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防治策略研究
2023-12-13吕振声
吕振声
广州市恒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30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人们一直以来研究的热点。软土地基一般都具有压缩量较高、强度较低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也比较大,处理不好会对工程建设和后续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预应力管桩就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这种结构形式的钢管桩受力性能优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在软弱地基上。预应力管桩具有管理方便、使用范围广、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优点,预应力管桩广泛用于了软土地基的工程。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防治策略研究,为今后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
1 施工中管桩地基存在的问题
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岩土工程、工程结构、水文地质等,这也使得其施工和设计非常复杂。因此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周围的环境,重点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制定详细的方案,通过总结工程经验,得出了目前施工中管桩地基存在的问题:
顶桩位移的情况。大量的管桩结构用于地基的加固上,但是由于地基中的土层没有足够的承载力,易造成顶桩位移的情况出现;再者由于桩位在放线过程中缺失标志或不准确,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造成顶桩位移。
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作业,导致管桩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未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缺乏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也就无法了解施工区域的详细信息。
2 案例简介
案例项目位于南沙区大岗镇广珠路和环城东路交界口以北,蕉门水道西南面。拟建设12栋13层建筑,地下室两层。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住宅、商业、肉菜市场等公建配套。总用地面积34812.87m2,总建筑面积109951.01m2。
基坑周长约721m,考虑承台厚度后基坑开挖深度为8.5m。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PHC桩共计2680根,平均桩长29m,总长约77720m。由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承台组成, PHC桩径500mm,壁厚125mm,采用AB型,有效桩长:25-33m,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2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800kN、抗拔桩单桩竖向抗拔力特征值400kN,拟采用环保锤施打作业。
3 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1 由于施工场地原因导致质量问题
项目用地主要地表水体为鱼塘及北西侧的蕉门水道。属于珠三角冲积平原地貌,其主要含水地层为冲积砂层(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及基岩风化层。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排泄等因素控制。用地范围内分布较多鱼塘,均为土质塘埂,鱼塘水深约0.8~1.0m,多为当地村民养殖鱼虾等,场内多地表潜水。在原状地貌或开挖后基底施打,没有足够的承载力,施工设备没有稳定操作,对桩身完整性有较大的影响。
3.2 由于桩机操作人员的失误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根据勘察报告揭露场地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0.50~2.10m(标高3.64~5.70m);稳定水位埋深0.40~2.00m(标高3.41~5.70m);受气候降水影响,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0~4.0m,最大时局部低洼地段接近地面。
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发现,桩机操作人员因为赶工,沉桩速度过快,顺序颠倒,管桩焊接时,出现了焊缝不饱满,冷却时间不足的情况,导致焊缝存在缺陷。焊接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冷却就进行沉桩,焊缝在富含地下水的土壤中脆化,严重影响焊缝质量[1]。
3.3 预应力管桩承载力设计中的缺陷
与其他桩基相比,管桩间距可以适当扩大,在施打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挤土效应会产生增强桩的偏位、倾斜、桩身上浮等,会对单桩承载力和地基承载以及地基处理效果造成影响。对于常规固结土壤,采用锤击法和静压法施工的桩距不能超过3m,对于桩长区域的土层具有较强的挤压作用。桩距应控制在3.5倍以内。案例项目存在软弱土质,不正确的施工顺序和方式,会影响桩基的承载力。
4 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质量问题的防治策略
4.1 施工前准备
