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023-12-12胡春威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政府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传染源轮状病毒病牛

文│胡春威(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政府)

养牛业在黄山地区畜牧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对养牛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在牛养殖过程中,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轻则影响牛的生长发育,重则致死,阻碍黄山地区养牛业的稳定发展,如何有效防治牛呼吸道及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成为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一、牛呼吸道病毒性疾病防治

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1)病原及流行特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因Ⅰ型牛疱疹病毒引发的一种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也被称之为坏死性鼻炎,目前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及危害性。该病可感染任何品种、性别、日龄的牛,相较而言,20~60日龄的肉用犊牛发病率最高。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及带毒牛,尤其是舍饲大群牛极易导致病毒快速传播。该病在冬春等寒冷季节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

(2)临床症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包括多种类型,如呼吸道型、生殖道型、脑膜炎型、结膜角膜炎型、流产型等。其中呼吸道型呼吸症状最为明显,患病牛高烧至40~42℃,精神状态差,食欲废绝,流脓性、黏液性鼻涕,鼻黏膜充血严重,有的鼻黏膜坏死,呼吸不畅或困难,呼出气体中有酸臭味,呼吸频率加快,咳嗽,结膜发炎,双目流泪,病程可持续1周以上,发病率高于75%,致死率低于10%。

(3)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抗病毒治疗:口服金刚烷胺盐酸盐0.6克/头,早晚各1次,连用3~5天;或饮水中添加98%利巴韦林可溶性粉剂1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1周。增强抵抗力: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剂5~10克/头,连喂1周。预防继发感染:肌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毫克/千克,早晚各1次,连用3天。

中医治疗:“荆防败毒散”,取薄荷15克,甘草20克,川芎、桔梗、枳壳、前胡、柴胡、独活、羌活各25克,茯苓30克,二花、连翘各35克,防风40克,荆芥45克,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加入开水500毫升候温灌服,每天1次,连用3~5天,该方为400千克左右病牛1次用量。

2.牛呼吸道合胞体病。

(1)病原及流行特点。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所引发的一类急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季和冬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及带毒牛,羊、马等动物亦是重要传染源。规模化牛场的断奶犊牛、青年牛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严重威胁犊牛生长发育。

(2)临床症状。病牛大多突然发病,精神萎靡,不愿进食,高烧至40~42℃,流鼻涕,张嘴流涎,呼吸每分钟60~100次,呼吸时张嘴,同时发出呻吟声。严重的剧烈气喘、咳嗽,引发支气管肺炎,病程一般持续1~2周。听诊肺部可听到支气管内有明显的水泡音,死亡率为10%~30%。

(3)治疗方法。目前,该病治疗尚无特效药,治疗时以对症治疗为主。为避免继发感染,需肌内注射庆大霉素5~10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3~5天;为控制过敏反应可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20毫克/头,或肌内注射盐酸扑敏宁1毫克/千克,早晚各1次;为避免病牛脱水,可口服补液盐200毫升;若肺水肿,可用速尿250毫克,每天1次。

3.牛副流感。

(1)病原及流行特点。牛副流感是因牛副流感病毒3型引发的一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长途运输后的牛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因此,该病也被称之为运输热,多发于秋季和冬季。患病牛及带毒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长途调运、气温突变、疲劳、冷热应激,极大增加牛副流感的发病率。

(2)临床症状。临床上,患病牛会出现明显的高烧、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差,严重的食欲废绝,流鼻涕,中后期病牛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发觉肺泡呼吸音明显减弱,支气管呼吸音呈湿啰音。牛副流感极易继发感染巴氏杆菌,此时病牛病情明显加重,死亡率升高。

(3)治疗方法。西医治疗:肌内注射磺胺二甲嘧啶0.07克/千克,早晚各1次,连用3~5天;或肌内注射青霉素16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8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用3~5天;或肌内注射卡那霉素0.07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3~5天;高烧病牛可肌内注射30%安乃近0.1毫升/千克,每天1次,直至退烧。

中药治疗:“麻杏石甘汤”,取麻黄20克,白前、紫菀、百部、陈皮、桔梗、杏仁、炙甘草各30克,生石膏150克,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加入开水100毫升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次,连用3~5天。

二、牛消化道病毒性疾病防治

1.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1)病原及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黏膜病病毒引发的一类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及性别的牛,如黄牛、牦牛、水牛等均可患病。该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及带毒牛,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内携带大量病毒,其他牛密切接触后即可感染患病。患病牛即使康复也可排毒6个月。病毒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胎盘传播。该病多发于6~18个月的牛,新疫区致死率高达90%,冬末春初是该病高发季。

