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教材+”拓展方案研究
2023-12-11朱琳
【摘 要】作为主题式阅读的关键组成部分,主题拓展阅读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主题拓展阅读中,教师可采用教材+教材、教材+报刊、教材+网络、教材+小说等多种组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为教师提供更具体、更实用的主题拓展阅读实践指导,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拓展阅读;拓展方案;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2-0052-03
【作者简介】朱琳,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08)教师,高级教师。
主题式阅读是一种以遵循教材现有编排体例为前提,以主题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半径,以文本特质为基础,通过课堂精读、课堂泛读、课下独立自读等多元丰富的阅读实践,引领学生整体阅读多篇同题异质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方式。作为主题式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拓展阅读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笔者基于初中英语主题拓展阅读的实践,提出教材与教材、报刊、网络资源、推荐小说的四种组合,并将其总结为“教材+”的主题阅读拓展方案,旨在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增强其英语阅读能力。
一、主题拓展阅读资源的选取标准
在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时,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源,以确保资源的质量、适宜性和有效性。参考现有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阅读资源的选取评价指标。(见下页表1)
具体而言,在单元主题选择上,教师选取的拓展阅读资源应与教材单元的主题相一致,并能够对教材单元的主题进行深入拓展。在价值取向上,选取的资源应当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能够为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难易程度上,应当做到难度适宜,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在可读性上,选取的资源应当具有良好的可读性,语言表达流畅、清晰,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文章内容,不至于因语言障碍而影响主题的理解。在作品选择的维度上,应该做到多维度覆盖,资源应涵盖多个方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二、主题拓展阅读资源“+”的内涵
1.“教材+教材”,补充信息完善内容
在主题拓展阅读的实践中,“教材+教材”的类比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主题背后的多重层面,实现知识的丰富和深化。类比阅读是通过将不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在类比、分析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文章的不同风格,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主题的不同维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2 Reading部分School lives后,对于英美等国的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有一定了解。教师可引入阅读校本材料《剑桥新思维英语》(剑桥大学出版社,下同)Book 1 Unit 1 School clubs这篇课文,与教材文本相比,这篇文章主要聚焦school clubs。学生将这两个单元的阅读文本结合起来学习,从面到点,从语言到内容,从整体到局部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在实施“教材+教材”的类比阅读策略时,教师需要仔细选择与主教材相衔接的辅助教材,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确保拓展阅读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要求。
2.“教材+报刊”,丰富内涵拓宽视野
“教材+报刊”是主题拓展阅读中的另一种重要策略,引入报刊文章作为拓展閱读材料,可以丰富主题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其阅读素养,有助于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培养他们对时事和社会话题的关注,深入了解主题的不同角度和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获取能力。
以Book 2 Unit 9 Memory: Your brain is like a muscle为例,文中提出了提升记忆力的七种方法,但均停留在浅层和较基础的介绍层面,没有过多过细的、更为科学性的阐述。这节课设计的读后活动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记忆力的因素,谈一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科和内容运用的记忆方法,并给出建议。学生有不少想法,但语言比较贫乏,观点或建议也过于泛化。因此,笔者引入英文报刊的两篇文章,一篇是Preserving Your Memory,介绍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注意力;另一篇是Memory Master,介绍江苏省海门中学的倪梓强同学如何通过刻苦训练成为记忆大师的故事。这些文本既有学生熟悉的说明文体裁,也有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写照,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为展开话题深入讨论提供了语言支持。
教师在选择报刊文章时应注意语言难度和文化背景,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深入讨论主题,实现教材与报刊之间的有机结合,丰富主题的内涵。
3.“教材+网络资源”,延伸阅读提升能力
网络资源以其多媒体形式和广泛的知识覆盖范围,成为拓展阅读资源的重要来源,“教材+网络资源”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实施“教材+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挑选与教材主题相关的在线文章、视频、课程等资源,涵盖多个维度,包括不同观点、文化差异和各种内容形式。
例如,学生在学习Book 2 Unit 7 A flying disaster这篇文章时,从蝗虫的生活习性、出没区域、对庄稼的破坏三个方面了解了沙漠蝗虫的危害。同时,学生也提出了若干疑问。比如,文中说蝗虫“do things alone”, “live on its own and eat on its own”,可为什么又会“get together in swarms”?蝗虫对庄稼带来如此可怕的损害,为什么世界各地不采取有效措施来消灭他们?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笔者和备课组教师们搜索了网络资源,选择了相关拓展阅读材料Ten Facts Everyone Must Know About the Terrifying Locust Plague。这篇文章解答了学生之前的诸多疑问,对教材文本中一带而过的很多细节均有详细的解释。文章很长,词汇也偏难,考虑到教学课时安排和学生接受能力,笔者对文章进行了适当改动和删减,保留了一些与教材意思接近但更地道的表述。
在选择网络资源时,教师需确保其质量和适宜性。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教授有效的搜索技巧和信息鉴别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准确、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信息。
4.“教材+推荐小说”,赏析阅读引发共鸣
在实施“教材+推荐小说”的模式时,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主题相关的经典原版小说。这些小说可以与教材主题相互呼应,拓展主题的内涵。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主题,领悟人物的情感变化、道德取向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觀,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培养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Book 1 Unit 10中 Jungle survival的一节阅读教学公开课为例,阅读文本主人公是17岁的女孩Juliane,这个单元的大标题是Dont give up。授课教师在教学时选取了Juliane成年后的著作When I Fell From the Sky,并截取其中的片段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教师依据小说the Before, the Crash和the After三个板块的内容,分别与课文进行匹配,选取三段原文给学生赏析。比如课本对于飞机失事后Juliane坠入丛林有一小段动作描写,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小说相关节选:I open my eyes, and its immediately clear to me what has happened: I was in a plane crash and am now in the middle of the jungle... I become aware that Im alone. My mother, who was just sitting next to me, is gone. Her seat is empty... I feel helpless and utterly alone.小说原文的第一人称叙述以及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是课文中所没有的,作者的真情实感给读者以更强的冲击力。
原版小说的语言和结构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教师可以解释关键词汇、句子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指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兼顾不同语言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霞.初中英语主题式阅读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37(9):36-40.
[2]康红兵.主题引领的“1+N”英语拓展阅读[J].教学与管理,2020(19):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