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农村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探究宁波农村生态住宅发展方向
2023-12-13韩建华陈名泽
韩建华 陈名泽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之初至今,我国经济已从速发展阶段转向稳定发展,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城市扩张也逐渐放缓,城市建筑逐步朝生态化发展,在新旧建筑的建造和改造过程中融入更多绿色生态理念。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住宅这一庞大的主体。
现阶段正是乡村振兴的大力发展时期,农村的发展也跟随着政策的支持开始加快脚步,但当前的农村住区规划发展问题依旧突出。由于大部分的农村住区建设缺乏有序的规划和设计,在发展中造成了农村环境破坏、土地浪费、传统肌理流失,形成高能耗、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文化发展停滞等现状,对于村庄内部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足。农村住宅过于自由的设计和建造,自搭自建的形式会造成村庄内部风格差异巨大,而部分统一规划的住宅没有保留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缺乏地方特色,脱离当地环境,形成千村一面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情况,在农村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将“以人为本-生态平衡-循环再生”运用到农村住宅中去实践,将农村住宅发展放入自然-农村-经济的复合系统中去思考,以此来探寻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农村住宅发展方向。
1 生态文明与生态建筑
生态文明是人、自然、社会相互和谐发展,从而获得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我们对于传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的一种反思,在未来发展中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共存,形成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整个现代化的理念、原则、方向,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兼容和共赢[1],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和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的规划和设计中便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中,这对环境保护和建筑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中孕育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20世纪60年代由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的主张,在建筑的全过程中要最为充分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为适宜的设计结果,将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中,反对高能耗材料和高污染施工。在建筑个体层面上发展绿色建筑,正是生态建设的一个基础单位。
当前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生态建筑已有显著的运用和发展,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绿色发展提供基础,在各项建筑领域不断加强绿色设计,运用生态建筑统筹规划布局。以生态建筑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未来建设发展当中的必须推动、融合的重要方式。
2 我国建筑发展中的生态思路
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脉络一直与生态相互关联,早在河姆渡时期的干阑式建筑就以木为材料进行搭建,其底层抬高不仅可以避免屋内积水,屋底通风也能更有效的防潮,这种架空方式不仅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也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在之后的发展中,我国的传统自然观念和建筑技术不断深化融合,一直将木材这一可再生自然资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将自然生态的营造理念灌入建筑之中。当然,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并非采用全木材搭建主体的建筑,这些因地制宜所形成的建筑方式也都离不开与生态的结合,譬如中国北方的窑洞,不仅是一种传统建筑形式,也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筑,在建筑生成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生土为主要材料,利用土壤的传热性能做到保温隔热、冬暖夏凉,向下争取建筑空间也能更好做到对地面空间的利用和地面环境的保护。
在传统建筑的规划布局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一直贯穿其中,这也让传统建筑在布局上更与生态相融合。传统园林便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例如,宁波走马塘的百年医馆、胡亨房等,都是宁波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园林营造中将树、石、水与建筑相互结合,相互呼应,这种与自然的融合理念也是我们在新农村住区中需要重新营造的生态规划方式。
这类传统的生态建筑现在更多的分布在城镇、农村当中,特别是农村的祠堂、住区等,许多农村也还保留着原本的河道、道路布局,对于这些农村发展中的记忆肌理,我们不仅要做到保护和传承,还要有更多的设计思路,将传统生态理念和现代生态设计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农村发展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以现代方式结合传统生态理念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在农村中投入更多的绿色设备,此将传统、经济、舒适结合到农村住区发展中。
3 我国农村中的生态住宅发展思路
我国农村住宅从脱离了“自然生长”的发展阶段后,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统一的生态布局规划,虽然农村住房自搭自建自改造的行为因相关政策的提出而趋于停止,但许多地区的农村新住宅还是脱离了当地的传统肌理,发展中毫无文化脉络,原本带有村落记忆的住房和道路被规划的“整整齐齐”,以最“朴素”的现代式将传统肌理和村内环境所磨灭,设计之初就没有结合生态文明进行建设,从居住、经济以及节能的角度看都并非是长远之计。
要将农村住宅规划好、建设好,必须有能够指导的原则,而将农村住宅进行生态设计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结合生态学家约翰·托德所提出3个观点来实施:①体现地域性,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实现可持续性;②对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地利用;③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的影响。
