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俄语教材解析与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课为例
2023-12-12寇金路李亚宁李雅君
寇金路 李亚宁 李雅君
(1.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县直高级中学;2.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
《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以下称《新课标》)的出台对中学一线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俄语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旧的传统教法,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要求,深入解读俄语课程标准,清楚地认识俄语课程标准与俄语教材的关系,这样,俄语教师才能够以《新课标》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融入课程思政,以此提高俄语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充分发挥俄语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一、俄语课程标准与俄语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计划规定了课程门类及课时分配,课程标准则是根据课程计划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结果。教材是教育部组织专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为基准进行编写的教学材料。教材连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析教材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一)俄语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新课标》是由我国最高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规定了俄语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等,同时也是立足于我国高中俄语教育的需要。《新课标》的制定更加明确了高中俄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等必备品格以及培养学生具备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关键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新课标》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应达到的最基本标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获得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新课标》为开展教学提供了实施建议,提出了学习质量水平划分,便于教师开展评价。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在教材编写时,专家学者在深入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选择素材,按照国家要求和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教材。
(二)俄语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
课程标准将高中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合理规划每单元的主题,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教材有两种解释:一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具体反映;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在本文中,所用的教材即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版(简称:人教版)的高中俄语教科书。高中俄语教材以主题划分为不同的单元,这种划分将俄语语言学习融入到了解、思考、探讨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中,既有利于语言学习,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教材内容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题材的选择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反映当下社会热点,三大主题以培养和发展俄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作用。每单元配置了大量的图画,生动的图片更利于学生理解对话与课文,此外还有大量运用词汇和句子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俄语思维。
教材是现阶段学生用于学习、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的工具,也是重要的参考材料。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不仅仅是教材中知识的传授者,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全面细致地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即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与前提,在俄语新课标中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倡导活动教学,语篇教学,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在教授每单元的学习内容时,需要教师了解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加工、重组课程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学生能接受、乐接受的特色俄语课程。
二、《Какая подруга лучше?》的案例分析
《Какая подруга лучше?》是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课,本单元围绕“人与自我”展开,以友谊为主题贴近生活,着重学习如何描述自己的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建立友谊关系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等。
(一)基于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某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习结果。高中俄语教材以主题为单元,每单元的主题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本单元以 “Как выбирать друзей?”(如何选择朋友?)为主题,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主动挖掘主题中的育人价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友观,能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基于《新课标》,本单元围绕友谊的主题,借助对话、插图、短文等创设情景,学生能够掌握与“友谊”相关的词汇、句式,能够利用俄语形容词复合式最高级和副词最高级谈论“朋友”和“友谊”等话题。整个单元将语言知识与言语技能有机地结合,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介绍朋友,清楚何为正确的择友标准;学生能够提取语篇中的关键信息以及能够围绕“友谊”的话题进行交流。
(二)基于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析影响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旨在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俄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该单元共包含五大板块:情景导入、课前活动、课堂活动、篇章阅读与思考以及课内外活动。从整个课程安排来看要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输入是习得的基础,为达到预期的习得结果首先要从输入的量入手,增加语言接触。阅读是输入式的言语活动,大量的文本阅读有助于学生语言的输入。本课主题共安排了二十三页的内容,内容丰富,扩充的阅读材料为学生们提供了语言输入的条件。在教材分析中,先做整体把握,本课处于教材的什么位置,主题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视频、音频及文字资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考虑到其全面性、层次性,根据学生原有的图式知识,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刺激(新知识),使新知识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产生同化和顺应。
基于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要学会与友谊相关的词汇、句子、语篇,形容词复合式比较级的语法知识;文化知识方面,了解普希金的诗《Няне》(致奶娘),了解俄罗斯国情文化,除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有关友谊的相关词语、熟语及俄罗斯交友的特点;言语技能方面,以对话、表演等方式开展教学,讲述如何交友、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等,能够用俄语介绍自己的朋友;学习策略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探究的意识。总之,《新课标》提倡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开展的,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活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应以活动教学为主,围绕友谊主题设定适当的情景选择语篇,为学生烘托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好各个阶段的衔接,避免活动与教学的分裂,情景教学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等。
