冲突,接受过许多思想的洗礼,形成了一种无法逃避的生存困境,与此同时他本人与现实的矛盾也愈演愈烈,于是谢灵运便会自觉接受《庄子》的思想,在接受《庄子》的同时自动将目光投向了自然山水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审美趣味。

(三)大谢本人的庄子情怀

除了家族、时代等因素外,谢灵运本人的庄子情怀也不可忽视。《庄子·逍遥游》篇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⑤魏晋南北朝有许多文士想要圣人,因此他们不仅追求肉体的快乐,更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那些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文士中,有如何晏、王弼、竹林七贤等隐居山林的人,他们不满现实的处境,但又无力改变,只能靠喝酒来麻痹自己;也有一些文人没有完全放弃入仕理想,他们钦佩老庄的无为自然,但心思仍在朝堂之上,谢灵运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文人,他在作品中多次透露了想要隐于山林,不问世事的想法,这是他内心庄子情怀的呈现,如《登池上楼》中“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④,这是他最理想的生活方式,结合诗人当时的遭遇来看,他必然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像虬龙和飞鸟一样自由地驰骋于自然之中,这种境界也是庄子所赞同的。

由此可见,魏晋的许多文人都继承了庄子的情怀与气魄,使自己的精神实现超脱,达到一种宏大的境界,而谢灵运所拥有的庄子情怀使他能够从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由和欲望之间进行取舍,实现超脱自我的境界。

三、谢灵运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

(一)大谢山水诗对南朝诗文的影响

接受谢灵运创作方式的南朝文人有很多,首先是谢惠连,谢惠连在创作的时候常有意向大谢的风格靠拢,如《泛湖归出楼中望月》写“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⑦,将情感融入到所写景物中,并用“哀”“悲”等字眼表情达意。然而,谢惠连与谢灵运的创作风格还是有区别的,谢惠连在写作时更倾向于意境的塑造,而谢灵运的山水诗意味深长,然而,谢灵运对谢惠连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位重要的南朝诗人是谢朓,他和谢灵运蝉联了两个朝代。谢朓的山水诗结构和谢灵运相似,大多是先纪行写景,后说理抒怀,如《游敬亭山》开头写的是“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最后以“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睽”结尾,带有明显脱胎于谢灵运的痕迹。谢朓与谢灵运的人生经历有很高的重合度,都是政治仕途不得意,从而产生了归隐山中的念头,谢朓也同样接受了庄子的理念,如《游山》一诗,“托养因支离,乘闲遂疲蹇;语默良未寻,得表因谁辨”⑧,“支离”引用了《庄子·人间世》中的“夫支离其形者,尤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⑤。

此外,谢氏家族的其他人也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谢灵运的影响,如其从叔谢混,从兄谢瞻等,除此之外,南朝接受谢灵运创作风格的文人很多,这足以证明谢灵运在南朝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二)大谢山水诗对唐代诗文的影响

到了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而谢灵运则是唐代山水派诗人模仿的重要对象。《宋书》称谢灵运“方轨前秀,垂范后昆”⑥,而垂范后世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谢康乐体”的出现,“谢康乐体”一直是后代文人学习的典范,也进一步促进了唐代山水诗的繁荣。

大型锻压机械(主要指机械压力机和液压机)加工工件具有效率高、制品质量好、能耗低和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农业机械、国防工业和家电等领域或场所。普通锻压机械工作时噪声高,影响操作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将人的注意力分散,是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根源,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点。而大型锻压机械噪音在工业领域中尤为突出,因此,锻压行业降噪已成为目前绿色制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8小时,容许噪声值为85dB。而大型锻压机械装备的噪声值大都超过或接近容许值。

唐代接受谢灵运的文人有很多,本文重点论述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有直接引用《庄子》的作品,如《岁暮海上作》中“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⑨引用了《庄子·山木》中“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⑤,也有在肯定庄子的处世态度后又借《庄子》表明自己理想态度的作品,如《岁暮海上作》中“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其中的“待”就是《庄子·逍遥游》中十分重要的哲学理念,庄子提倡“无所待”,认为圣人就要无所凭依;又如《游精思题观主山房》中“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⑨,里面的“坐忘”是《庄子》中提倡的物我两忘,清静自然的境界。孟浩然用作诗的方式记录下漫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并引用了《庄子》的哲理,很明显是对谢灵运的继承。

唐代山水诗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王维,王维诗受庄子的影响很深,典型的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花且落”⑩,营造了一种极其幽静的环境,接纳了庄子的虚静、坐忘之说;又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⑩,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这与谢诗中向往的意境是相似的。王维的诗描摹山水,但山水之外又有着浓厚的哲理,使人读之韵味深厚,极富内涵。

四、结语

汉魏六朝时期,山水成为了文人创作的重要对象,谢灵运则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重要奠基人。谢灵运喜好在山水之间游玩观赏,使得诗中之景尽显逼真之态。即使被贬永嘉,谢灵运依然拥有游山玩水的资本,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唱和,因此他可以看到别人很难看到的风光,这些景色给予了他特殊的体验。谢灵运在体验自然的同时接受了《庄子》,将其化用在作品之中,打造了独特的境界。

注释:

①(梁)沈约,撰.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②(清)方东树,撰.昭昧詹言[M].汪绍楹,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③黄节.谢康乐诗注·鲍参军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④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⑤(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

⑥(梁)沈约,撰.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⑦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7.

⑧(南朝齐)谢朓,著.谢宣城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⑨(唐)孟浩然,著.孟浩然集校注[M].徐鹏,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⑩(唐)王维,撰.王维集校注[M].陈铁民,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猜你喜欢

谢灵运山水诗庄子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UP THE MOUNTAINS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
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山意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