地域性是我们在生态农村发展中着重体现的,每个村落从诞生之初都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自身文化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布局形式。发展中的地域性体现,能够更好地传承当地文化和理念,从而避免千村一面的形成,也能够更好保留原生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地域性的展现中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共同赋予生长空间,为村落之后的发展留足了能与环境交融的空间,只有将住区和环境自然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住宅向生态建筑深化发展的前提,就是要保留好当地特有的建筑肌理和传统文化,将其理念融入设计当中,对于传统的节能设施、绿色材料能更加以利用,以此形成传承和发展。在建筑设计时尽可能多采用当地村庄的自然资源,譬如竹材、蔺草等,作为建筑内外部装饰乃至建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为农村展现自身特色,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也能够节约经济,循环发展同时也能减少物料的采购和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可再生资源也能在建筑结束寿命后更好的降解。在建筑技术层面上我们也要考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新的施工模式、节能设备、被动式节能设计等,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精神的同时将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
4 宁波农村的住区特征
宁波的建筑发展历史悠久,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发展至今,宁波的许多村落都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许多历史建筑分布其中。由于宁波村庄布局多以宗祠为中心扩展,在村庄中心形成一片较大的公共活动区域,直接与村内主河道相接。宁波拥有丰富的水系,村内布局大多都有水系的参与,在总体布局上以水进行围合和分割,极大促进村内的环境交流,水系边也常种有绿植,连接起村内的人为空间和自然空间。
宁波的“甬”派建筑是浙东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在许多村庄中都有很好的保留和展现,譬如走马塘村、韩岭村等。宁波农村住宅的建筑形式也鲜有特征,除了进式院落外,还多有“工”字形的布局,两片院落更能增加屋内与自然的交流。
5 宁波农村住宅的生态化发展方向
现阶段宁波农村也处于发展新阶段,未来村的规划入选村庄不在少数,但无论采用旅游、农业、工业等发展形式,都不能脱离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在宁波农村中发展生态住宅,就必须以宁波的村庄文化脉络和建筑特征为基础。
5.1 传统记忆的住区规划
在宁波农村建设中,首先要对住区做好合理的规划,对村庄的原有肌理进行保留,在原有的肌理上的条件下进行尺度的调整,可以在不破坏感受比例的情况下进行道路拓宽、住区微移等,以此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的生活需求。同时继承宁波村落中儒家思想和浙东学术文化的影响,在生态规划中“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做到生态环境相协调。住区规划要将当地文化、历史问题、经济发展和自然效益一起统筹考虑,利用文化增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居民们的文化自信[2],在建设后,居民依然能够产生对原有村庄的记忆,赋予居民更为强烈的场所精神。
5.2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
宁波村落多以祠堂为中心,祠堂前方拥有一片较大的广场作为村内的重要公共空间,由主道路和主河流通过,大部分规划由各级道路和河流形成“井”字形穿插,但也有部分自由发展的曲折道路,在新的规划当中可以合理利用形成生态长廊。对于村庄内部的总体布局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地块形成不同的功能和形式。
5.2.1 核心建筑的布局中除了加强对祠堂的保护外,也要更多考虑与公共场所的融合,把绿植、河流、广场进行更合理的空间设计,将文化、活动、自然环境三者相互交融。
5.2.2 交通布局上尽可能在原有道路上进行延续,保持传统肌理性,道路两侧可以保留原有墙体,也可以在住房围墙进行垂直绿化或结合当地材料装饰,赋予道路生态化和新功能。
5.2.3 建筑的重新布局也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在原有的建筑形态上进行发展,通过环境计算来达到最为合适的尺度,在房与房之间设计生态绿化,赋以隐私间隔的同时达到住宅和自然环境的交融,拉近人与自然的交流距离。
5.3 结合当地的建筑材料
建筑上对当地材料的使用,能够最好的表现当地特征。对宁波各个村内的可再生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不仅在施工上更环保,也能节省运输和制造成本,传统材料和传统技艺的在住宅建筑中的直观体现也更能唤醒人们的自豪感。在住宅建筑的使用过程中也能更多拉近居民和自然的距离,切实达到传统材料回归建筑本体、传承传统文化、探索现代之路[3]。
5.4 结合生态的建筑设计
宁波村落中的建筑形体多样,以一字形、凹字形、工字形为主,一字形、凹字形在基本形式上又有许多变化,衍生出多进多院、东西院、天井院等[4];工字形布局最有特点,以厅为分割形成两个院落空间,不仅增加前后采光,也能形成穿堂风,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生活感受。新建底层住宅可以继续沿用传统建筑中的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生态科学的设计,改善光照角度和通风条件,采用特朗勃墙等绿色生态技术,提升建筑的节能效益,同时增强建筑内外与自然环境的交流,提升院落空间的生态环境。
5.5 绿色节能的设备运用
对于生态建筑而言也需要有更为系统的绿色设备,以主动式和被动式相结合的方式布局于建筑中,窗户、墙体、屋顶等达到节能设计,以此做到更为优质的通风和采光,也能最大化地利用能源。将低能耗的维护结构、中水回流等利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在较低的经济中发挥技术优势,辅助以更加健全的建筑单体生态模式,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收集率和利用率,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6 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更加完善,农村参与到生态规划和设计是有助于缩小差距、提升农村生活水平的,生态文明是农村建筑的发展的要点,在设计、规划、实施中都需要重点考虑。本文对宁波农村的生态住宅发展方向提出思考,希望能对宁波农村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现实意义,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思路,对于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态住房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