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

2023-12-12刘彩虹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9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农户玉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对玉米需求量持续增加,其具有口感良好、营养丰富、用途多样等特点,例如玉米可以用于酿酒、制作饲料等,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中国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玉米产量与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玉米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土壤性能没有较高要求,合理应用种植技术、加速技术推广,对提升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相关行业一些借鉴。

1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1 整地

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地块整理,为玉米生长创设良好的土壤条件。首先,土层较深、土质松软的地块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由于玉米植株拥有发达的根系,能够深入到土层中吸收营养,农户可使用现代机械设备对地块进行翻耕处理,深度在5 cm 左右;其次,检测地块软硬度,综合考虑玉米适应能力,保证酸碱度合理;最后,若地块营养成分不足,可考虑使用基肥提升土壤肥力,以农家肥为主,控制肥料用量[1]。

1.2 选种

当前,玉米品种较多,不同品种优势存在一定差异,针对地区环境特点,种植户要科学选择玉米品种。首先,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销量确定种植品种,同时,不同玉米品种用途存在一定差异,种植户还要根据玉米产品用途科学选择品种;其次,根据地区环境特点和土壤条件,农户要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抗旱能力强、颗粒饱满的品种,可以显著提升种植效益;最后,玉米植株生长对土壤性能没有较高的要求,农户要综合考虑成本要素,当前广泛在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包括榜829、中邦1088、真金329、满世通526、西蒙3358 等[2]。

1.3 种子处理

在种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提升产量和发芽率,首先,剔除杂质、病残、霉变的种子,保证种子质量,避免影响后期产量和品质;其次,将挑选后的种子进行暴晒,时间为1 d 左右,通过暴晒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最后,在种植3 d 前,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将种子置于化学药剂中,可以杀灭种子中含有的病虫卵,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3]。

1.4 控制种植密度

要根据地区土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玉米播种,选择最佳播种时间,采用播种机进行机械化作业。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实行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可以在短时间结束播种工作。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结合玉米品种差异性,播种密度包括舒展型、半紧凑型及紧凑型,每种类型种植密度不同,例如对于土壤性能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区,种植密度可控制在4 000 株/0.0667 hm2左右,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最佳种植密度在3 700~4 000 株/0.0667 hm2左右[4]。

1.5 施肥管理

玉米植株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农户要通过科学的施肥管理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首先,坚持适量的施肥原则,科学搭配化肥和有机肥,以施加有机肥为主,避免污染周边环境,肥料用量要适度,避免用量过多植物不能完全吸收,肥料会流入附近水体中造成富营养化;其次,有机肥以家畜粪便为主,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后才能使用,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施肥;最后,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量存在差异,例如在孕穗期,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肥料以钾肥、磷肥和氮肥为主[5]。

1.6 灌溉管理

玉米植株生长离不开水资源,虽然玉米属于抗旱性能较强的农作物,但是通过科学的灌溉管理可以提升产量和品质。首先,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较少,农户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分析气候环境和降水量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其次,玉米在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存在差异,在玉米生长前期,对水分需求量不大,农户可适当缩短灌溉周期,在进入到孕穗期后,玉米对水分需求量增加,农户要适当增加灌溉频率;最后,基于生态农业理念,农户要积极应用新型的灌溉模式,例如当前应用较为普及微灌技术,其将水资源直接输送到植株根系,不仅实现了针对性灌溉,还能够节约水资源,降低玉米种植的生产成本。

1.7 病虫害防治

内蒙古自治区较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地老虎及玉米螟,若病虫害较为严重,会给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农户要基于生产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第一,防治大斑病、小斑病及黑粉病时,可采用田间管理、轮作及选择抗病品种等方式,若发现患有黑粉病的植株,要立即清除烧毁,避免该病在田间传播,对于大、小斑病,还可使用百菌灵或克瘟散乳油稀释液喷洒,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第二,农户要采用绿色防治措施,例如针对常见的地老虎、玉米螟等虫害,可采用物理防治方式,应用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趋光性将其杀灭,可以降低田间害虫数量,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又例如使用天敌防治,引入害虫的天敌杀灭害虫,可以维持玉米田间生态平衡,对环境也没有任何污染[6]。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2.1 开展社会宣传

当前,部分农户对玉米种植技术缺乏正确认知,依然习惯沿用传统经验,影响了玉米品质和产量,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社会宣传,通过宣传促使广大农户认识到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和学习新技术。首先,整合社会宣传资源,包括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宣传手册等,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宣传网络,提升技术推广的效率性;其次,结合当代农户的生活特点,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的重要渠道,例如创设玉米种植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定期发布市场效益和种植技术,吸引农户关注,潜移默化实行技术推广;最后,定期举办社会公益活动,以推广玉米种植技术为主题,邀请农户积极参与,扩大种植技术的推广范围。

2.2 加大扶持力度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当地政府也要给予一定扶持,从资金和政策两个方面加大投入。首先,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例如通过专项资金采购技术推广所需的硬件设备,加大资金用于玉米新品种研发,研究更加适合地区环境的玉米品种;其次,当地政府要出台种植补贴、品种选育等惠民政策,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基础;最后,完善配套设施,当地政府可出台采购或租赁农机的优惠政策,调动广大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7]。

2.3 建立示范基地

玉米种植新技术需要通过试验基地进行成果孵化,进而才能体现经济效益,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点,将其作为技术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基地。首先,鼓励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与当地的玉米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建立合作关系,将其作为新技术孵化基地,合理应用和创新符合地区环境特点的种植技术;其次,在示范点获得经济效益后,组织当地的农户来示范点参观学习,发挥其区域辐射作用,让农户切实看到经济效益,进而消除农户的抵触心理;最后,以示范点为核心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农科机构还可以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化合作,打造具有地域品牌效应的产业链,以产业链为载体加速新技术推广。

2.4 充实推广队伍

推广人员是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岗位能力与推广效率密切相关,相关部门要注重充实和完善推广队伍,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首先,面向社会和高校公开招聘技术推广人员,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通过招聘做好推广人才储备工作,优化推广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结构,适当提升岗位工薪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其次,定期组织推广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沟通技巧、玉米种植技术、职业素养以及农机操作等方面,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的工薪绩效、岗位晋升和职称评选挂钩,促使推广人员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培训工作;最后,给予推广人员以人文关怀,由于技术推广的主要地点在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艰苦,相关部门要及时解决推广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保证推广队伍的稳定性[8]。

2.5 加强农户培训

农户群体普遍学历水平较低,在接受新技术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户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其职业能力。首先,建设完善的农户培训机制,将农户培训与新农民培养挂钩,邀请当地专家充当兼职教师,将种植经验、农机技术和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户,培训时间要适当放宽,避免培训与农业生产发生矛盾;其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地区,对玉米栽培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农户切实解决生产难题;最后,积极探索新型的线上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充分结合,不仅符合当代农户的生活习惯,还能够保证培训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对土壤性能、环境条件没有较高的要求,适应能力较强、经济效益显著,加速种植技术推广,可以提升玉米种植品质和产量,对促进玉米种植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拉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地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多元化的推广路径,促使广大农户接受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玉米种植产业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农户玉米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收玉米啦!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