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形态重塑研究
2023-12-11王丽丽
王丽丽
摘 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形态重塑进行研究,提出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需以教学形态重塑为抓手,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完善教育教学场域、重构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推进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及学习者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氛围的营造,才能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升级,引领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形态;重塑;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63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出台,职业教育进入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迈进的关键期,“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需以推进“三教”改革为宗旨、以教学形态重塑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只有以职业生成教育思维重塑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和师生角色,让学生在生产中掌握技能,在工作中涵养工匠精神,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1 教学形态的概念界定
教学形态的概念迄今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定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从广泛的角度认为教学形态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或教学行为的总称;也有学者将教学形态视同为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还有学者将其视为教学者特有的教学行为,反映出教学者本身特有的人格特质和教育哲学。
国外学者康弟(G.L. Conti)曾将各类教学形态的意义归为4类,即外在的教师特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或策略、与学习形态相配合并与教师如何学习有关等。教学形态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主张。阮祖里(J.S. Renzulli)和史密斯(L.H. Smith)將教学形态分为4种类型,包括9种教学方法,具体体现为鼓励学生一起工作、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等。邓恩等人(R. Dunn & K.J. Dunn)则将教学形态区分为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学生分组、空间设计、教学环境、评量技巧、教师哲学、教学特性及学生偏好等几种。康富尔德等人(Ablert and Judith Canfield)则将教学形态分为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结果的影响等四部分。崔西(S.J. Tracy)将教学形态分为教师中心及学生中心二大类。
国内学者也对教学形态的概念有一定的研究和界定。蒋洪兴认为,教学形态是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特征。邵志明认为,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各种相关要素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特征,也可称为“教学态势”。单新涛认为,教学时空的交织可形成同位同步型教学、同位异步型教学、异位同步型教学和异位异步型教学4种基本的教学形态。黄湖认为,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空间与教学过程等要素的不同组合是教学形态的重要体现。总言之,教学形态指在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目标、环境、主体、过程等要素的综合体系。它是一个系统,具有联动性等特征,可根据不同的、特定的教学活动,对上述各要素进行多维度的排列组合,为全体师生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教学具有就业性与实践性的类型特点,教学形态重塑是职业教育变革与创新的迫切需求。教学形态重塑是指随着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出现,教育技术手段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及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学习者为主体的体验式氛围学习的要求,教学手段、教学主体、教学场域等出现的一系列变革,从而使教学形态呈现出的新的特色转型。
2 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重塑
“云大智物”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引领时代潮流,也带来了各类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交互性成为教学主体的主要需求,参与性成为教学空间的必然要求。重塑职业教育新型教学形态,既能充分响应产业发展需求,又便于分类分层施教,调动师生参与教和学的积极性,并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1 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
教育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出现了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如近年来职业教育从“教”的角度出发强调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理念,而从“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生成性教育理念”。
2.1.1 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理念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人力结构的问题,产教融合为缓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矛盾提供了新思路。职业教育需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并适应产业需求采用丰富的教学形态,通过“订单班”“工坊班”“现代学徒制班”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开展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探索并实践出一条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满足学生发展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
2.1.2 生成性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对所谓“本质”的遵循和结果的追求,导致教育丧失了过程的创新与价值,沦为“去过程化,去个体化”的“训练”。而生成性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基础,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处于生成的教学(学习)情景中,教与学的进行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非预设性作为教学(学习)目标的起点,以交互性作为教学(学习)主体的着力点、以参与性作为教学(学习)空间的联结点的新型教学(学习)形态。以职业生成教育思维重塑教学过程和师生角色,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
2.2 教学场域的变化
教学场域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学生围绕着教学或学习内容的产生和传递而存在的一种客观关系网络。教学场域的变化给教学形态的转变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拓展可能和丰富的实现支撑。
2.2.1 混合式立体化教学场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场域的多维空间性转变成为可能,借助信息化手段,校企云课堂、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资源等被广泛使用,立体化构建起更多的教学场域空间。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建立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通过随时、随地可获取学习信息和资源的泛在学习技术,利用智慧教室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支持智慧的教与学,从而构建混合式立体化教学场域,构筑教与学活动的新生态,重构教学与学习的空间。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为确保“停课不停学”,通过信息化构建一个师生交互成长发展的教学与学习场域模型,有效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教学效能的优化。
