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12-13张成军
张成军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农林水综合管理办公室,山东 聊城 252028)
玉米是我国种植广泛的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旱特征,环境适应性强,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是医药、食品、养殖业饲料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关键原料。为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应该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对玉米生长过程严格管控,保证玉米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同时,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让玉米在良好环境中生长。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种
若想使玉米种植达到高产、优质目标,在玉米种植期间,种子的选择是关键,必须保证种子品质优良。在挑选玉米种子时,需要依照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选择与本地区种植条件适宜的种子,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种子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挑选的种子要具有较强抗病性,具备抵御虫害侵蚀的能力,颗粒饱满。在选种时,对种子认真筛选,清除劣质种子,诸如霉种、虫食种、小粒种等,提升玉米种子的纯度,必须超过98%。
1.2 种子处理
选择的种子必须是精挑细选,为确保苗齐苗全,有效防止灰飞虱、蚜虫等出现,在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利用600 g/ L的吡虫啉和14%的氯虫高氯氟混配,之后将玉米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均匀铺开种子,挑出干瘪、损坏的玉米种子。在晾晒过程中,间隔一段时间要对种子翻动,让玉米种子的受热均衡,防止种子出现局部长时间受热的情况,以免对种子内部造成灼伤。对种子晾晒2~3 d。在浸种和拌种环节,需要利用清水浸泡,为种子提供充足水分,加快种子的萌发速度。在播种前浸泡种子,时间控制在1 h左右[1]。
1.3 选地和整地
为避免玉米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问题,让玉米始终处在良性的生长环境中,可以采取轮作种植的办法。选择玉米种植地,最好在地势平坦的位置,周围有灌溉排水设施,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提升灌溉和排水的便利性。尽量不选择在低洼的地方种植玉米,因此,这类地块出现内涝的概率大,也会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契机[2]。在玉米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需求量大,可以选择与水源地近的位置,保证后期灌溉能更为方便。
在玉米种植前,做好种植地的平整工作,对土地翻耕,同时把控好深度,让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在整地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施加一定量的肥料,诸如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为玉米后期健康生长提供支持。在土地平整后,将种植地晾晒一段时间,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将土壤翻耕上来的虫卵、病菌杀死,确保玉米病虫害出现概率能降低。在整地阶段,清理干净田间的杂草等,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地环境。
1.4 玉米播种
玉米的选种和播种是相辅相成的,在播种期间,对不同玉米种类、播种时间综合考量,明确施工是最佳的播种时机。倘若在春季播种,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慢,所以在种子选择时,尽可能挑选生命力强且有活力的种子。高产的玉米对种子品种、播种有较高要求。无论是应用条播还是穴播方式,播种深度的把控都是重中之重,最好控制在4~6 cm,不能出现太深或者太浅的问题。如果播种太深,种子的发芽难度会增大,发芽时间延长,降低了发芽率的同时,玉米的后期发育也会受到干扰。因此在玉米种植阶段,除了要对播种、收割充分考虑之外,还应该对湿度、温度等因素重点考量,确保玉米种子能在短时间发芽。
在玉米播种环节,控制好播种的数量,不能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需要结合玉米品种、播种方法、气候条件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播种量。如果是早熟玉米品种,可以利用集中栽培的办法。在玉米种植期间,灌溉条件与种植密度有较大关联,若土壤中的水分供应不充足,可以将播种的密度适当减少,保证每一粒玉米都有足够的水分,为玉米的发芽创造良性条件[3]。
1.5 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植中,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关系到玉米的整体产量与质量。在田间管理中,需要根据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做好间苗、补苗、施肥、除草等工作。
