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广西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2023-12-12高杨峡

运动精品 2023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体医全民

吴 地 高杨峡

(1.广西警察学院警体部,广西 南宁 530028;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和“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行动,要求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突破一切藩篱和桎梏,以体医融合联手应对危害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新形势下政府对全民健身提出的最新和最高要求。通过选取广西部分社区、学校、家庭进行深入调研,探究健康广西背景下广西全民健身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在体医融合理念的助推下实现“聚焦健康、联合行动、全民覆盖、精准发力”的全民健身事业的实效化转型。

1 “健康广西,融合体医”是广西全民健身发展的必然

《广西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广西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截至2015 年底,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区总死亡人数的84.19%,居民死亡原因前三位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137.47/10 万)、恶性肿瘤(134.93/10 万)和心脏病(127.43/10 万)。随着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居民慢性病负担也日益加重,全区慢性病治疗费用平均每年超过400 亿元。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决定》,将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健康扶贫攻坚、全民健身普及、健康产业发展。体医融合是通过体育与医疗的交叉融合与协作来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科学规范的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医疗系统中难以控制的问题,如有规律进行日常运动来改善亚健康状态,增强身体综合机能水平,预防疾病发生;运用专门性运动康复来促进某些特定疾病后期身体运动系统康复,使用运动处方干预和控制乃至治愈某些特定的慢性疾病。由此可见,体育与医疗相融合是广西全民健身发展的必然。

2 广西全民健身认知现状

2.1 思想上对体医融合认知的分离

学校体育多年来一直尝试实践“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保障体育权利等重要的方针政策措施,也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青少年运动技能与知识的习得,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但近年来青少年体质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下降。在担忧的同时,更应该反思导致现象的深层次原因。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青年社会群体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呈现两级分化,一部分青年群体逐渐开始具备良好的体医意识,能较好的认识到体育因素与某些疾病的关连,开始重视身体健康的保持与促进,并能够行动起来,通过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起居饮食习惯来实现健康目标,而另一部分却由于缺乏对体医的正确认知、生活工作的压力等多方面因素而缺乏良好的健康意识,而这部分人群正是成为现在与未来因缺乏正确体医意识而发生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在缺乏运动不当饮食等负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导致亚健康、肥胖、早衰,心血管疾病等问题。老年群体的体医意识同样需要加强,由于该群体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他们具备更强的健康动机及保障机制,如时间、经济能力等,老年群体在公园跳舞、体操、练习养生功就是老年群体具备良好体医认知的最好表现。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群体是缺乏正确体医认知的,他们认为医疗是唯一能够改变身体疾病状态的途径,科学的运动锻炼无关紧要。

2.2 理论上普遍缺乏对健康要素的全面理解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合理的营养可以保障健康,规律的作息可以促进健康。研究表明膳食营养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仅次于遗传因素,人的遗传因素相对稳定,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大部分是膳食影响因素,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自身生长发育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必须通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等营养素来获得,而群众对营养素的价值、选择以及如何平衡,并没有较好的认知,因此造成了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两个极端。对运动锻炼如何促进健康,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才可以促进健康方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合理作息是保持和促进健康的三大重要方面,群众真正要学会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认知的改变来进行自发性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合理作息,进而达到健康的目标。学校、社区、家庭各个单元也缺乏关于膳食营养和科学运动系统知识普及,而学校作为体育健康教育最重要环节,其地位却始终徘徊于学科边缘。

2.3 实践中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问题

“你必须要参加运动锻炼”这句话出自体育教师和医生之口导致的反应和效果大不一样,在学校,体育教师既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的重要职责,又扮演着传授运动技能知识的角色,以普通高校每学期的公共体育课为例,每学期32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而除去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纠错外,学生真正在课堂中锻炼的时间极少,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大部分课后进行锻炼的同学也是在体育作业或学校规定学分的压力下被动完成跑步跳绳等锻炼任务,因此缺乏锻炼的主动性以及运动项目多样性选择,而锻炼本应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和健康促进效果也无从谈起。广西区人民政府在《广西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指出:依托村(居)委会组织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科学指导大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政策好,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落实到各地方后,效果逐步减弱,并未达到预期。

3 “体医融合”下广西全民健身的思考

3.1 政府主导,构建“体育+医疗部门”相关政策与法规

政府在建立“体医融合”新型全民健身目标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完善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如构建体医融合结构化蓝图、制定发展纲要与行业要求等,为体医融合发展提供积极引导,实现各级各类目标职责的可视化、系统化、层次化;重视体医人才的培养工作,重视运动康复从业者、在职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行业从业者的继续学习教育,让一线人员学习新知识,从而贯彻新理念,实践新方法,引领“体医融合”新风尚。

3.2 学校应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创造运动促进健康的新方式

学校是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教育的目标就是习得,习得原理、习得方法、习得理念,并稍带有“强制性”色彩。在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医融合是学校体育教育未来的趋势,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5 年,“小眼镜”“小胖墩”逐渐减少,初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总体状况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要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大中小学校要帮助学生掌握1 至2 项运动技能,大力推进“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系统安全教育工程。这对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打好学生健康认知基础,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有着重大意义。无论是高校、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应紧跟时代步伐,树立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理念并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统一性。

