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2023-12-12宋莉
宋 莉
(邢台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种子站,河北 邢台 054001)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玉米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在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受多种因素影响,玉米在整个生长阶段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病虫害扩散和蔓延,容易给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在应用玉米栽培技术的同时要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控工作。
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的优点
1)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利用效率。选择耐密品种是应用该技术的前提,要适当改变原有的种植方式,种植密度比以往种植密度增加10%~15%。
2)缓解种植矛盾。宽窄行种植技术、间作种植模式和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这些栽培技术克服了原有密度增加和投入水平提高可能出现的倒伏问题[1]。
3)提高玉米的栽培水平。在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配合使用节水抗旱技术和土壤耕作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栽培水平。
4)增加经济效益。调查研究显示,选择密植通透栽培技术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2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模式
2.1 宽窄行的技术模式
原有的小垄宽度为65 cm 或70 cm,将其合并之后形成130~140 cm 的垄,然后选择宽窄行种植技术,大行间的距离控制在90~100 cm,窄行的距离控制在35~40 cm。此外,应该结合株距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
2.2 比空技术模式
比空技术模式是将原来的2 垄或者3 垄玉米地空1 垄,可以在空垄套种其他农作物,如豆角、马铃薯等,避免资源浪费,还能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该种植技术模式的优势明显,利用边际优势能够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还能够促进田间空气流通,提高玉米的品质。
2.3 间作技术模式
间作技术模式是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的一种,可以选择玉米和其他一些矮小的农作物间作,如小麦、高粱等。也可以选择玉米和其他经济类作物进行间作,如甜菜、油菜等。通常情况下,玉米和马铃薯的间作模式比例为2∶1,玉米和茄子辣椒等作物的间作比例为2∶4[2]。
3 播前病虫草害防控措施
3.1 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和稳产,要做好玉米生长各个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科学选种,选择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玉米品种。
3.2 药剂拌种
在玉米播种前,采取药剂拌种措施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一是选择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 mL/hm2,兑水后均匀拌种即可,可有效预防地下害虫。二是选择50%甲胺磷乳油,用50 g 乳油兑水0.5 kg 拌种5 kg,之后堆闷0.5~1.0 h,晾干后播种即可,能有效预防地下害虫。三是选择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使用,能有效预防黑粉病和丝黑穗病。四是在一些病虫害混合发生的玉米种植地区,选择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处理,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3]。
3.3 土壤封闭除草
播种后和出苗前可以采取封闭除草的方式,将没有出土的杂草灭杀在萌芽期,能很好地预防杂草。出现杂草后选择药剂防治,可选择50%乙草胺乳油2 kg/hm2,除草效果显著。
4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4.1 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结合当地的土壤肥力水平选择品种,采取科学的种植密度,选择的玉米品种必须根系发达、茎秆坚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密植品种对纯度和净度都有一定要求,净度和纯度必须都达到98%以上,同时发芽率要高于90%。在种子选择完成后,还要做好处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可以选择50%辛硫磷乳油125 mL/hm2兑水将种子浸泡3~4 h。通过种子包衣能有效预防地下害虫,在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较轻的田块,选择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处理。在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可选择2%立克秀,按照一定比例与种子均匀搅拌,在播种前还要搭配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病虫害效果显著。为了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选择28~30 ℃的水浸泡8~12 h,然后放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处理即可,要定期翻动种子。
4.2 科学整地
采取深松的整地方式,保证松土、旋耕、耙平和起垄镇压作业能一次完成,翻耕深度控制在20~25 cm,通过该方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为玉米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4.3 基肥施入
在整地过程中应施入适量底肥。可以选择氮磷钾复合肥,要结合玉米的产量适当调整施肥量,如果产量低于7 500 kg/hm2,复合肥用量为4 050~5 175 kg/hm2,也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如果要求产量为7 500~9 000 kg/hm2,需要施加复合肥,用量为5 175~6 300 kg/hm2。如果产量要求达到9 000 kg/hm2以上,复合肥用量为6 300 kg/hm2左右。
4.4 科学播种
在播种前做好田间杂草清理工作,可以选择48%除草威,防止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需要注意的是,大面积、连片的玉米种植可能会因为通风不良导致玉米的抗病能力下降,要采取6 垄空1 垄的栽培方式均匀播种,深度控制在4~5 cm,在播种完成后及时镇压。如果选择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模式,应结合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需求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在土壤肥沃、通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4.5 田间管理