案例项目经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在原状地貌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由于场地内地质较差需换填1~2m厚砖渣,确保场地能满足桩机行走和能保证总重量80~90t的管桩运输车辆安全行走,具体情况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施打前应确保场地开挖平整至可直接送桩标高,严禁相同区域边开挖边进行管桩施工。还考虑了相应的排水措施,在施工场地内的桩机周围开挖了一条明渠进行排水,以确保桩机的稳定,从而确保了桩的完整性。换填完成后即可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送桩深度为约8.3m。各施工区段内同时平行施工,由中间向四周对称施打。预应力管桩施打时,桩距等于或小于3倍桩径及承台下桩数多于9根的,均应采取跳打方式施工。
4.2 检验性试桩
试桩主要是为了确定桩贯入度、承载力和持力层强度,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其作用比较明显。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中的桩承载力、规格以及长度等,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打桩试验,以获得一系列的信息,确定最终贯入度、停止沉桩控制标准等数值,为后续施工打下基础[2]。
在进行试打桩施工的时候,要符合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①施工人员要对试打桩进行仔细的选择,要选取出地质条件、规格以及长度都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管桩;②试验桩的施工情况与设计桩基的情况一致;③可以采用高、低应力加载试验,或者采用静态载荷试验,来测定桩的承载能力,从而得到对应的数据。
在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成桩过程中产生的材料破坏。在不容许出现裂纹的情况下,采用极限承载力Hcr的统计量乘0.75;如果桩身上有裂纹,则应容许;对于2桩,在不容许产生裂纹的情况下,采用极限统计量HU,进行2桩的水平承载力静载试验(为了更好地反映桩基在水平载荷作用下的真实工作状态,需要同时考虑承台底端的阻力和侧向的抗力)、桩顶的不能旋转的约束条件以及桩基所受的竖向载荷[3]。可以按照设计中的具体需要进行测试。在进行前期的地勘工作之前,应当对地勘工作进行熟悉和了解,并与勘察单位进行及时的沟通,保证项目的质量。
在对施工场地内的表层土质进行测试后,要保证承载力能够满足锤击桩机械施工和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沉陷。对于部分软土层,可采取提前换填处理,或采用整块钢板铺垫作业。在桩机进场后,要对各部件及仪表进行检测,以保证设备运转安全、正常。在保证设备运转安全、正常后,要按照打桩顺序,移动调整桩机对位、调平、调直。要认真研读地质资料,估算埋深,并按照计划安排,采购适当长度的管桩,每一根管桩进场都要经过质检员、施工员、监理员共同监察,并对其出厂合格证和桩身标志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的管桩,就必须马上撤出,不得使用。管桩的外表品质不能包括:粘胶,麻面,桩身缝线漏浆,内外表面露筋,局部磕伤,表面裂缝,断筋,掉头桩箍,内表面混凝土塌落,接头,桩箍与桩身黏合面漏浆,孔洞,蜂窝。在场地内堆砌管桩时,要选一个离桩机较近,容易接近的地方,堆砌长度不能大于两层。尤其是对于高温的钢管桩,必须等其冷却后才能使用。
施工人员应对桩顶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情况下,预应力管桩的控制主要是两个关键点,一是贯入度;二是标高。应根据地质情况、贯入度、设计桩长和标高等因素来决定施工中的控制沉桩深度。在桩端承载层为黏土的情况下,桩顶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桩身的标高,其次是控制桩身的贯入度。在桩端持力层是密室砂性土的时候,应该把贯入度控制作为主要内容,而标高控制作为辅助[4]。
4.3 超长送桩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专门设计并投入专用送桩器,送桩器的形式采用套筒式,长度达到9m送桩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应考虑能尽里减小上拨时的阻力,送桩器应与管桩直径相适应,桩帽宜套入桩顶30~40cm。
必须保证“送桩杆”与桩身的纵向轴线保持致。送桩时,需用两台互为正交的经纬仪观测控制送桩的垂直度。送桩杆与桩顶的接触面间,应加硬木衬垫,防止桩顶击碎。衬垫需经常更换,送桩杆与桩顶接触面要保持密贴。控制送桩深度时,不要加上硬木衬垫的厚度[5]。
为确保周边桩基施工桩位不受影响,送桩达到深度后,送桩杆不要急于拔出,可先将送桩杆拔松动后,待相邻桩入土深度达到拟送桩深度,再将送桩杆拔出。在送桩施工时,送桩器缓缓套在桩顶上后,用经纬仪观察送桩器的垂直度,发现有偏差立即调整,确保桩帽、送桩器、桩身处于同直线上。送桩器内必须放缓冲垫层,垫层必须不小于1cm,不允许在没有放垫层的情况下进行送桩施工用水准仪控制桩顶标高,在送桩前必须对桩顶位移进行测量并记录。送桩器做岀停打标记,并由现场质检员验收确认后进行送桩工作。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
4.4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现场的工况,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相结合,以便于更好的保护工程桩不受破坏。案例项目基坑内基本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开挖前进行基坑降水,降水深度为基坑开挖面以下1m,降水可保证淤泥沉降脱水,形成含水量较低的可运输土质。土方及淤泥开挖需在全部工程桩完成并相隔7天后进行,挖土需根据土质的情况,分层均匀进行,挖土过程中桩周边土体高差不宜大于1m。为防止开挖设备碰撞预应力管桩,采用了长臂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2层土截一次桩头[6]。
5 结束语
由于预应力管桩应用所具备的种种优点,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该类型管桩的研究,要在对工程土质条件和综合情况进行深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预应力管桩的特点,将其科学运用到软土地基的施工当中,通过桩位放样、检验性试桩和送桩等方法,将预应力管桩合理运用到软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固结沉降问题的发生概率,确保工程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