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探索“五育并举”
2023-12-11刘京玲
刘京玲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深入理解“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并科学地将其融入其中。
通过分析“五育并举”的要求和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体架构具备一中心、三层次和五领域的特点。
一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三层次,即个体、群体、全体;五领域,即基于素质教育指导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在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的“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明确育人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情,构建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并科学实施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
一、德育为先,提升道德修养
欲践行“五育并举”,就要做到德育为先,教师需要广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并通过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讲解植树的意义和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着手,让学生深刻感受课文中的思想,培养良好的保护环境的观念,产生对邓小平爷爷的敬仰之情。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全文,重点分析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帮助学生克服朗读的难点。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学生能够体会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愿望。
然后,教师可以展示沙漠和绿洲的对比图,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生活的地方。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能够明白绿洲象征着生命,而沙漠因缺少绿洲而显得荒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并联系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把树苗扶正”的动作,利用重点词句教学法,教育学生理解邓小平爷爷“多种树,美化家园”的意愿,让他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内树木的分布情况。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能够从整体角度感知文本,提升道德修养,并深刻理解植树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智育为基,启迪学生思维
智育是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智育是“五育”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以赵州桥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开展科学分析、生活联系实际、口语交际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智育水平,提升思维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赵州桥所处的地点、桥名的由来、设计建造者与建造年代等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赵州桥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如何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全文,激发他们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的欲望。
针对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扶放结合法”,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主找出与赵州桥相关的数据,并分析相关设计的优势,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智育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列举本土的知名桥梁,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思考体会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理解赵州桥和本土知名桥梁作为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体育为本,提高身心素质
强健的体魄和心理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记,并且可以在课后组织郊游,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怀,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首先,展示金華双龙洞的美景图片,并播放文旅宣传视频,借助教学资料创造真实情境,使学生沉浸于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然后,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旅行经历,读课文,将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整理出来,感受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爬山、观景、拍照,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山水描写,让学生理解叶圣陶观察双龙洞的方式和表达方法。最后,鼓励学生简明扼要地总结郊游活动,写一篇“游记”,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称赞他们恰到好处的用词,纠正过于夸张的描写。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科学利用休息时间去欣赏祖国的山川,提高身心素质,培养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为重,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是审美教育,被蔡元培先生比作“人的神经系统”。坚持重视美育,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可以通过传递情感、渗透思想的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辨别是非和美丑。
在讲解《牧场之国》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文本意境和语言美感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味,体验课文中荷兰美丽的田园风景,提升审美素养。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感情、大声地朗读课文,并阐述自己对“荷兰”这个词的印象,选择相关的句子进行品味,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初步理解课文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然后,教师可利用预先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荷兰这个国家,让学生根据“膘肥体壮、辽阔无垠、仪态端庄、悠然自得”等词语来欣赏课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感受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了解“牧场之国”这个称号的由来。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融入不同的文字和句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蓝天、白云和成群的牛羊,描绘出美丽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图画,再次品味课文中四次提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客观描述景色之美,切实提高审美能力。
五、劳育为荣,深化教学效果
劳动教育是“五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以及深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讲解《腊八粥》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等粥”和“吃粥”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与家长一起制作美食,体验劳动的成就感。教师可以以学生喜欢的美食作为共同话题,引出“腊八粥”,并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制粥”的步骤,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物性格特点的描写方式,包括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然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劳动任务,鼓励学生向家长请教传统节日的习俗知识,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腊八粥”,详细记录制作步骤和“等粥”的心情。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劳动记录卡在课堂上讲解《腊八粥》中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原因,并表扬学生的劳动行为,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积累丰富的劳动经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通过将“五育”思想融入实践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教师应该致力于挖掘语文教材、课程资源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育人要素,科学整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