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智慧课堂

2023-12-12张婧雯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25期
关键词:电子地图智慧探究

张婧雯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一、指向学科特点,探析智慧课堂积极意义

(一)数据化,分析规律

进行地理智慧课堂构建,首先要依托地理这一学科的特点,明确智慧课堂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意义。智慧课堂可以将课堂教学数据化,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学生的各方面特质,从而分析地理知识教学的规律,促进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效率提升。

在“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地球的不同圈层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平台为学生出题,基本的题目按照知识相关内容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在这三部分中,问题又分为概念问题、探究问题、应用问题三个模块。例如针对地核相关知识,学生要回答地核的位置、地核的组成物质、地核的基本特点等问题,通过回答这些分类问题,智慧课堂平台将学生的正确、错误情况准确的记录下来,这样教师在查阅时就可以通过数据发现这部分知识的习得率,通过这样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数据化的分析,教师可以明确智慧课堂在哪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显著的辅助作用,从而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教学手段的改进,为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供更加专业和对口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智能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准化,诊断问题

建设智慧课堂,还可以精准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个体的行为往往掩盖在集体结果下,教师对学生个体上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诊断,而学生也往往对这些问题不自知。而智慧课堂往往可以精准的诊断出学生的问题,通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完整的记录在系统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的改进。

在“地球的演化”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生物世纪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智慧课堂平台中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问答题,让学生通过书写答案实时提交对问题的回答,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纪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要求学生将两个问题分开书写,学生书写完毕后,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书写的答案中存在的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是知识的记忆有问题还是知识的理解出现了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类型,教师可以精准的通过实时查看每位学生的答案实现问题的诊断。

精准化不仅仅是指对学生问题分析的诊断十分精准,教师还可以在智慧课堂中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精准的解决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改进相关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三)个性化,在线交流

个性化是指智慧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和方法,完全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让学生通过个性选择完成相关任务实现地理知识的学习,这主要通过智慧课堂平台中的在线交流功能实现。通过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效率的提升。

对于腕表而言,硅材质这一非铁磁材质经特殊处理,拥有极高的回弹性,尽管硅材质游丝的粗细仅为头发的三分之一,但其持久的韧性可令腕表保持非凡的精准度。对于消费者而言,硅材质游丝不仅令腕表运行免受磁场干扰,同时也拥有卓越的抗震性能。

在“流水地貌”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流水作用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方法,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在课外完成作业阶段,教师为学生设置多种任务类型,有绘制河谷剖面图这类动手作业,有问答题、选择题这类知识性作业,还有拍摄河谷照片这类实践性作业。学生此时就会依据自己的个性进行选择。在选择完作业后,学生会在完成过程中不断交流,如分享自己绘制的图片让其他学生进行比对,从而发现其中的错误,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答题情况等和其他学生与教师实现有效的交流。

个性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利用在线交流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指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自主意志在学习中发挥主要作用,这对于课堂翻转和互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三点就是构建智慧课堂的主要意义,通过改进教学方式让地理教学数据化、精准化、个性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基于数字特点,探析智慧课堂基本模式

(一)翻转模式,引导自主学习

智慧课堂是一种以在线平台为主导的教学课堂,基于在线平台的数字特点,笔者在此对智慧课堂的基本模式做出探讨,通过实践的方式将智慧课堂落实在行动中。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翻转、探究、互动三种,翻转模式是指教师让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在智慧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扬。

在“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三种地貌类型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在智慧课堂平台中为学生准备一定的素材并对学生说:“我们这节课要进行一下课堂的翻转,大家通过观看我们的文字和视频、图片素材,找出与三种地貌类型相关的问题,大家提问老师来回答,看看和大家心里的答案是否一致。”学生此时就会开始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素材,并思考“喀斯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是由于什么作用和反应?”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出自己的正确答案让学生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认知的矫正。

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利用话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和学习中实现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而有效完成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翻转模式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率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信心。

(二)探究模式,鼓励深处研磨

探究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关联的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针对知识内容开展探究,深入到知识的内核和本质中进行研磨,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教师的引导和问题对于探究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要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开展探究直击知识深处。