1.5.1 间苗和补苗
在玉米生长到第3片叶子,长度在2~3 cm左右时,为加快玉米生长速度,让玉米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可以切掉弱小、生长不旺盛的玉米苗,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在玉米生长阶段,可能有缺苗、死苗等问题出现,要及时补苗。在移栽时,应该带土移栽,促进玉米成活率的提升。针对移植之后的玉米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增强土壤的湿润度。
1.5.2 施肥管理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施肥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关系到玉米的生长和成活。因此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该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施肥方案。在施肥管理中,包含的内容有肥料选择、底肥施加、追肥等环节。其中,肥料的选择尤为重要[4]。
在施加种肥过程中,应该集中在玉米播种时段。种肥与底肥有较大区别,需要选择磷肥和钾肥,保证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充足。适当施加种肥,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也能让玉米苗成活率提升。施肥时要对用量严格控制,确保玉米种植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实现玉米高产增收目标。在追肥过程中,结合玉米的不同时期,根据玉米的具体生长现状,有针对性地施肥。合理地追肥对玉米高产增收有积极影响,玉米生长拔节期到孕穗期这一阶段,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高,应该适当追肥,确保不会因为土壤养分较少而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在拔节期追肥时,选择硝酸铵和尿素,尿素的使用量最好为150 kg/ hm2,硝酸铵的使用量为225 kg/ hm2,加快小穗和枝梗的分化速度,让玉米植株以最快的速度拔节,为后续玉米孕穗提供支持。在孕穗期追肥时,同样要以尿素和硝酸铵为主,但是使用量与拔节期肥料用量存在的差别较大,尿素的使用量为 kg/hm2,硝酸铵的用量为110 kg/ hm2,对玉米穗生长能力增强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让玉米籽粒更加饱满。
1.5.3 除草管理
因为土壤肥力充足,玉米在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的杂草较多。杂草会与玉米植株争抢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为病虫害提供繁殖环境,导致玉米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增大。为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和发育,应该做好田间杂草管理。在翻耕阶段,注意深翻,将杂草埋入地底,保证杂草不会出现泛滥生长的现象。在玉米幼苗出苗后,如果田间有杂草,需要第一时间清理。也可以借助除草剂除草,依照相应标准配比喷洒,加快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
1.5.4 灌溉管理
玉米高产增收与水分的滋养有密切关联,尤其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玉米植株对水分有较高需求。玉米植株高大且叶片面积大,虽然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但水分消耗量大,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结合天气情况、植株生长现状等,做好灌溉工作,保证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能得到满足,切实达到对玉米产量、品质提高的目的[5]。
2 玉米病虫害防控策略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保证病虫害能得到有效防治,应该加强对各类技术手段的利用,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科学融入其中,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为玉米健康生长发育扫清一切障碍。
2.1 农业防治技术
该技术是将高产种植技术作为依据,着力提高玉米防御能力,保证玉米病虫害出现概率能整体降低。农业防治的重点是选种,在种子选择环节,应该保证大小均匀,品种优良。同时在确保玉米产量、品质提高的前提下,利用合理的栽培技术,让农业防治效率提升。
2.2 化学防治技术
该技术在玉米种植期间应用广泛,从玉米出芽到成熟,种植户可以依照种植经验选择科学的比例喷洒农药,保证玉米病虫害能得到合理防治。需要明确的是,在农药喷洒过程中,必须保证方式的合理性、合规性,不能出现方法使用错误的情况,以免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在农药喷洒环节,保证农药使用的正确性,禁止对玉米本身造成损害。
2.3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是将生物治理作为基础,利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的办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种植户可以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病虫害,将玉米中的多种害虫虫卵清除,同时寄生在虫卵中,如果赤眼蜂卵孵化会咬破寄主,从而让害虫虫卵、幼虫死亡。从成本及生态层面考量,生物防治手段的便利性强,不需要投入太大经济成本,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成效。
