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普通单元整体教学“六步法”
2023-12-11卢玉华
【摘要】本文以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介绍运用“六步法”对小学语文普通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备课的经验,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六步法” 普通单元 整体教学
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8-0115-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明确“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理念,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并建议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由此可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以“群”的形式推进教学,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的,因此必须以“群”的形式实施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提出,正好与课标中“群”的理念相一致。
单元整体教学,即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整体,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合设计,以联系、发展的教学观充分发挥和实现单元学习价值,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说,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开展整体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是相对以往的“单篇教学”而言的。因此,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组教学资源”为基本教学单位,在整合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及课外资源等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规划。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普通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以“双线”结构编排的单元称之为“普通单元”。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包含《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等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时,应把“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作为一组教学资源,围绕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主题进行整体研读、系统规划,而不能把单元的每个板块的内容割裂开来单独教学。
《2022年版语文课标》建构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使课标理念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落地。因此,备课的第一步是研读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2022年版语文课标》针对两个学习任务群及第二学段(3—4年级)特征,提出的整体要求是: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第二学段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通过研读课标对本年段学习任务群提出的要求可以知道,教师设计本单元整体教学备课内容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单元内各板块各自应侧重承担哪些具体的教学任务;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如何训练学生圈点、批注、提出问题的能力;四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研读教材,横向关联
备课的第二步是研读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分析各板块之间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内在关联,准确定位单元目标,统筹整合教学内容。首先,教师需要整体梳理单元里的所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口语交际《转述》、习作《我的乐园》和语文园地。《古诗词三首》描写的均是古代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与田园风光;《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获得想象的乐趣;《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口语交际《转述》创设了两个具体的情境,建议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获取、整合主要信息,进行转述。习作《我的乐园》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某个地方的快乐生活。其次,分析单元内各板块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在内容上的关联是“四篇课文緊紧围绕人文主题从‘乡村生活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彩,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使学生对乡村生活产生热爱与向往”。本单元在表达上的关联是“各个板块都是强化关键语句这一表达方法的”:《古诗词三首》通过课后习题提示“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乡下人家》借助气泡图点明抓结尾处关键句来体会课文情感;《天窗》除了用课后练习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句,还借助气泡图点明阅读时也需关注并理解藏在课文中的关键句;《三月桃花水》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口语交际《转述》训练学生通过倾听获取关键信息后进行有效转述的能力;习作《我的乐园》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中用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交流平台则启发学生比较课文关键语句的表达,梳理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三、研读学情,纵向关联
备课的第三步是研读学情。精准分析学情能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性。学情分析既是学习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梳理学生已学内容的有效途径,能帮助教师关联学生的认知和发展需求,优化并整合课时内容和课时量。教师可以从“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已具备的能力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三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笔者在实施本单元教学时,结合所教班级做了如下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为:(1)知道什么是一段话的关键语句;(2)知道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在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3)知道段落的关键句起到概括一段话意思的作用;(4)初步掌握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表达方法。
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基础:(1)词句理解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能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对句子有独特的见解。(2)朗读能力。大部分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合作学习能力。学生经过专门的学习方式训练,养成了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4)查找资料能力。学生查找、挑选资料的能力较强,基本上都懂得通过网络、图书、实践、询问父母等途径获取信息。(5)想象能力。大部分学生想象力较丰富,能够边阅读边想象具体的情境。(6)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强,表达清楚、自信大方、乐意表达。
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1)本班学生为城市学生,他们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景致有些陌生,要让他们从平凡的乡村生活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并不容易;(2)学生能找出段落的关键句,但是要找出篇章的关键语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立足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使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知识形成纵向联系,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分析学生已具有的能力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确保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针对困难找出对应的策略,在备课时有重点地进行思考。
四、单元规划,整体设计
《2022年版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教材通过“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的方式,将单元中看似割裂的课文、口语交际、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等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指向明确、内容融合的整体。统编教材的编排方式,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属性。
因此,备课的第四步是对整个单元的各个教学板块进行整体规划,在“双线”导向下,使板块与板块之间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形成一个整体,并基于“双线”视角,合理确定单元目标,预设分配各个板块的教学课时,进行适当的资料补充。通过对整个单元教学的规划,教师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心中有数。
例如,笔者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进行整体教学备课设计时,进行了如下单元规划(如表1)。
通过对单元的整体规划,教师对该单元的大目标有了清晰的方向,并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课时,使各个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同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丰富、更多维的资源系统,使得整个单元的教学形成一个系统。
五、课时规划,有序推进
在统整单元教学资源、依据“双线”制订了科学的单元教学目标、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后,第五步就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地分解到每一个板块的教学内容里,再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备课时,教师首先应明确目标体系及教材编排特点,做到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清楚这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正确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做到全局在胸,步步紧扣,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例如,笔者在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备课设计时,确定了如下各个内容板块的阶段目标(如表2)。
六、单元反思,探索改进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属于新生事物,坚持写单元教学反思,可以把自己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情况、突出亮点、存在问题、下一步设想等及时记录下来,帮助自己逐步形成成熟的、有效的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笔者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进行整体教学后,做了如下单元教学反思。
整体情况。本单元教学,能够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主题“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实施教学,每个板块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内容安排适当。授完课后,基本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没有出现时间不足的现象。授完课后,学生对本单元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掌握比以往的单篇课文教学更为牢固。
突出亮点。(1)教师通过设计课前语文实践活动,解决城市学生对乡村生活陌生的问题。教师通过信息技术2.0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走乡村,看乡村”,有效解决了“本班学生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景致有些陌生,从平凡的乡村生活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并不容易”的难题。(2)在“单元目标”导向下,教师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会有意识地朝着“单元目标”用力,从而使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非常突出。
存在问题。与以往的“单篇课文”备课相比,单元整体备课必须要找出单元内每一个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是备课的难点。由于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朝着“单元目标”用力,对于具体的每一个板块的“其他目标”反而不知如何确定。
下一步设想。继续关注单元整体教学备课,重点进行“单元目标”导向下合理确定课时目标的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就是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备课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小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单元目标,用心研究教学内容的整合点,合理分解单元目标,精心设计有关联性的教学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得到落实,最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培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析: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23-25.
[3]王丽玲.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23(16):77-82.
[4]孔江玲.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3(26):82-84.
[5]张常清.基于案例分析的小學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问题研究: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J].语文建设,2023(4):83.
[6]李红梅.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想和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30-31.
作者简介:卢玉华(1981— ),广西玉林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