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2023-12-11曹鹤玲王兆龙邓淼磊秦瑶
曹鹤玲 王兆龙 邓淼磊 秦瑶
摘 要:新時代科技革命的到来,高新产业的变革与基础产业的升级,使得新工科建设需要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战略部署,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大学校园更应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基础准备与学习预热。计算机专业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起来的学科,更应在新工科建设中得到新的提升,为广大学子教授新的思想与知识。只有新学科建设而缺乏老师与学生自身的精神建设,也无法让专业知识得到更好地吸收与应用。因此,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提高广大教师与学子的精神素养,让知识与精神同步提升,为应对新的挑战共同添力,戮力同心,冲出困局。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86
为应对新发展时期的各种挑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新工科建设的开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其中河南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行动:2018年,河南省多高校新增了169个本科专业。其中,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许昌学院、郑州轻工学院等21所本科院校都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而周口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则增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则增加了“信息安全”专业。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利用复合手段去施行:首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其中含有标准知识、价值观念等。要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与思想观念。
1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意义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已经重新开展与布局了新的学科方向与培养计划,计算机专业破除原本教学滞后的现状,为迎接时代的大发展,传授广大计算机学子更贴合现状的知识,树立新时代的知识标杆。
1.1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
我们教师团队在施行“课程思政”教育前,首先要明确一个重要观念: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缺乏学生根基便无法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德树人的基本目的。在学生本位的缺失之下,就如枪失了准星,弓失了靶子,毫无作用可言。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学生本位的重要性,要明确学生要求,了解学生需要,到学生群体中体会学生生活,知晓学生思想,只有这样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选择发展方向与发展力度。
怎么更好地展现“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果,应该从以下方面评估:要评估教学知识与个人品德和国家荣辱观的结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培养一批又一批时代新人,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把知识为人民为国家造福作贡献的观念。
1.2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模式。针对学生的性格与喜好分析,单独开展“思政教育”便会显得单调枯燥,让学生觉得是单纯的说教而不会上升到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层面。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思政的载体,在大学校园里,课堂便是随处可见的传播途径,因此“课程思政”利用“课程+思政教育”的模式,寓教于学,在教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1.3 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
课程思政除了完成“育德育人”的本身任务,又因为其立体多元的特质,需要达到联合多方培养计划过程,让其形成合力,更加高效科学地完成学生培养方案。课堂知识的接受、人生价值观念的培养、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这三方面共同达成学生的成长,而在以往的培养过程中,因为三方各自独立进行,未能形成合力,造成培养计划施行混乱,学生也无法抓住重点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因此,“课程思政”能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学生培养,发挥“课程思政”应有作用。
1.4 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国外的有益做法可以借鉴,但是从根本上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体系涉及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管理体系等,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课程思政正是要立足于构绘这样一个育人蓝图,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2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面临的困境
2.1 “课程思政”实施前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现象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已经在各行各业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各行各业均有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建设,其原因便是众多高校培养出的众多计算机专业人才,但并非所有高校毕业生都会进入正规企业或者机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作用。据官方调查,除了电信诈骗这种传统诈骗手段,具有极高专业知识储备的诈骗团伙又把手伸向了网络诈骗领域,通过验证码、网页链接等方式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及账户密码,盗取账户余额或者泄露用户私密信息,让广大网络用户损失惨重。因此,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开展,对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整体素养培育尤其关键。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要在潜移默化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结果,提高专业人才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素养,进入社会后把知识用在正道,用来造福人民与国家。
2.2 “课程思政“理念明确的广度问题亟待解决