2.2.2 体验式氛围化教学场域
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为我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引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按照职场情境和生产业态引入真实设备、真实产品、真实企业管理模式,打造实景化、开放式、多功能全真型实习实训基地,讲台搬到生产线上,突破传统教学特定时间和固定场域的局限,通过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对接专业能力挖掘遴选生产性项目,对接岗位能力组织实施生产性教学,使得教学场域走向情境化、趋向真实感,按照生产经营任务进度要求和岗位工作任务特点重构教学形态,实施岗课融创融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岗位能力,涵养工匠精神、劳动素养、创新能力、质量意识。
2.3 教学内容的重构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双方传递的主要信息。鉴于职业教育需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及指定行业特定岗位的工作需求,教学内容需基于产业发展的动态关系呈现出项目式、模块化结构,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使得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成为主体内容,并通过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来实现。
2.3.1 围绕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模块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模块设计,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互支撑,共同完成培养目标。一方面,基于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教学模块的设计应充分突显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贯彻“应用型”、 “复合型”等核心教育理念。按照企业生产经营需求进行教学化改造和模块化设计,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应结合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模块设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甚至跨学科课程模块根据专业培养需求有机结合,每一模块由一个教师承担所有教学任务,不同教师负责不同模块的教学,从而互相支持、层次递进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2.3.2 针对就业方向设计教学模块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满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因此,针对就业方向设计教学模块,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等。通过将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模块化教学,结合地方产业特点与发展定位,让行业企业深入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来,校、行、企共同组成教学团队,设置模块化教学目标,动态化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定多元化考核评估体系,坚持以就业质量提升为导向,形成多方协作的育人格局,实现专业与地方经济产业紧密对接,促进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格局的实现。
2.4 教学模式的变更
培养高技能人才急需创新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项目式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教学模式,更突出专业特色,更契合产业需求,更有利于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4.1 根据企业真实工作进行项目设计
将教学场景与企业真实工作进行对接,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岗位关键能力,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商定课程培养需适应的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课堂,通过模块化的任务设计,指导学生确定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到组织项目实施,完成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学生可以了解并把握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执行力、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4.2 通过师生共同实施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模式的变更一方面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思维与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老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岗位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双师”标准。教师需要依据行业标准构建教学项目或任务模块,并围绕项目或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进行分模块的教师团队任务分工,通过支持、建议和指导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习。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三方面的结论与建议:
(1)教学形态重塑是职业教育变革与创新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教学是依照职业岗位需要并按照职业或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职业教育教学具有就业性与实践性的类型特点,需要借鉴多种教学模式呈现其教学形态,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形态重塑是对类型教育视野下教学模式的格局转向和意蕴外延的重要表达。
(2)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态的重塑贯穿始终,而通過创新引入教学形态重塑,离不开教师的自我革命、高质量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也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积极参与,通过“企业出题、高等职业院校应答”的形式激发企业参与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倒逼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才能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一体化培养,最终促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3)伴随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场域的变化及教学内容的重构均会促使教学形态重塑行为的产生,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塑造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添洲.教材教法 发展与革新[M].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2223.
[2]蒋洪兴.从教学模式、教学课型到教学形态——新常态背景下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2015,(31):2830.
[3]邵志明.类型教育视野下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机理嬗变、要素表征与发展支持[J].教育与职业,2021,(15):6872.
[4]单新涛.后疫情背景下教学形态变革的时空审思[J].当代教育科学,2021(4):1420.
[5]黄湖.学习化社会视域下教学形态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6]刘洋溪,钱梦婷,吴南中.智能时代学校教学形态的变革——基于生成性教学的实践审思[J/OL].当代教育论坛,17[20220207].
[7]袁德亮.生成性思维及其对教师育人观念的诉求[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3234.
[8]孙兆刚.论生成性化学教学的课堂诉求[J].教学与管理,2010,(19):7172.
[9]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03):7072.
[10]李燕.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深度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2):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