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音乐编配教程》 的编写思路与教学研究

2023-12-12黄梦蝶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配器织体音响

□ 黄梦蝶

计算机音乐泛指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的音乐,也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音乐理论相结合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学、音乐学、MIDI学、音响学、数字音视频学及与其相关的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计算机音乐色彩丰富、风格多样、音响新颖,有着丰富的渲染力,给音乐带来了无限的表现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它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由专业化向社会化、家庭化延伸。国内的艺术院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音乐课程。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计算机音乐已成为音乐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门音乐技能。

计算机音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立足新异,表现抽象,具有开拓性、前沿性和全新性等特点,其音乐语言精练、复杂,乐思多元化,结构细腻、严谨,富有逻辑性。这类计算机音乐称为“严肃计算机音乐”,又称为“电子音乐”,适用于专业音乐文化。第二类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与第一类背道而驰,主要是仿效社会上成功的流行音响和音乐编配,具有浓郁的模仿特点,其音乐语言淳朴、简洁,乐思单一化,结构富有随意性。这类计算机音乐称为“流行计算机音乐”,适用于市场音乐文化。第三类是前两类的综合体,即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音乐表现与需求进行音乐创作与制作,音乐语言清晰、简练,乐思多样化,结构富有综合性。这类计算机音乐称为“通俗计算机音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用于社会音乐文化。《计算机音乐编配教程》是针对第三类“通俗计算机音乐”的,讲述其基本理论和应用规律。教程的用意不是介绍音乐软硬件的功能、应用,而是以音乐为“本”,围绕音乐编配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阐述。下面就该教程的编写思路和教学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 编写思路

传统的配器理论通常由两大部分构成,即乐器法和配器法,知识繁杂,乐谱和音响是不同步的,通常是作曲家写完总谱后,将总谱交到指挥家和演奏家手中,它需要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三者共同完成。计算机音乐的编配是根据音乐表现特点,模拟真实乐队音响,以数字采样和数字信息传递,使各乐器(音色)在MIDI轨道中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机组合与运行,是集配器和编曲为一体的二度创作,实现了乐谱与音响同步,通常由制作者一个人完成。它工作起来方便、快捷,为音乐编配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随时随意地修改乐谱和音响效果。

计算机音乐编配不同于传统配器。首先,二者涉及的对象有较大的区别。传统配器的研究对象是真实乐器;而计算机音乐编配的研究对象是音色,即除了真实乐器采样音色之外,还包括计算机音乐特有的电子合成音色及各种音效,它的研究对象范围比传统配器要大得多。其次,传统配器具有各种乐队形式的特点,写作比较严谨;而计算机音乐编配的乐队形式相对随意,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音乐织体结构有着特殊性,切不可套用真实乐队的织体结构。例如,乐器间的力度平衡问题,在真实管弦乐队中,乐器强奏时,24把小提琴的音量总和约等于一支小号的音量,但在MIDI乐队中,使用CC7音量控制器,可以实现一把小提琴的音量等同于一支小号的音量,从而使得任何时候各种乐器之间在音量上都可以做到平衡。又如,音乐织体的浓淡问题,在演奏辉煌的乐曲片段时,传统配器通常采用乐队全奏、强奏的形式,但在MIDI乐队中只需要少数几个特定的音色,加上后期效果处理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再如,在演奏抒情、淡雅的乐曲片段时,传统配器常常使用一件乐器即可把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MIDI乐队织体中,音乐独奏片段除采用一件乐器音色外,还应给予背景音色的支持,否则就会显得孤立,音响干巴无味,因为它是靠数字计算进行演奏的,机械地进行呆板的运动。再次,传统音乐配器中,配器与演奏是分开的;而计算机音乐中的配器与制作密不可分,除了要完成配器工作之外,制作者还需要完成演奏家、指挥家乃至录音师、混音师的工作,一个人就能创作一部音响作品。如今的舞台音乐、影视音乐、游戏音乐、CD音乐等大多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

鉴于上述区别,《计算机音乐编配教程》从实践应用出发,结合计算机音乐的特点进行阐述,淡化传统配器理论,省掉乐器法,精练配器法,“理论通俗而不失严谨,应用灵活而不失专业水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根据不同的乐队形式分类进行编写,配有完整的歌(乐)曲总谱和对应的音频工程文件及音响。该教程的适用对象较广,不仅适用于高校音乐学专业,同样还适用于业余音乐爱好者。

二、 课程教学研究

计算机音乐课程教学可以分为编配与制作两大部分。编配指将各种乐器(音色)在音乐作品表现中进行合理的分配,即将音乐作品和声化、织体化、音色化等,同时也要肩负音乐改编与完善音乐结构的任务。制作则是借助计算机音乐软件将编配的音乐音响化,通过润色达到最佳的音响效果。目前,国内计算机音乐教学大多把这两部分分割开来:一类是单一的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包括对各类音乐宿主软件、采样器、软音源、音频效果器及简谱、五线谱制作软件的功能与运用进行教学;另一类是传统配器教学。笔者研究发现,如果将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与配器教学分开进行,会使学生在计算机音乐实践中盲目地套用配器法理论知识,缺乏对计算机音乐织体结构的理解及后期制作的概念。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少走弯路,编配时就会遵循计算机音乐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计算机音乐课程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夯实计算机音乐编配的理论知识