(2)临床症状。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其一是急性型,病牛高烧至40~42℃,呈稽留热,精神萎靡,不愿进食,流浆液性鼻涕,口腔及鼻腔黏膜糜烂,舌上皮坏死,张嘴流涎,呼出的气体有明显的恶臭味,然后出现剧烈腹泻症状,排泄物呈水样状,粪便中夹杂着一些血丝,个别牛因蹄叶炎跛行,治疗不及时1~2周即可死亡。其二是慢性型,病牛体温稍高,鼻镜糜烂,眼角流分泌物,门齿齿龈发红,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跛行,皮肤呈皮屑状。妊娠期母牛若患病,极易流产,或者产下小脑发育不全的犊牛。

(3)治疗方法。西医治疗:首先要止泻,可口服木炭末150克+常水1.5升,或口服鞣酸蛋白20克+次硝酸铋10克+碳酸氢钠40克+淀粉浆1升,每天1次,连用3~5天。其次要消炎,可口服黄连素3克/头,同时肌内注射青霉素16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用3~5天;高烧病牛可肌内注射安乃近0.1毫升/千克,每天1次,直至退烧。

中医治疗:大枣10枚,黄连30克,甘草、半夏、炒白术各40克,连翘、槟榔、茯苓、白头翁、生姜、半夏、党参、黄芪、柴胡各60克,将上述中草药加水2000毫升文火煎熬成药液150毫升去渣温服,每天1次,连用3~5天。

2.牛轮状病毒病。

(1)病原及流行特点。牛轮状病毒病是因轮状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性疾病,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具备较强的抵抗力,主要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牛轮状病毒病多发于秋季和冬季,此时气候多变,抵抗力下降,最易发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牛,相较而言,1周龄内的新生犊牛发病率最高,为50%~100%,致死率由病毒数量决定。患病带毒母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初生犊牛接触后极易感染发病。

(2)临床症状。牛轮状病毒病发病较急,潜伏时间较短,初期病牛精神状态差,食欲下降,严重的食欲废绝,体温变化不大,腹泻明显,排泄物呈水样状或稀状,颜色多为灰白色、黄白色,粪便中夹杂着一些黏液、血液,病牛肛门、尾巴及后肢被粪便污染,剧烈腹泻导致病牛脱水,双目凹陷,卧地不起,肛门松弛,粪便从肛门自动流出,若没有及时治疗,病牛3~5天脱水酸中毒、心衰死亡。

(3)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牛轮状病毒病治疗并没有特效药,为避免病牛脱水,需及时口服补液盐,葡萄糖23克+氯化钠4.75克+无水磷酸钾2.27克+甘氨酸3.44克+枸橼酸钾0.44克+柠檬酸0.27克+蒸馏水1000毫升,混合后让病牛自由饮用;抗菌消炎:肌内注射青霉素4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60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收敛止泻:内服硝酸铋20克/头,或内服鞣酸蛋白20克/头,每天1次,连用3~5天。

中药治疗:“葛根黄芩黄连汤”,取甘草、木香、黄连各6克,神曲、黄芩各10克,车前子12克,葛根15克,将上述中草药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熬成药液150毫升去渣温服,每天1次,连用3~5天。

3.牛传染性胃肠炎。

(1)病原及流行特点。牛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所引发的一类急性肠道传染病,4周龄以内的犊牛是该病的高发群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发病率要高得多。该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及带毒牛,其他牛直接接触病牛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后即可患病。

(2)临床症状。临床上,患病牛会出现明显的呕吐、腹泻症状,排泄物呈水样状,粪便中夹杂着一些凝乳块,剧烈腹泻导致病牛脱水、消瘦,若没有及时治疗1周内可死亡。若哺乳期母牛患病,泌乳量明显减少,乳汁质量下降。

(3)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缓泻止泻,灌服药用炭200克+温水1000毫升;消除炎症,灌服磺胺脒20~50克+碳酸氢钠40~60克+水50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克+磷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

中医治疗:黄连、槐花、地榆各45克,白头翁80克,将上述中草药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熬成药液15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每天1次,连用3~5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背景下,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性疾病呈高发趋势,对牛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养殖场户要提高防控意识,密切留意牛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早隔离诊断治疗,结合病因病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病牛及早恢复健康,推动黄山地区养牛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畜牧经济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传染源轮状病毒病牛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慧眼识病牛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