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首先教师询问学生:“我们的大气一共分为哪些基本层级?”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探究脉络,学生此时就会梳理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个模块。其次,教师沿着这一逻辑继续深入:“平流层内具体有哪些成分,具有何种特点?”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深入探究,针对平流层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发现平流层内臭氧的含量十分高,形成了一个臭氧层。最后教师继续沿着逻辑深入:“这一臭氧层具有什么作用?”学生此时进一步深入,发现臭氧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是保护地球不受强烈光照侵害的主要物质,这样就实现了知识的深入探究。

进行深处研磨可以让学生全面、贯彻地参透知识的内涵和奥妙,让学生将地理知识的精华全方位吸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构建探究模式的过程中要不断用关键问题为学生提供信息和探究思路,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将知识剥茧抽丝,实现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

(三)互动模式,碰撞思维火花

互动模式是指智慧课堂要以充分的互动为矛,破除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困难,教师不仅要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要让学生之间开展有效且充分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讨论相关知识点,实现学习障碍的解决和破除。通过互动模式的建立,学生能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地理思维能力的迅速增长和进步。

在“大气受热过程”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大气的作用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这一话题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实现知识的积累。教师首先在智慧平台发起话题,让学生踊跃陈述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绝大多数太阳辐射都被反射和散射出去,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大气还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例如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红外线,部分学生还提出了大气不仅可以阻挡太阳辐射,还可以保护地球,具有保温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争辩,学生之间就能够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互动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争辩,争辩同样是一种让学生思维碰撞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辩论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从而学生在互动和抒发意见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

三、根据生成需求,探析智慧课堂建构方法

(一)比对信息差异,理解人地协调

构建智慧课堂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的就是人地协调观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差异信息的比对,从比对中发现促进人地协调的方法,从而实现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

在“水循环”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比对。通过智慧课堂中展示的资料,学生发现干旱地区水循环中的降水往往不是来自本地,本地区基本无水源可以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因此降水主要来自水汽输入,而又由于深处内陆无法接收到大量的海洋水汽,因此这一地区的气候一直较为干旱;而湿润地区则不同,水汽蒸发和输入都较为充足,此时学生就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同时形成了节约水资源的人地协调观念。

进行信息的比对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总结出正确的促进人地协调的方法,既能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懂得分情况进行知识的应用,又可以让学生实现逻辑能力和关联能力的积累和培养。

(二)活用电子地图,发展综合思维

电子地图是当前最前沿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智慧课堂中应用电子地图也是必要的策略和方法之一,这主要是满足了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需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电子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从电子地图中了解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吸收知识从而进行综合思维的培养。

在“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植被相关的地理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使用电子地图观察不同地区的植被。电子地图的特点就是可以随意缩放大小。学生首先将视线集中在我国境内,发现我国存在多种植被类型,有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还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通过使用电子地图,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我国的丰富植被,甚至是某一个特定地点的树种,同时电子地图中还会提供气候等特殊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综合所有信息进行思考,想到气候和植被之间的关联。

活用电子地图不仅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让学生习得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电子地图的使用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课外生活中也能够自觉使用电子地图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存在于课堂,而是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观念。

(三)模拟区域情境,参与实践活动

地理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学科,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凝结而成的,因此开展地理教学构建智慧课堂,教师必须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地理知识,这同样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需求之一。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某区域的地理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参与实践活动。

在“海洋与人类”这一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到与海洋资源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为学生设置模拟情境:“海洋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的生活都与我们海洋中的资源息息相关,大家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我们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场景,撰写相关的调研报告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寻找相关场景,并想到海洋中的生物是常见食物,于是便会去到农贸市场拍摄与海洋中的鱼虾蟹类相关的照片。海运也是人类常用的运输方式,于是学生就会前往码头、海港等地进行调研,学生还意识到海洋中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就会从网上搜索海上油井相关的图片。在学生调查完后,最终将自己的调研报告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就实现了实践活动的参与。

模拟区域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索,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以上三种构建智慧课堂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入智慧课堂中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有趣的探索过程。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和工具的发展对当前地理教学提出了开放、多元、自由的新要求,智慧课堂的构建便是应时代而变动的具体体现通过打造地理智慧课堂,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电子地图智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Mapserver的增强现实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有智慧的羊
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研究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