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泉遗址见证运河源头的历史沧桑
2023-12-12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沈晨光
□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 沈晨光 文/摄
提起北京,首先想到的是这座有着“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的历史古城,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其中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也是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那么大运河北京段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源头——北京白浮泉。
河流与都城的变迁
一般来说,元朝给我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实际上,元朝时期经济、技术和文化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北京也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成为了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作为都城,水资源的作用不可小觑,即使在今天,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历史上,由于城市缺水导致的城市经济下滑甚至国家衰退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长安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都城之一,但是由于唐朝时期关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同时树木被砍伐殆尽,周边的水资源流失严重,使得水利灌溉日益衰退。据唐代典志体史书《通典·州郡四》记载,西汉时关中地区有灌溉农田4.45 万顷,但到了唐朝大历年间锐减到0.62 万顷。由于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发,关中地区可耕地越来越少,长安城内需要外地接济的粮食缺口越来越大,最高峰时期的粮食缺口达到400 万石。所以,唐朝灭亡之后,长安就再也没有作为都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了。
郭守敬塑像
到了宋代,都城定在开封,别称“东京汴梁”,京剧《铡美案》唱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就是此地。开封紧邻黄河,几乎无险可守,加上靖康之难后,宋朝军民衣冠南渡,定都杭州,开封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到了元朝,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中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在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已经成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根据《中国人口史》的数据推算,元大都在顶峰时期,人口接近百万。这样大规模的人口,用水量是相当惊人的。当时元大都的漕运主要依赖京杭大运河,但由于地理原因,大运河的上游水位较低,无法满足大都城的用水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元代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提出了引白浮泉水作为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的建议。
郭守敬引水济漕
白浮泉成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源头并非自然形成,这与郭守敬慧眼识水密不可分。
郭守敬(公元1231 年—公元1316 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如果说一个人精通一门学科已经是很了不起了,郭守敬几乎精通当时所有的理工类学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郭守敬来说,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评价。
郭守敬师从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刘秉忠,加上聪明好学,很快就崭露头角,后去宁夏一带修筑水利工程,引水灌慨河套平原,造福了当地百姓。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 年),60 岁的郭守敬被朝廷任命为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至于是不是当时的元朝实行了延迟退休制度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元大都为何要修建到通州的运河呢?我们知道,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其实,京杭大运河一开始并不是这个称呼,因为隋炀帝建设大运河时是以洛阳为中心的,由洛阳向涿郡方向的叫“永济渠”,由洛阳往扬州方向的叫“通济渠”,后来洛阳在唐朝以后逐渐没落,旧河道也丢失不见,所以忽必烈就把运河“去弯就直”,改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但是,大运河修建好了以后,北端只到通州,并没有直接进入大都市里,也就是说,大运河距离元大都还差“最后一公里”。于是,年过花甲的郭守敬奉命修建通惠河,打通了这“最后一公里”的水路交通。
从历史看,北运河水系是北京市五大水系中唯一发源于本市的水系。上游为温榆河,源出居庸关北口,称关沟,东南流至沙河镇北,亦称北沙河,至通州城北,下接北运河。
而白浮泉则属于温榆河水系。郭守敬引水济漕,筑堰障水,将白浮泉沿山前50 米高程西行,并汇西山诸水,注入积水潭,成为通惠河上游水源,郭守敬的意见得到了忽必烈的支持和认可。从人事安排、路线选定、施工组织以及拆迁工作等方面,忽必烈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忽必烈甚至下令,让大小官员们带头参与施工,可见其重视程度。
元代大运河
白浮泉流经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通惠河全面贯通,白浮堰正式建成,成为大都城漕运的重要水源之一,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郭守敬也因此名垂青史。
白浮泉遗址见证运河沧桑
白浮泉,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属于温榆河水系,又名龙泉,位于东沙河畔龙山之麓。《隆庆昌平州志》记载“州东南五里有龙泉山,上建都龙王庙,山之东麓泉涌山下,石窦潆洄,如玉喷吐,清冽可爱,州之游观者无间四时,盖以此为便”。
根据《北京古运河与城市供水研究》一书的推测,白浮泉的水从龙山(神山)南向西流,经过凉水河村南、下埝头南,遇关沟水折向南,经过辛庄村西(东距双塔5 里)、八口村东(东距双塔4 里)、东贯市村东、前后沙涧村东,然后折向东南,经土桥村东、苏家坨、三星庄村西、东埠头北、亮甲店村南到西北旺村北,最后南转流入瓮山泊(现在北京昆明湖)。
此外,《元史》记载:“引白浮泉西流,分注大都城中为三道,与金水合流入太液池。”这里提到了白浮泉水先流到大都城中,然后分注为三道,与金水合流最终流入太液池。这些资料表明,白浮泉水流的路径大致为:白浮泉——大都城中——太液池。
白浮泉的泉水水质优良,水量充沛,对于当时的城市供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泉水自龙口喷出,有“九龙戏水”之称,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九龙池”。池中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形象生动,寓意着龙的神话形象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过,据工作人员介绍,如今的“九龙戏水”并不是古代的原貌,而是后来修复的。
2021 年10 月22 日,白浮泉遗址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成为见证中国水利历史的重要物证。这不仅是对白浮泉遗址本身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白浮泉遗址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窗口。
如今,在白浮泉遗址的位置修建了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此处景色优美、鸟语花香,是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静静流淌的白浮泉,也见证着日新月异的首都北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九龙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