一直以来,“课程思政”的重要影响和重要作用都不被广大学生所重视,只简单在教师与管理层之间循环教导,缺乏学生根基便无法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德树人的基本目的。在学生本位的缺失之下,就如枪失了准星,弓失了靶子,毫无作用可言。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学生本位的重要性,始终把重要目标对准学生群体,明确学生要求,了解学生需要,到学生群体中体会学生生活,知晓学生思想,这样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选择发展方向与发展力度,在新工科开展的前提下,利用课程思政的渗透作用,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培养成知识信念具备的新群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
以Java课程设计为例,我们摒弃原有模式,通过建立校外企业指导导师、网上对接客户需求、分工对接不同模块、模仿互联网公司小组模式这3个方面提出策略进行研究。具体策略如下。
3.1 发展校外企业指导导师
在原本的大作业和毕设模式下,学生的任务需求及任务进度由专业老师一人负责对接,从开题、项目需求分析等均在校园内进行,缺少市场经验与市场生存环境的调查,最终做出的课程设计或者大作业,也可能无法针对市场痛点或者顺应时代需要,既无法体现新工科的新,也无法展现“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
为此,我们引进校外导师模式,从互联网公司中聘请网络产品经理或者技术总监对学生进行指导,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应用大学教授的专业知识去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使得毕业设计或者大作业更符合市场生存规则,而并非只能看没有实际用处的“花瓶”。我们把市场的价值引入到作业课程中去,本身便是践行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引领工科专业更贴合实际发展,而并非停留在书本大学课堂上的标准知识模式。当我们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看待课程设计时,我们也是在顺应着时代的发展看待问题:市场需要这个功能,便是在这个时代发展中需要这个功能,国家社会正常运转需要这个功能的参与,这便从侧面践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我们抛弃原先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实行以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利用的方法,教书育人以参与市场运行,而并非只懂得课本知识的“书呆子”,达到立德树人最终目的。通过此种教学策略的改进,我们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新工科为背景,极大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
3.2 实際网上对接客户需求
基础上,除了接受校外企业导师的市场化思维指导,更有效且更直接的方式便是学生与虚拟客户的直接对话。模拟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一职的作用,直接与客户对话,分析客户需求,并在不断的需求改变中改变产品的特性,增加课程设计中的功能侧重点。
在体验与虚拟客户对接的过程中,有一个重点是需要学生重新学习的,也是在新工科要求之下更贴合时代更贴合实际的过程:业务方通常都没有互联网之类的经验,提的都是比较直接的需求;业务方不会把需求提干净,通常都需要扮演产品经理一职的学生去慢慢引导他们;业务方通常是不会提出关于产品基础架构的需求的,这些都是需要产品经理规划好,如有需要他们参与及输出的内容,需要及时提出,不然会造成基础架构有问题,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
通过与虚拟客户沟通需求这一过程,使我们的课程设计或者大作业更加真实化,更加贴合市场生产规范,让广大学子提前接触到行业模式,有利于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改进发展。在尊重市场尊重客户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导向,更加贴合“课程思政”的要求模式。通过此种教学策略的改进,我们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新工科为背景,极大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
3.3 分工对接模块
课程设计完成过程中,学生要完成整个课程设计的工作,造成了“样样做,样样模糊”的现象,学生不知道在一个产品开发过程中要用一个模块怎么对接下一个相邻功能或者工期的模块,若一直以一种完成一个模块再进行下一个模块开发的模式进行开发,学生便不会拥有一种合作模块的开发思维。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要求下,我们更改为分工对接模块,在新工科模式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能力;通过“课程思政”的发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4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打造广覆盖、全渗透的“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教育实效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目标任务相比,课程思政当下面临的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孤岛效应”:专业教育常常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客观、中立,完成学生知识目标的传授,忽视或无法达到高层次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如果我们对课程思政存在认识片面化、简单相加的“课程+思政”、生硬楔入的家国情怀和主流价值等问题,致使“两层皮”现象突出。因此,需深谙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正视现实困境,把握“破冰”要素,探析基本教育维度,找准实施路径,使得各类课程守好渠、种好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稳步持续推进“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3]夏小云,李绍燕,朱蓉,等.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08):7578.
[4]王建东,邹惠.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J].福建电脑,2020,36(11):184185.
[5]钟妮.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5):266268.
[6]龚津南.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学科前沿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体会——以计算机视觉为例.大学,2020,(12):3435.
[7]潘显民,万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1,13(05):120125.
[8]王海燕,彭旭东,王成霞.新工科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2,(09):8184.
[9]罗莉霞.新工科背景下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林区教学,2021,(12):2528.
[10]龚津南.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学科前沿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体会——以计算机视觉为例[J].大学,2020,(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