2.4 物理防治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物理防治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可以借助胶带黏附的方式防治虫害,保证虫害不会出现二次侵袭的情况。在玉米生长阶段,在田间搭建灯光棚或者胶带粘除玉米叶子上的部分害虫。在播种之前,需要保证土壤干净,没有杂草,利用犁地的形式将土壤中的虫卵清除。
3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大小斑病
大小斑病是玉米生长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危害。大小斑病通常会出现在玉米叶上,在生病初期,玉米叶子上有灰色病斑出现,若处理不及时,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下,病斑的面积会增大,甚至会发生叶片脱落情况,最终对玉米结穗造成影响。如果玉米生长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尤其是连续阴雨天后,大小斑病出现的概率高,应该加大防治力度。
在防治大小斑病期间,为提升防治效果,让玉米在短时间内恢复生长,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办法,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每间隔15d喷洒1次,为将病菌彻底清除,喷洒的次数在2~3次。除了对病害出现加强防治外,种子选择阶段也要格外注意,挑选大小斑病抵御能力强的品种。在播种期间,尽量不要在湿热的季节展开。播种后做好田间管理,通风、透光必须保持良好,让大小斑病从多个层面得到防治。
3.2 黑穗病
玉米在生长到抽穗阶段时,容易出现黑穗病,感染玉米的穗子,致使玉米穗子不吐花丝、短小。如果此类病害发展到严重时期,玉米穗子会变成黑粉,在风的作用下四处飞散,最终在其他的玉米植株上附着,导致其他的玉米植株感染此类病害。感染此病的玉米植株生长发育速度会放缓,植株的高度也会受到影响。
在防治黑穗病时,可以利用农业防治办法,注意种子的挑选,选取优质的品种。针对选择好的种子,对其进行包衣处理,借助药剂将种子本身携带的黑穗病病菌杀死。在玉米种植阶段,采用轮作的方式,最好选择前茬是大豆或者薯类作物的地块。
3.3 青枯病
此类病害多发生在玉米根茎部位,在全世界范围内,此病害的发病率非常高。玉米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出现青枯病,植株会在短时间内死亡,一旦情况严重,玉米有可能颗粒无收。该病害在湿热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如果没有控制好玉米种植密度,玉米植株之间的间隔大,也可能出现此病害。
在防治青枯病时,可以借助化学药剂包衣处理种子,之后采用施肥、追肥等办法,增强玉米植株青枯病抵抗能力。针对感染青枯病的玉米植株,及时销毁和清理,保证不会感染其他的玉米植株。
3.4 玉米螟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螟出现概率较高,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在北方冬天也能隐藏在玉米秸秆中过冬,在第2年春天对玉米幼苗大幅度侵害。玉米螟会啃食玉米雌蕊的花丝、刚生长出来的玉米籽粒,被啃食的玉米茎部韧性下降,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容易出现折断问题,致使玉米整体产量降低。
玉米螟是一种趋光性昆虫,在具体防治期间,可以在种子上包裹药剂处理,也可以运用赤眼蜂防治。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时寄生在虫卵中,让幼虫的孵化率下降。如果两种方式都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运用化学防治办法,在玉米抽穗前喷洒化学药剂,将玉米螟彻底消除,让玉米螟对玉米的侵害降到最低。
3.5 蚜虫
蚜虫属于植物性害虫,在玉米生长发育中比较常见,出现频率大。蚜虫能吸收玉米部分汁液,导致玉米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不充足,产量和质量降低,倘若情况严重,会加快玉米植株死亡。若玉米长时间感染矮花叶病毒,蚜虫的危害程度会增大,玉米叶子上遗留蚜虫的排泄,矮花叶病毒会将蚜虫病菌扩散给其他植物,玉米无法正常光合作用,不利于玉米的健康生长。
在防治蚜虫期间,首先要对矮花叶病毒严格管控,将蚜虫病菌传播渠道彻底切断。虽然蚜虫比较强大,但也有天敌,因此可以借助蚜虫天敌进行防治,诸如食蚜蝇、瓢虫等,抑制蚜虫的生长和繁殖。天敌防治属于生物防治手段,防治效果好,不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和发育。当然也可以利用化学防治办法,在玉米抽穗时应用农药化肥,提升玉米品质。
4 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玉米在种植期间,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玉米增产增收需求。因为被多方面因素干扰,诸如土壤质量、水分等,玉米生长过程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为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应该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控制好种植质量、播种量,做好施肥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良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