国外也推出“运动是良医”的新运动理念,目的是通过身体活动来改善全民健康,防止慢性病发生,从体医结合的方面,学校体育首先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落到实处,在评价上积极反思,另外可从以下方面加强:第一,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各个阶段设立系统连贯、环环相扣的体育、健康、营养等理论课程。理论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关于身体机能、生理构造、营养学以及科学促进健康的原理与方法等。第二,开设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特征与体育健康目标相符合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即传统的体育课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明确教学相应的目标任务,将体育健康理念深植心中,同时习得扎实的方法、技能。第三,课内结合课外,双向加强。从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课时数来看,要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运动健康促进的目标是较难的,因此,除课内学习外,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外锻炼机制是必要的,从而形成课内积极课外主动锻炼的基本模式,课外锻炼可以通过作业、学分取得,以加分激励的方式来实现监管。第四,重视学生体质监测管理,将学生每年的体质情况建档、分类,若学生通过体检发现有慢性疾病,可以通过运动促进恢复的,也应将运动处方作为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体能不及格的学生,给予特殊的锻炼指导和关怀,以期在新的学年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

体育和医疗的融合是学校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意义,各领导、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校体育进行改革。体育课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只重视传授运动技能的体育课,而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课程体系,即:学习运动促进健康的原理方法,习得科学锻炼的方法与技能,逐渐形成自主运动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后续效应,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社区体育与医疗协同发展

社区体育是保障群众运动锻炼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的方针政策,如激励社区工作团队开展群众运动竞赛,按需建设全民健身路径,改善运动锻炼条件、维护社区锻炼设备设施,有计划的开展健身锻炼指导与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等。

要实现社区体育与运动康复联动效应就需要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组织,例如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联动体育、卫生部门,建立体育医疗联动服务站,对于可通过运动改善病情的慢性病和慢性病高危因素给予有效的干预,如开展有针对性体育健康锻炼项目,帮助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等患者通过运动促进疾病康复。在康复过程中,社区指导员跟进记录患者疾病变化,并不断调整运动处方方案帮助患者逐渐康复。现实生活中,社区体育指导员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指导群众进行运动锻炼促进康复的能力不足,社区体育指导员对居民进行诊断性评估,开具科学的运动处方不仅需要专业的运动技能、方法与手段,还要有全面的生理生化知识和基础医学知识。

社区体育与医疗的协同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全面支持,针对当地社区运动健康发展现状,一方面,政府及社区应大力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并提高相应薪资待遇,通过培训、集训等继续教育手段让社区指导员紧跟时代步伐逐渐成为既懂“体”、又懂“医”的新时代先锋,用“体—医”知识守护社区群众的健康,从而达到预防在先、科学指导、积极恢复的目标。

3.4 深化家庭体育观念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对实现“体育—健康”的目标十分重要,目前,中国家庭体育观念还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经济水平、传统观念以及应试教育导致的体育地位边缘化。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普通阶层的家庭面临医疗、教育、赡养等压力,但事实上体育活动是可以根据经济状况灵活安排的,更不是边缘化的活动,家庭成员规律的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并且在整个家庭中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从而提高家庭的整体向心力,树立正确的家庭体育观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利无弊,也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环节。

目前政府将家庭体育逐步纳入“健康广西”全民健身计划体系中,以社区为载体,举办多样化的家庭体育竞赛,通过“政府—媒体—社区—家庭”多方面综合力量的影响,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体育观,逐渐使体育锻炼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家长应树立体育运动促进健康、防治疾病及其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体育观,抛弃“学习最重要,其他都靠边”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并成为正确理念的实践者和传递者,以身作则,为孩子的终身健康目标打下基础。新时代的家庭体育消费观念也应做出改变,如购买体育器材使体育运动方式多元化,支持孩子参与学校体育以外的运动技术的学习,或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天赋选择学习适宜的运动项目,同时,家庭成员在闲暇共同参与体育运动也是打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体育氛围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表明,运动锻炼不仅能预防某些疾病,还能通过运动恢复的手段治愈疾病。建立在科学运动医学原理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家庭成员健康。因此,让体育运动成为守护家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是可行的。政府应在公共锻炼场地设施建设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域和农村地区,以满足社区、家庭的锻炼需求。

4 结语

自《“健康广西2030 规划”》颁布以来,广西群众健康建设已经进入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政府方面,应立足广西区情,优先将健康建设摆在关键战略地位,完善健康理念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促进广西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服务,创建运动指导工作站,定期组织社会指导员培训学习,创建全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库,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与群众健康事业的协调发展;学校方面,应推进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机制,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构建体育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体系,将体育课内学习、课外锻炼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如,科学锻炼常识的培训学习,定期开展社区运动会,并配备专业的体育运动指导员,从而引导社区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氛围;家庭方面应做到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积极参与,正面引导,实时监测,促进家庭成员形成规律的锻炼习惯。通过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多方措施的通力合作,从而形成健全的体医融合与非医疗健康干预系统,实现群众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延年长寿的共同愿景。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2030体医全民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全民·爱·阅读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可持续全民医保
四个问题带你读懂两万字的“健康中国203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如何影响生活?
“健康中国2030”战略主题:“共建共享 全民健康”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杜克大学终身教授汤胜蓝谈“健康中国2030”规划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