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略读课教学中构建“薄教厚学”的学习策略
2023-12-12顾涛
顾涛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主题为引导,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中提升核心素养,强调把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贯穿始终。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的教学,笔者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基础性任务、提升性任务、发展性任务,引导学生在活动任务情境中开展言语实践,以期实现与学生核心素养相融共长的新生态。
一、略而不雜:聚焦要素,落实基础性任务
《梅兰芳蓄须》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长文时,要善于捕捉、提炼及概括关键信息,进而梳理关键事件,并借助人物在关键事件中的具体言行,精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以此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可将其作为切入点,设计活动任务,从而对标语文要素,实现深度学习。
1.共建支架,把握全篇结构。学生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并不陌生。本文是略读课文,在导读提示中就揭示了教学目标,同时交代了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请学生自读并关注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用了哪些办法?其二,这个过程中梅兰芳遭遇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管中窥豹,可以巧用思维导图“时间轴”理清课文脉络,把握全篇结构。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自主完成这个活动任务,先找出关键的时间点,再理清相应的关键事件。教学不能浮光掠影,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按照“时间轴”的描述,进一步提炼小标题,梳理故事结构,明确详略安排。这样,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就不会偏离重点。
2.活动驱动,提升概括能力。理清文脉后,如何抓住关键事件来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呢?笔者尝试与课堂的过程性评价结合,设计阶梯式的概括支架,由扶到放,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初步理清全文结构的基础上,选用文中句子“他宁可 ,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试着用固定的句式来概括一个关键事件。接着,教师升级难度,提供关联词“不惜、甚至、直到、宁可……也不……”,请学生借助关联词把这一串事件连起来说。由此,教师可以布置评选课堂“故事大王”的学习活动任务,引导学生从“事件连起来、内容说清楚、内容说通顺”三个角度进行相关评价。
3.创设情境,捕捉关键信息。笔者创设了为爱国志士设计“感动中国·百年人物”名人传记海报的情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了众多的爱国志士。他们用浴血奋斗和壮烈牺牲,换来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这些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请同学们自主设计爱国名人传记海报。一份完整的爱国名人传记海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除了人物的基本信息外,还要介绍爱国关键事件,以及对人物的评价。至此,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制作海报的步骤:第一步,搜资料;第二步,理事件;第三步,评人物。通过制作名人传记海报,从交流人物印象到理清主要内容,再到讲述主要内容,最后到评价人物精神,学生在逐层递进的学习中,对梅兰芳的人物形象的认识愈加鲜明,语文要素也随之落地。
二、精略互融:学得“丰厚”,完成提升性任务
略读课文,教师应秉持精略互融的原则,指导学生触摸文字,品味语言,真正走进人物内心,读懂人物形象,学得“丰厚”,此乃本课教学的提升性任务。
1.抽丝剥茧,感受人格魅力。教学要走向文章的纵深处,学生应从对课文脉络梳理走向课文内在逻辑关系的探寻,由表及里,透析人物形象。课文围绕“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写了四件事:藏身租界、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从层层剥茧中,不难发现梅兰芳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同时,课文分别记叙了梅兰芳遭遇的四桩危机,但作者为什么偏偏只用“蓄须明志”作为文章的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反复思考,并适时补充,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常识:京剧中的旦角是女性角色,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破题开局,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当初梅兰芳剃须是为了男扮女装唱旦角,现在蓄须则是因民族存亡之际,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戏。梅兰芳宁愿放弃自己钟爱的艺术事业,也不与敌人沆瀣一气,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之志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润色留白,还原人物形象。文中着重刻画了主人公梅兰芳数次拒演,冒着生命危险抗争到底的不屈爱国精神。其实,课文中也提到了一些次要人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戏园子老板”这一人物,与梅兰芳展开情境对话:假如我是戏园子老板,你是梅兰芳,此时我又上门劝你登台演出,你会跟我说什么呢?
师:梅先生,您看您这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梨园一帮伙计们。您不演戏,怎么养活他们呀?
生:这不用您费心,我还是有一些家底的,而且我已经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了。
师: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生:这可不行,日本人侵略咱们国家,多少无辜百姓失去了性命。我决不会为这些侵略者登台演出的。
师:梅先生,您只管登台演戏,管他台下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只要您愿意,演出合同我们现在就签,我可以预支您二十两黄金!
生:万万不可,我是中国人,不为侵略者演出是我的底线!
师:梅先生,您这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小心得罪了日本司令官,有您好看!
生:我行得正,坐得端!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您请回吧,恕不远送!
师生化身故事中的人物,还原了当时的对话情境。如果说梅兰芳藏身租界、蓄须明志是失去了艺术生命的话,那么他因长期罢演不得不卖房度日的窘境,就让他失去了成年人最后的体面。就算如此,梅兰芳面对戏园子老板的邀约,依然愤然拒绝,学生对梅兰芳形象的认识不断深入,进而升华。
3.指向评价,体悟铮铮风骨。此刻,在学生眼中,梅兰芳不再只是一名艺术大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大家皆被梅先生的爱国之情所震撼、所折服。教学中,笔者请学生浏览课文,快速找出作者对梅兰芳的评价:“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紧接着,请学生完善“感动中国·百年人物”梅兰芳传记海报,可以围绕一件最打动你的事来评价,也可以串联多件事来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再上台汇报展示。最后师生互评,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近梅兰芳,理解他因爱国而生的铮铮傲骨。
三、略而不简:拓出“丰盈”,挑战发展性任务
略读课是联结课内外阅读的纽带。略读课文的教学,究其目的就是习得方法,继而选择适宜的课外学习材料开展自主阅读活动,拓出“丰盈”。教师可以寻找作者其他的作品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进行拓展研读,也可以遵循单元语文要素或人文主题开展延读,以点带面,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链接阅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快速默读《难忘的一课》,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再反馈梳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巩固学法。最后,让学生交流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简要说明理由,从字里行间感受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
2.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课文学完了,教学尚未止步。梅兰芳的爱国情怀令人记忆犹新,他的个人风骨应延伸至民族风骨。教师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正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个像梅兰芳一样的爱国志士,才会让我们沐浴和平之光,享受幸福的生活。课后,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通过阅读南宋文天祥的诗作《过零丁洋》,让学生理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子之心;还可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先烈们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理解革命烈士面对严刑拷打时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让学生明白爱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更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总之,依托语文要素设计学习活动任务,学生从学到练,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同时巧设活动情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迭代升级中,高效迁移运用学法,扶放并举,融会贯通,略而不简。略读课教学的整体、联结、简约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从而达到“薄教”而“厚学”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凯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