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要素。教学情境是开展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创设情境具有较强的代入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情境模拟中完成交际任务。分析教材时,教师要“瞻前顾后”,既要看到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也要分析本单元与前后单元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分析。课前活动可以从回忆九年级教材(人教版)第十课“друзья”(朋友)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出“Что такое настоящая дружб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然后通过创建回家路上学生和教师交谈的情境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将学生带入情境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复习已经学过的句式,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择友观。
每个单元都是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入手,在已知基础上引入未知,开始课堂活动。本单元的语法是在掌握了形容词的基础上学习比较级的用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法知识的学习不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外语学习最主要就是交际功能,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树立语法教学语篇化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法知识情境化、交际化,使学生在具体言语活动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本单元的形容词复合式比较级用法 立 足 于 主 题“Какая подруга тебе больше нравится?”(你更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其次,通过大量练习进行语法知识“形容词最高级”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出“副词最高级”,同样利用语篇学习语法,在创设情境实际应用中,掌握语法知识,使语言知识与言语技能有机地融合。在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上,用了大量篇幅来练习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作为重难点进行讲解,不断强化学生在句子中使用形容词、副词最高级的用法,达到刺激—反应的效果。学习完语法规则后,教材以朋友为话题安排了对话、讨论,进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关注高中时期学生对交友的态度,体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篇章阅读与思考部分的语言材料在内容上有所扩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篇章的整体性、连贯性,注重对语篇的分析与理解,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句子中学习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而阅读教学强调的是阅读的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如何预测上下文等。因此,将整体阅读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语篇的任务设计也具有层次性和灵活性,习题部分从根据语篇内容选择答案到开放性的讨论以及读后续写,保证这一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设计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生规划以及多元选择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剖析教材抓重点是进行教材分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难点”是现阶段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重点不局限于知识上的重点,还可以是思想上的重点,比如能够满足学生当下所需要的及成长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就本课而言,对“友谊的态度”应作为本课的重点进行渗透。在本课的内容中选取了大量的语篇,包含对话、故事、短文等,对于教师而言,要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获得言语技能,同时也要关注语篇所体现的思想性。在教材分析中,要“由大及小”从篇章到每个词都应该成为教师分析的内容,从词汇的表层含义到蕴含的深层内容,精准把握重难点。
(四)基于课程标准融入思政元素
中学俄语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是时代与国际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课程设计需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充分体现俄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有机融合在一起。”《新课标》中再次明确了“教师在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挖掘主题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部分中学教师仍受考试教育的影响,还不能积极主动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因此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遵循《新课标》育人的要求,强化育人观念,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价值的引领,如在学习课文中的句子“Помощи у слабых не ищут.Только сильный может помочь в минуту опасности.Человек в этом мире –самая большая сила.”(人们不向弱者求助,在危险时刻只有强者才能提供帮助。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强大的力量。)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在讨论“Какая подруга тебе больше нравится?”(你更喜欢什么样的朋友?)时,关注同学们选择“Радость,Удача, Красота, Счастье, Доброта, Здоровье,Богатство”(快乐、成功、美貌、幸福、善良、健康、财富)中的哪一位朋友,分析其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做教材中第22 页第9 题时,可以让学生们表达对“Старый друг лучше новых двух.”(老 友 胜 新 朋。)的 理解,也可以适当地加一些俗语和谚语,如Друзья познаются в беде.(患难见知己。)Верному другу цены нет.(忠诚的朋友是无价之宝。)Не имей сто рублей, а имей сто друзей.(不要有一百卢布,而要有一百个朋友。)Человек без друзей – что дерево без корней.(人无 友 就 如 树 无 根。)Нет друга -ищи, нашёл-береги.(没有朋友要寻找,找到朋友要珍惜。)Дружбу за деньги не купишь.(金钱买不到友谊。)Один за всех, и все за одного.(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传授俄语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情景、图片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俄语、讲俄语的兴趣,在活动中不断的融入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朋友的重要及人们应该如何对待朋友,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三、结语
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真实的情境交际中构建出来的。《新课标》指出教材要以主题为引领,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活动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但是,有些俄语教师对《新课标》与俄语教材的解读缺乏重视,认为教书就是教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就是脱离教材进行纯粹的文字分析等。基于此,教师应在确定教学内容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运用教育学、语言学等知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教材。厘清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新课标是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因此,为了《新课标》精准落地,教师需要反复阅读和深入钻研俄语教材,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弄清教材逻辑结构和编排体系、教材的重难点及广度深度等,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也要积极预习,掌握主题意义、生词、难词等,发挥主体地位。先基于《新课标》分析教材后进行教材设计,有理有据灵活应用教材,可以切实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特色俄语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中学生俄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