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23-12-13刘强,刘燕
刘 强,刘 燕
(1.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校,重庆市 400900;2.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局,重庆市 400900)
“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而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农村中大量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造成农业劳动力减少、兼业化、老龄化严重,严重影响农村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在“十四五”时期重要任务,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由新型农民做基础支撑。
1 背景分析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可以组建队伍,孵化美丽乡村生态农庄,建设农村电商线下体验平台等,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研究样品,进行农技推广。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规划的目标为,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1.2 职业培训服务“三农”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一是面向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农民对实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二是对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促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村中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三是面向农村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培训中采用半脱产、集中与分散、长班与短班等多种培训模式,运用专题讲座、实践案例、理论实践相结合、互联网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扎根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但是,目前农村职业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培训体制还不健全,培训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参与培训的部门涉及农业部门、人力社保部门、科技部门、建设部门、教育部门、培训机构等,各部门间有待进一步协调,充分发挥培训功能。二是农民对职业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力多进入了城、镇,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文化素质不高,老龄化较严重、青年农民数量不足等,对参加职业培训认识不到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三是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有时出现培训时间与农村农忙时间相冲突,培训内容不是农民迫切需要的,培训管理不到位等,影响了培训效果。
当前,随着农村变革和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转变,农业产业结构重新调整,现代农业正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职业培训服务“三农”发展尤为重要。
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呈现出“繁而杂”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培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出现了一些典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范围较窄;二是模式不完善;三是规范性欠佳;四是课程和教材不足。
2 对策与措施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种地、能经营和肯钻研的新型农民,逐步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1 对策
2.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
利用各方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资源,通过两年的研究实践,实施农村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引领带动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量达到年均200人以上,总结培训经验并发表经验文章。
2.1.2 农村疫病防治实践研究
课题组通过与1个行政村合作开展研究,针对该村家禽家畜疫病进行研究,开展诊治及预防工作,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并召开村级现场交流会。
2.1.3 农村电商平台孵化研究
积极争取“万企帮万村”平台的帮助,与合作研究村一道,对农村种养殖业、农副产品进行线上营销,建成1个农村电商线下体验店,组织一次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现场推广活动。
2.1.4 美丽乡村生态农庄建设
发挥星级农家乐、职业学校、村委会的作用,课题组帮助孵化1个生态农庄,进行水产养殖、特色果树种植试点研究并达到一定规模,成为合作村对外宣传的一处亮点。
2.1.5 培训资源建设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是围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培训教材、课件、PPT、教学视频、录像、教学网站、网络资源等培训资源,满足智慧化、信息化农业要求。
2.2 措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如农委、人社局等)、研究机构、农广校、职业院校、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会培训中心等。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组织、联系、协调工作,统筹规划管理。在培育培训过程中,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创新开展多方联动,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确保培育培训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
2.2.1 建立培训体系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情况,依托、整合各培育培训部门,建立“高、中、初”三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体系。高级培训重点依托农业类高校、研究机构、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现代农业人才;中级培训主要依靠中职学校、农广校、社会培训中心等机构,培养具有独立经营能力或专门农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初级培训通过短期培训、农闲辅导、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同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指导教师考核考评制度和学员培训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通过实施三级培训体系,解决了目前农民分布广、需求多、层次复杂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培训实效,确保了农村人才的需求。
2.2.2 完善培训资源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如农委、人社局等)、研究机构、农广校、职业院校、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会培训中心等多部门共同完成,可以整合各部门资源,统筹协调,共享资源。二是加强培训资源建设,涉及职业道德素养、企业管理知识、新兴技术技能的应用等,鼓励指导教师针对培训对象,编写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实用教材,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加强讲稿、课件、视频、网站等资源建设。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在镇、街居委会、农村行政村等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基地设施设备,提高培训基地的培训效能。四是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通过组建网站,完善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利用现代网络工具,让学员随时可以参与培训学习,还可以重复利用培训学习资源,增强培训效果。
2.2.3 创新培训模式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该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思想观念、思想意识、文化素质、目标愿望等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培训模式上大胆创新,培训方式上灵活运用,增强培训效果。一是开办各种短期培训班,针对当前农村迫切需要的简单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通过短期连续的技能培训,让学员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经过考核,达到相关要求,学员结业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种短期培训班可以开设在学校、镇街,甚至是学员相对集中的行政村中。二是开办“田间课堂”,针对用时较长的农业实践性较强农业技术培训,安排专家、培训人员、指导教师等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充分体现以农民为中心和高度重视生产实践的培训方式。三是实施送教下乡,服务“三农”工作模式,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乡镇、农村、农户,创新培训模式,采用灵活学制,取消年龄限制,在农村、农户家门附近,在乡村田间、地头上进行培训工作,让农民不离家门,就能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四是“联合办班”,由各职能部门、农广校、职业院校、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会培训中心等开展联合办班,共建培训机制,共享培训资源。五是探索“长学制”办班,主要是针对较长时间才能掌握的技术技能或完成的项目,可以探索“长学制”办学,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时间太集中不现实,可分阶段开展学习,每个阶段时间不宜太长,每个阶段安排重点指导内容。
2.2.4 拓展培训方式
目前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文化教育、政治觉悟、绿色生态、信息化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培训工作应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差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内容、目标、时间和培训产业特点等,分类制定培训方案,灵活运用培训方式,让培训更精准、培训范围更广、培训的效果更好。一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促进学员职业素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让学员更加清楚地理解和认识国家大政方针和“三农”政策,让学员主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二是现场教学,主要是通过培训专家深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专题培训,安排学员到现场参观学习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民学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三是组织“观摩”,组织学员进行现场观摩,在观摩过程中与指导教师进行互动,促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实用技能的掌握。四是开展“研讨与交流”,组织学员参与现场研讨与交流、外出交流学习,在研讨交流过程中,指导教师能及时发现学员存在的问题,与学员面对面交流分析问题,准确快速解决问题。五是“动手实践”,针对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注重学员的动手实践,通过指导教师“示范教”,学员通过“认真学”,再进行动手“实践做”,更能让学员快速掌握技能。六是实施“流动课堂”,通过巡回课堂讲演的方式对农民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专业实用技术推广和时代信息传授等。七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智慧农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掌握“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课件、动画等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培训,随时可以与学员保持联系,实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员还可以随时学习、重复学习,大幅提高学习效果。
3 及时总结与推广应用
3.1 成果提炼
3.1.1 重实效聚资源
有效整合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相关企业及合作组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优质资源,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新创业及产业孵化、农村电商发展于一体进行研究。
3.1.2 重落实有载体
孵化生态农庄、建设农村电商线下体验、组织村社“坝坝”推广活动等均为本研究课题的“活生生”的载体,真正体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
3.2 推广应用
通过课题研究召开经验交流会,进行新闻报道,总结提炼经验文章,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技术新装备的承接者、新型经营主体的实践者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引领者,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型职业农民有一个新的发展途径,也能让他们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