4.5.1 查田、补苗
玉米出苗后种植户要定期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要及时采取补苗措施。
4.5.2 间苗、定苗
玉米间苗和定苗十分关键,在生长至3~4 片叶时进行间苗,可以清除病苗和受到虫害为害的幼苗,保留健壮的秧苗即可,保证植株间有充足的通风和透光条件,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4.5.3 蹲苗
玉米出苗后要做好蹲苗工作,能控制玉米幼苗茎叶快速生长,可以促进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
4.5.4 中耕除草
玉米出苗后要采取中耕措施,深度保持在10~15 cm。玉米生长期中耕2~3 次即可,在中耕过程中还要配合除草,为玉米植株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玉米出苗后3~5 叶期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选择4%玉农乐悬浮剂,用量为1 500 mL/hm2,兑水后对准茎叶喷雾。或者在播种后出苗前选择土壤封闭除草,用72%都尔乳油2 000 mL/hm2兑水后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能够起到预防杂草的作用[4]。
4.5.5 水分管理
播种后定期观察土壤的含水量,发现土壤干燥后要及时灌溉,为玉米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支持。玉米抽穗期是需水量比较关键的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发现田间空气湿度小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出现缺水的情况。如果空气湿度较大,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确保玉米田内的持水量控制在75%~80%。
4.5.6 及时追肥
在玉米7~9 叶期追肥,要结合玉米的产量控制好施肥量,可以选择追施尿素。如果玉米产量低于7 500 kg/hm2,尿素用量为135~165 kg/hm2。如果产量低于9 000 kg/hm2,尿素用量为165~195 kg/hm2。如果玉米产量要求在9 000 kg/hm2以上,尿素用量为195~240 kg/hm2。观察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期是否出现缺肥的现象要及时补充肥料,确保肥料搭配合理。还要控制好追肥的具体位置和深度,将肥料放在2 株玉米中间,深度控制在10~15 cm。在施肥过程中还要结合中耕,去除无效分蘖,否则会影响主茎生长。
5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玉米病虫害
5.1.1 苗枯病
玉米种子在萌芽过程中,根部可能会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变为黑褐色,并且逐渐向上部蔓延,导致地上的叶片逐渐发黄,造成植株枯萎甚至全株枯死。该病主要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同时土壤或种子都可能携带病菌,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性,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可以通过药剂拌种处理种子,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5.1.2 根腐病
发生根腐病后会导致整个根部腐烂,影响根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导致根部无法正常生长,造成地上部分植株矮小和叶片发黄。
5.1.3 青枯病
青枯病又称为茎基腐病,经常出现在玉米的灌浆时期。发病初期,选择药剂防治能防治青枯病,可以选择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用药2~3 次,防治效果明显。
5.1.4 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主要在苗期为害,发病之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扩散和蔓延,选择药剂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选择2%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找准发病部位,均匀喷洒即可。
5.1.5 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又被称为钻心虫,发病后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主要为害玉米的主茎和果穗部位,受到虫害的部位养分大量流失,可能会出现主茎折断。在玉米吐丝期可以选择50%敌敌畏乳油800 倍液进行防治。在灌浆期后,玉米螟虫会直接为害雌穗部位,可以选择50%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
5.1.6 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主要为害玉米的根部,会将卵产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孵化之后直接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撒毒土的防控效果显著,选择48%毒死蜱乳油,按照一定比例和细沙搅拌制作成毒土,然后均匀撒在玉米的根部附近。
需要注意的是,毒土应和玉米根部保持一定距离。发现害虫后,可以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者甲维盐喷洒防治,在防治该类害虫的同时也能防治低龄的幼虫[5]。
5.2 综合防治技术
一是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可以喷洒药剂防治。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工作,能够破坏玉米害虫的生长环境,将玉米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能减少病原菌和虫卵的数量。二是坚持轮作倒茬制度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三是在玉米播种前进行土壤翻耕灭茬处理,彻底清理田内的秸秆,在出苗后应及时清除玉米苗附近的秸秆或者其他覆盖物,目的是破坏病菌和虫卵的生存空间。四是科学的中耕松土和培土,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否则会影响根系活力,提高病害发生概率。五是在收获完成后彻底清理病残体组织,并且采取深翻土壤的措施将病菌孢子翻耕到土壤底层,可以减少菌源数量。六是在肥料使用方面,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和沤制的堆肥,减少肥料中的虫卵数量。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也快速发展。为了确保玉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应采取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的核心是选择高产、抗逆性强、耐密的优良品种,并且配合选择大垄宽窄行栽培及科学密植的栽培方式,将优良的玉米品种与科学的玉米栽培方法相结合,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