任何知识都重在原理学习,原理是“本”,应用是“表”,只有抓住了“本”,“表”才会迎刃而解。计算机音乐编配的依据是音源特点和音响特征,虽然在运用中有着一定的随意性、即兴性和灵活性,但是它遵循事物发展中的运动规律,是在常规及通用的编配原理的基础上实施变化的。《计算机音乐编配教程》第一章至第三章总结编配实践中的规律,着重阐述计算机音乐编配的理论知识,包括音乐织体要素、织体结构层次、音乐附属结构的织体设计等,对每个知识点均附有谱例和详细的文字注解。例如,在讲到织体中旋律音色应用时,依据音乐形象与音乐意境来选择合适的音色尤为重要。一段描写山村景象的音乐,采用竹笛音色来演奏旋律,那明亮而悠远的笛声可以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的意境;若采用神奇的电子合成音色就逊色多了,虽然它神奇、缥缈,但缺乏音乐形象;若采用小号音色进行演奏,那就破坏了音乐形象,使音乐“面目全非”。如今,随着数字采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音源层出不穷,音色多得不计其数,各种样式应有尽有,丰富得使人眼花缭乱。实践研究表明,只要掌握了音色选用的基本思路和一般规律,就会事半功倍。

在学习过程中,初学者往往出于好奇心,在各种音乐软件、软音源的浏览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成效不明显,甚至会因此而放弃对计算机音乐的学习,还有部分学习者由于急于求成而忽视了计算机音乐编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此,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学生在编配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2.应用分级、 分类的教学训练模式

分级、分类的教学训练模式是实践类学科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逐步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音乐编配教程》第四章至第六章着重阐述了计算机音乐编配的应用知识,内容分为流行乐队编配、以流行乐队为基础的综合乐队编配、以流行乐队与管弦乐队为基础的综合乐队编配三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列举了三到四首完整的歌(乐)曲总谱,围绕音乐文化表现来解读音乐织体,主要从作品结构、音乐表现、音色应用、织体律动、织体结构与层次安排及配器中各个音乐要素的功能应用几方面进行阐述,并提供乐队总谱和对应的Cubase音频工程文件及音响。一般来说,不同风格的乐曲编配在难易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MIDI乐队是计算机音乐编配中的基本乐队形式,是以MIDI数字原理模拟电声乐队“四大件”为基础扩展的一种数字乐队,即以流行乐队为基础的打击乐队,通常由MIDI吉他、MIDI贝斯、MIDI键盘和MIDI鼓击构成。因此,在计算机音乐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流行乐队编配入手进行训练。鉴于音乐编配的实践周期较长,对于非作曲专业的学生或者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少音轨微结构”的训练模式。“少音轨”即编配中以尽可能少的MIDI音轨来实现声部功能的齐备。“微结构”是指结构简化,完成指定段落或者音乐片段的编配。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做到一周多练,有必要在常规编配作业的基础上,多进行类似于这种“练习曲”式的训练,通过大量、密集的练习,来加深对编配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音乐制作效率。在学生掌握这种基本乐队形式的基础上,适当地添加一些民族乐器或管弦乐器,使其扩展到以流行乐队为基础的综合乐队编配。这种乐队形式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应用特点,适合表现任何情绪的音乐,也是当今最为常用的一种乐队形式。管弦乐队及以管弦乐队为基础的综合乐队编配是计算机音乐编配的最高形式,需要一定的作曲专业知识和音乐修养。管弦乐器种类较多、织体复杂、音响浑厚、艺术感染力强,在编配中尽可能地做到音色模仿逼真、乐器演奏人性化、乐器性能形象化、音响色彩管弦乐化等。在难度较高的管弦乐队编配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管弦乐作品进行分析,加强对和声、复调及多声部音响效果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音乐编配水平。

3.强化计算机音乐课程的综合训练

计算机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应用型学科,在课堂上要遵循“基本理论知识相互渗透,基本技能方法交叉应用”的基本教学原则,教师要重视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交叉融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计算机音乐编配是集MIDI知识、作曲“四大件”及创作为一体的音乐总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MIDI知识和作曲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音乐声学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音乐知识。例如,在讲解音乐织体中的旋律部分时,可适当地引入旋律写作的基础知识和简单对位;在讲解织体的结构与层次时,可适当地引入曲式学的相关知识;在讲解流行乐队编配时,可适当地引入流行和声;在讲解管弦乐队编配时,可适当地引入管弦乐队乐器法、配器法以及西洋和声学等。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织体中各个因素的共性与个性作用,又要注重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

4.适当培养学生的“创意”

“创意”不等于“随意”,其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打破常规的编配原理,以期创作的作品独具个性,音响效果独特、新颖。此类练习是学生在掌握计算机音乐编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音色的应用,要想获得与众不同的音色,就不能局限于采样音色或者是厂家预制的合成器音色,应鼓励学生采用声音合成技术对音色进行编辑或者效果装饰,衍生出新音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音乐的兴趣,而且还能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又如,相对的设置,吉他音色可能偏左、可能偏右,也可能居中,还可能同时设置在左右声道,这要依据它在织体中的功能作用而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举例进行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予以灵活运用,才会创作出更多音响新颖、精彩的作品。

目前,计算机音乐软件和音乐插件甚多,功能、应用均大同小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款专业音乐制作软件,配合本教程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理论结合实践,采用分级分类的教学训练模式,围绕音乐与文化表现来解析作品,让学生掌握一些简洁、有效的编配思路和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配器织体音响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春日景和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