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彭水县:用活用好特色资源 走深走实振兴新路

2023-12-12郑新钰

绿色中国·B 2023年7期
关键词:善感彭水县彭水

郑新钰

“每次来彭水感觉变化都非常大。一路风景如画,青山绿水带给人无限遐想;彭水的特色文化、民族美食,让人印象深刻。”近日,在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录制现场,国家一级演员、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刘劲,表达了他对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彭水县)的深厚感情。这是刘劲第四次来到彭水,每一次来,他都有不同的感受。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境内群山环抱、两江绕城,山与水自然交融、相得益彰。

近年来,彭水县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优先型、城乡互动型、文旅融合型、区域协同型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特色产业畅通乡村致富路

高耸入云的山峰连绵不断,清澈的乌江倒映出群山的倩影……行走在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上,满眼的绿水青山间,一大片绽放的荷花映入眼帘。

“这是我们善感乡农纲村的500亩荷花池,荷花产业是这个村的特色集体产业。”彭水县善感乡党委书记曾宪军指着荷花池说。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起,农纲村村民就在这条狭长的水塘里种上了荷花,然后成立了莲子加工厂。“再过一两个月,莲子就都成熟了,把它们送到加工厂里加工之后卖出去,收益相当不错。秋天还可以挖藕,这又是一个收入来源。”曾宪军说。

沿着荷花池前行,只见路边的大棚里,黄精苗圃长势喜人。据当地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农纲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这里主要是育苗,然后有人来采购。你看,那边是轮种的大棚,原先种的是羊肚菌,采收完成后,现在又种上了黄精苗。”善感乡文化站负责人焦鑫介绍,黄精育苗基地占地65亩,大棚每亩平均可育苗10万—15万株。大棚的运营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从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体系着手,力争把善感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黄精之乡。“这些黄精一年半左右就可出苗,一个育苗周期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焦鑫说。

文旅融合蹚出生态富民路

“山又那青来嘛水也清嘞,阿依啦河中有真金嘞……”坐在阿依河漂流的竹筏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乌江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阿依河分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张尧,用歌声唱出了阿依河的 蝶变。

张尧和阿依河已经相依相伴了14年。从最开始找一份工作到爱上它,从普通的讲解员到金牌讲解员,从普通员工到领导岗位再到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张尧说,阿依河见证着她的成长。

这些年,阿依河逐渐被外界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阿依河、爱上了阿依河、不断对外推荐阿依河,这让张尧打心眼儿里高兴。

“如今阿依河成了5A级景区,还进入了全国5A级品牌景区前百强行列。‘五一过后,景区游客数量明显激增。现在正值暑假,前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张尧说。

“除了这个峡谷,我们村还建成了花千骨农业观光园、盈隆客栈等一批景点。现在全村单日接待能力可达1000人次,村民们真正吃上了旅游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润溪乡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霞说道。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路

如今的彭水,县城洁净亮丽,乡村秀美如画,一个个村庄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苗乡大地上,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据了解,彭水县已经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0个、县级生态文明示范村186个。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彭水县具备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也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躍——全县年接待游客达3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150亿元。

“彭水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建议,彭水县应构建自己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制度体系、生态目标责任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张炳南认为,生态产业化就是生态转化的具体路径,彭水的青山绿水既是生态财富也是产业财富。彭水已经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方式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优势,立足良好生态,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创会常务理事黎祖交表示,持续把彭水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首先要认清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然后找到与资源相对应的产业进行发展。“彭水有非常好的景观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因此建议彭水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黎祖交说。

猜你喜欢

善感彭水县彭水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不宠无惊过一生
多措并举显成效 脱贫攻坚见真章——重庆市彭水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多悉善感的鹿角虫
不宠无惊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