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2023-12-12王志丽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0期
关键词:娱乐政治思想

王志丽

借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各样的娱乐产业争先恐后出现,在此背景下,娱乐价值功能被消费主义扭曲,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泛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因此,应对网络泛娱乐化的盛行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应有的作用已成为抓好高校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内涵阐释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以网络的兴起为载体,将大量庸俗、低趣味、媚俗的语言段子、节目资讯、图片视频通过各大网络平台以粗鄙搞笑、戏谑、噱头的方式进行包装,从而得到广泛传播的一种现象。因为追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驱使,网络娱乐被肆意扩大。“泛娱乐化”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1985 年,他以“每个人都沦落为娱乐至死的个体”描述了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全民娱乐的景象,痛斥了娱乐文化引发的文化缺失和心灵空虚。

当前社会,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可谓常见,其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导向将一些社会问题和事件以娱乐化的方式进行包装,从而吸引关注和制造轰动,就使得事件信息原本的意义表达和反思思考被削弱。从网络娱乐信息制作、传播的主体来看,他们过度追求利益,实质是受到了拜金主义的影响。而从受众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过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娱乐至上,则是受到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网络泛娱乐化的实质是受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中拜金主义思潮的驱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萌发并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得以产生和体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对网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网络泛娱乐化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诸多影响,其中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庞大,带来的挑战包含很多方面。

(一)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能力

高校学生在面向网络平台时,接收的信息是海量的,他们更加愿意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于是购物、娱乐、时尚成为高校学生意向了解信息的首选。另外,网络平台中对于信息的感性化解读和宣扬,对于一些问题幼稚性的看待,就容易使得大学生排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趣味的部分。再加上网络平台追逐利益的需求,就会有意或无意放任危害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息传播开来。长此以往,在学生中就会形成信息偏食、信息窄化、信息趋同的“信息茧房”效应,极易造成大学生认知上的异化。由于网络泛娱乐化本质上是依托网络以娱乐信息重构社会现实中的一切事物,以追求价值变为追求享乐,以深度思考变为感觉至上,最终将会导致低俗文化泛滥这一结果。

(二)破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生态

随着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形成并不断发酵,高校教育环境被侵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生态得不到好的维护。部分学生沉醉于网络娱乐带给他们感官上直接的快乐无法自拔。由此陷入痴迷网络游戏、明星八卦、影视综艺的状态。长此以往,对于人生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将被腐蚀,主动学习的可能也随之下降。在娱乐氛围的影响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自身专业课的一些学生,就失去了课程学习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引起学生共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三)消解高校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

在网络泛娱乐化的推崇下,催生了追求快乐而忽视真理这一扭曲的现象,文化传承与价值传递就被迫中断。一方面是在网络平台搭建的语境中,娱乐动机和草根阶层的耦合使得娱乐不单单是为快乐,更是成为一种补偿性情绪体验,由此逐渐催生出大量低俗、平庸、无意义的碎片化信息。对于价值体系还尚未完整的大学生来说,不具备判断能力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另一方面,一些文化现象受到网络泛娱乐化的冲击,不能还原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与有效性,给错误思潮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出现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在网络泛娱乐化制造的虚假的繁荣文化景象中,受众主体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是非判断、价值观念、政治认同被扭曲。

(四)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面向主体负向发展

网络时代信息铺天盖地,方便我们工作学习的同时,也会因为网络空间信息逆袭泛滥成灾而难以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而迷失了正确方向。娱乐化新闻不断催生,使得思想传递、政治引导、民生轶闻等社会新闻的空间被压缩,充满噱头、煽情的标题和内容刺激着受众的感官神经,却冲淡了大学生对事件真相的探求和关注。网络娱乐会淡化学生自律意识。过度沉浸于网络,就会使大学生偏离原本学习和生活的轨迹。网络娱乐产品花样繁多,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影响是潜在的。学生对于娱乐的倾向更为明显,而降低对学习的专注。过度沉迷于低俗的网络娱乐内容中无形之中会降低学生的审美,扭曲大学生的意识心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网络泛娱乐化的措施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意政治性和思想性相结合。讲政治、讲主旋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特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坚持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用完整的、准确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从而弱化网络泛娱乐化对学生的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要想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光有理论的灌输还是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将深层难懂的理论转化成为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要避免迎合学生的娱乐化倾向而将课堂泛娱乐化。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主题鲜明、意义深远、鲜活生动的课堂。

(二)强化多主体监管,营造健康网络生态

一是政府强化。政府要监管网络行业发展的导向,使网络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的学习工作服务,而不是引导公众服从于网络行业的利益导向。建立健全网络生态机制,强化网络主体的规范。二是平台净化。网络平台在运营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内容的输出,这就要求平台进行过滤性监管,以此达到网络平台的净化。因此平台要强化技术以及人工审核,建立起相应的惩罚制度以倒逼网络监管实施到位。三是高校教化。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做好校园网络监管工作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努力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基。另一方面,高校要教化学生文明用网,对于一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信息的制造者,参与者建立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发挥校园文明网络行为的积极导向作用。

(三)掌握新媒体话语权,扩大先进内容影响力

高校要主动出击牢牢占据新媒体话语权,扩大先进内容的正向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高校着力培养善用新媒体新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方式要同时兼顾艺术感染力和逻辑说服力。唱响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支撑主流思想对学生的教育教化和正确引导。另外高校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正能量内容以引导学生价值导向。根据人们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人们先获取的信息会影响对后获取信息的判断。因此高校要以积极的态度引领网络舆论,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社会热点内容进行分析回应。同时引导学生交流思想,探讨经验,发表感悟。引导学生面对网络信息形成一个思辨的思维方式。

(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娱乐价值观,增强教育实效性

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对于青年学生要精心呵护,积极引导。面对网络泛娱乐化的影响,高校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娱乐价值观念。首先,高校应该积极营造绿色的校园文化网络,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建立学校官媒,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QQ 等学生广泛使用的平台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促使学生对网络娱乐采取理性关注的态度。其次,高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拓宽形式。通过推出精美的网络教育作品而转移大学生对于娱乐性产品的注意力。同时要组织学生开展具有价值内涵形式上又不失生动有趣的网络文艺活动。使学生精神上受到洗礼,自觉反对割裂艺术与思想和道德之间关系那种庸俗而肤浅的论调。从而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向主体的角度来应对网络泛娱乐化的挑战。

猜你喜欢

娱乐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