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园区发展中的应用
2023-12-13许红卫王俊英
许红卫 王俊英
(1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寨乡人民政府 河北 邯郸 056000;2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管委会 河北 邯郸 05600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一节,“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应用尤为广泛,网络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利用网络信息化,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有效的信息资源,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条件,实现智能控制生产技术,通过搭建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提高农业种养殖科技创新能力、农民管理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助力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 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为了实现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高农业效益、振兴乡村经济,河北省各区县先后成立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仅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就多达187个,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则达1 555 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化的支撑,网络信息技术联姻农业园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装上了“加速器”。河北大多区县有农业基础,且农业长期在规划上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不以影响农业发展为代价,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有效利用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投入必要的资金,积极联系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吸引高端农业技术人才,整合当地农业资源,建设相关研发机构、农业大数据服务中心、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冷链物流一体化系统、设施农业智慧种养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平台,从而形成集信息服务、数据分析、远程监测、自动控制、精准作业、智慧种养、电商销售、冷链物流、全程追溯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用于本区县农业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建设、推广等,为本区县农业农村网络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 网络信息化发展平台
2.1 农业大数据服务中心。包括农业农村信息中心、农业信息资源库、目录服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通过物联网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展示应用等功能集合。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收集覆盖农业资源环境、土地资源、农村社会经济、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投入品、气象、农业人口及劳动力、市场交易、农林牧渔业产业、自然灾害、科技服务等各项数据,通过种养基地的视频摄(录)像设备、传感器、网关网桥、传输设备等,实现农事生产远程监控操控和数据实时收集功能。同时,还可将全国各产地种植数据、农贸市场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数据分析处理功能,通过汇集整合各类数据,有效预测下季度果蔬等各类农产品品种产量、出货量、储存量、销售价格等,为区县农事生产提供坚强的数据信息支撑。此外,将大数据智能技术应用于气象灾害实时预警、专家在线指导服务、土地资源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种植环境指导等多个环节,为农户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打造全产业链数字产业化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将发展红利分享给农民。
2.2 设施农业智慧种养系统。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打造“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依托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种养大数据系统,挖掘基因组测序、分子标记、表型测定、种养环境等数据,实现种子和禽蛋生产性状、经济性状及产品品质的全自动测定和精准测定。建设智慧种养基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实时监测设施内空气温度、光照强度、湿度、CO2等浓度情况,自动抓取、分析数据得出各项指标,确保种养产出的营养健康生态,为数字化种养提供科学决策。推行标准化种养程序和先进种养技术,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提供均衡营养配方,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业园区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从而引领带动设施种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经济效益。
2.3 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系统。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通过网络信息化,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农资产品、厂家)、生产技术(先进技术应用)、生产措施(种、管、肥、病虫防治)、采收、农残检测、储藏、物流、销售信息的一码全览,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追溯体系,做到从源头上可追溯可管理。致力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农产品市场销售服务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务监察系统等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系统,形成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园区实时掌握本区域农产品全部安全生产信息,实现全程政府在线管控,打造全程可追溯、信息可查询、安全可保障、流向可追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农产品“名片”,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助推质量兴农。
3 网络信息化应用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应用,掌握本区县涉农动态信息,形成整合资源、共享数据、提供服务规范化流程,提高精细化服务效能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带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3.1 生产方面。根据已有数据分析信息,制定区县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形成农产品从品种繁育、栽培技术、种养收获、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养殖技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数字化生产标准,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载体落地服务农民。
3.2 仓储物流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集成,建设分拣、包装、保鲜储藏、配送、运输、产品销售等冷链物流一体化系统,减少运输成本,降低运输风险,提高三农收益。
3.3 销售经营方面。围绕品牌强农、质量兴农、交易助农目标,将农业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融合,聚拢周边流通销售体系数据资源,汇集物流仓储和质量安全信息,构建物联网农产品销售体系,形成交易主体、交易品种、交易量、交易价格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交易大数据,带动周边农产品品牌提升和交易聚集,支撑产业规划、产能分析、产量预测等“产销数据洞察”能力的提升。
3.4 服务延伸方面。整合省市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机构、科研院校、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实现全区县农技队伍信息管理。构建农技服务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服务模式,提供专业高效的农技在线问答、专家在线课堂、农业社会化等专业化服务,接受培训的农民可以在培训的过程中与专家实时沟通和互动,有问题当场进行解决,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农业技术服务插上网络信息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