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机发展现状与体系建设探讨
2023-12-12杨红卫焦敏邹尚峰付海才孙明珠江西省农技推广中心江西南昌330046
杨红卫,焦敏,邹尚峰,付海才,孙明珠(江西省农技推广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
1 农业发展概述
农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智慧农业阶段。我国传统农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农民以经验为依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指导,注重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智慧农业以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特征,通过专业平台,实现现代科技与农业种植、传感器检测和软件技术的结合,控制和管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智能化程度得到提升。回顾农机的发展和使用,我们看到,在传统农业时期,犁、耙、锄、水车等畜力或人力农机具被普遍采用,这些工具主要是通过其外形和构造的功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在现代农业阶段,大多数农业机械都是利用包括拖拉机、农机配套设备、机耕机收和农用排灌设备在内的将热能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工具,这使人工作业强度明显减轻,农业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智慧农业的农机具除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外,主要特点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成了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处理功能。
2 农机发展历程和趋势
2.1 新中国农机发展历程
以下几个阶段是新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的历程:
(1)农业机械起步与基础阶段(1949 年-1978 年)。从建国初期开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机系统初步建立起集科研、制造、销售、管理、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机械生产体制。
(2)小型农机为主的发展阶段(1979 年-1999 年)。这个阶段,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业经营主体和规模变小,小型农机替代大型农机成为主流,小型拖拉机厂开始发挥很大作用,并得到快速发展。
(3)大型农业机械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2000 年-2019 年)。大型轮式拖拉机向农业装备领域和农机市场进军的同时,大型农机企业的产品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另外,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合资建厂,一些国有大型拖拉机厂则采取了民营改制的方式,组建了农业机械集团公司,农机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成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型拖拉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轮式联合收割机实现了整合。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实现了中外融合,其他如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牧草打捆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重型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阶段(2020 年及以后)。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的方向是重型农机和智能农机。我国农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已处于大型、重型农机发展阶段,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农业机械是指具备学习记忆功能,并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基础上进行纠错的农业机械设备。未来的智能农业机械将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以及新材料,使农业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1]。
2.2 我国农机发展趋势
(1)智能高效。农业机械装备了智能检测控制设备,如传感器、卫星导航定位、车载控制器、CAN-Bus(局域网总线控制技术)等,可以智能化地完成作业任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精准操作农机农艺一体化。运用精准、实时、智能的变量控制等技术,实现与农艺紧密结合的精准操作,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
(3)管理智能化,信息相互联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农机装备的大数据系统的完善,“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定会得到广泛应用,农机监理、远程调度、工作效率、故障诊断、售后服务、信息化管理等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3 江西农机发展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为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农业机械是保障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的关键。江西是农机发展突飞猛进的农业大省,尤其是“九五”以来,农机化发展迅猛,农机具作业持续增多,作业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机化水平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策支持助推农机推广。通过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信贷、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业保险、大县奖励等方面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支持[2],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在农业增效、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的同时,强化了农业基础的薄弱环节,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政策宏观调控,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具,促进农业机械结构调整、更新和快速发展。
由于农机经营体制的改变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明显改善,农机装备总量不断增长。到2020 年底,江西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91.430 万千瓦,比2000 年增长187.20%;农业机耕面积4523 千公顷,比2000 年增长339.38%;大中型拖拉机51334 台,比2000 年增长125.89%;小型拖拉机324394台,比2000 年增长312.54%;拖拉机配套农机404472 部,比2000 年增长271.59%;农用水泵487581 台,比2000 年增长118.36%;节水灌溉机械140386 套,比2000 年增长1896.10%;机动脱粒机262765 台,比2000 年增长3.51%;机动植保机械151130 台,比2000 年增长514.62%[3]。
农机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随着机耕、机播、机收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机技术服务逐步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发展,这得益于长期以来农业机械装备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农机综合服务突破了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可或缺的内容。
特色和支柱产业发展获得支持。鄱阳湖、赣抚平原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波阳县、余干县和南昌县机耕机收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南橘北梨”战略促进了赣南丘陵地区和赣北果业机械化生产;反坡梯田、挖穴开沟、除草等农业机械的运用,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色优势区域的形成;烟田机械起垄、淮山机械种植也成为赣州和抚州的特色;新余市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得到了设施农业和机械化苎麻生产的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同时全省农机装备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农机装备产业集群稳步推进,智能农机本土化发展起步。鹰潭市余江区2020 年开工建设江西省首个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2021 年园区已开工建设江西中联智能农机项目,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000 台(套)智能农业机械[4],这些项目的建成,对于树立高端智能农机形象,江西省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4 江西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农机体系建设的建议
4.1 江西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设备行业发展明显滞后。江西农机装备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以小型农机为主、农机装备结构地区不平衡、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适用性差、发展滞后明显等问题。
(2)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主要体现在:一是作物种植品种的困扰。农机与农艺一体化所需的农作物品种要适于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而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品种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却没有得到重视,所以造成了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不紧密。二是农机化普及的困难。尽管享受了农机购置的政策性补贴,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时仍会受到价格的影响,农机化的普及受到农业生产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配套使用农机工具的影响。三是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农机农艺一体化既要技术协作,又要管理协同。这需要养殖业、林业、种植业、农业机械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但农艺工作与农业机械普及的协调与联系还不够紧密,这是由于目前农机农艺还没有广泛普及,相关的管理机制、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
(3)农机推广体系还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机综合实力不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长期停滞,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补充不足,是农机实力整体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机构改革导致农机系统多次撤并,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二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农机推广人员数量逐年减少,新生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骨干严重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帮助他们继续深造和培训。三是职能作用不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由于受基础设施、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事业方面的职能现在还不能独立地履行[5]。
(4)农机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机具维修网点稀少,维修农机具的难度较大;部分乡村机耕道路条件差,农机手不能顺利进入田间作业;可改善农机性能、延长农机使用寿命的农机存放场和库棚数量不足;在农村,农机加油站很少,农民买油很不方便;农民缺少学习渠道。
4.2 江西农机体系建设的建议
(1)建立全面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发展的农机装备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建立促进整机与零部件生产企业平等共存、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树立装备与技术同等重要的理念,让先进的技术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要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数据与标准匹配一致,避免信息孤立、数据碎片化、数据障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产生,提高数据分析处理的通用性和功能扩展应用的通用性。
(2)建立健全农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农机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职能部门要了解其重要性、紧迫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充分考虑到培养主体、培养形式、培养方向等对整个培养体系的影响,制定相对完善和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管理办法,为培养新型实用人才奠定基础。
(3)建立农机推广机制,高效推进农机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机械也在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只有健全农机推广体制,相应提高人员观念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才能适应这一发展变化,才能够解决因此产生的新问题。
(4)构建农机化高效生产体系[6]。依靠农机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要加强农机与农艺的协同攻关,加快针对特色优势作物关键环节的品种选育、推进机械化作业和耕作简单化,以建立高效的生产体系。为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农机化生产高效运转,需要积极扶持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组建社会化农事服务中心。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加中高端全链条农机装备供给,促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发展,促进农机化提质增效。
(5)完善农业机械化相关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为保证农机维修、修理工作正常开展,多设置农机维修点;为给农机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农村机耕路等农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确保农机手正确保管好手中的农机具,加快农机停放场和库棚的建设步伐;为方便农业机械加油,加强乡镇农机加油站建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