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研究

2023-12-11邓禄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思政课工匠精神教学研究

邓禄

摘 要: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育人资源,在思政课中发挥好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既有利于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又有利于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还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找到人生新航向。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依托工匠精神,挖掘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政课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35

0 引言

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给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时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一重要指示也为当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即培养出一批批适应我国发展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发挥好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领。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将工匠精神紧密地融入到课程建设中来,不断找到二者在育人目标、内容、功能上的一致性,让思政课成为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课程,这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所需,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职责使命。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工匠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其内涵也会对不同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进入新时代以来,“工匠精神”一词被多次提出,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2017年10月,“工匠精神”也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将工匠精神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概括既凸显出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彰显出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遵循,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首先,工匠精神表现为执着专注的敬业品质。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敬业是指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行业和具体的工作拥有极大认同和热情的前提下,“择一事终一生”,始终在行业中保持砥砺奋进、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职业态度,且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也能始终坚持初心与使命,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地坚定信念,努力地追求个人的职业理想。而敬业精神也内在地包含了以下的要求:一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其视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场所;二要始终保持勤勉努力,将满腔的工作热情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三要自律修身,不仅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遵守职业纪律,也要优化职业作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其次,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精益求精,艺无止境”就是指将本来就很出色的事物打造得更加完美,它的背后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目标的极致追求,也体现着对更高层次境界的憧憬与向往。在中国千百年来的手工艺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不断地练就精湛的技能,尝试组合不同的材料,升级制作产品的工具,并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本着将每一道工序都研究透彻,将每一项技能都熟练掌握,将每一个产品都做到完美的执着精神,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成果,逐步地实现自我职业的跨越式发展。

再次,工匠精神表现为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亦必成于细。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即使是再细微细小之处也毫不马虎,这是一名合格的工匠应具备的职业态度。正如打磨一件精致的作品,既需要工匠们有将事物打造得近乎完美的执着信念和坚强决心,也需要工匠们坚守高标准和严要求,时刻保证工作的专注力,丝毫不打折扣地去执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细节和精度的把控中。千百年来,工匠们正是因为有着这种近乎严苛的职业态度,才能使得中国的手工艺品,如丝绸、瓷器等远销海外,名扬天下,在新时代,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才能使我们在制造领域打造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提升国家生产制造水平。

最后,工匠精神表现为追求卓越的创新实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行业是否卓越的标准就在于能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而创新既是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在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各项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各种产品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一成不变就是在原地踏步。工匠们常常处在行业生产的一线,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更敏锐的察觉,他们的创新意识更强,创新理念也更靠近行业前沿,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精进不休、力求突破,常常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找寻灵感,也在行业交流中碰撞火花,从而不断地打造出符合时代需要和引领行业未来的卓越产品,为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贡献着全部力量。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意义

2.1 有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建设一支规模宏大、技能优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既是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需要,也是職业教育对接国家培养技能人才战略的现实需要。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当中,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弘扬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担当,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更加坚定劳动报国、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信念。运用工匠精神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进行培育,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品格,激励更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2.2 有利于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

思政课是一门吸收借鉴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不断地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拓展课程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和吸引力,真正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提效。“工匠精神适用范围的扩大和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功能使命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了天然合理性和内在契合性。”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挖掘出工匠精神的优秀案例,讲述好新时代大国工匠的人物事迹和优秀的工匠故事,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也有利于探索出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打造出更丰富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平台,例如,搭建工匠精神的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实时利用,将网络化教学作为工匠培育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评价手段之一,使得思政课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2.3 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找到人生新航向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入学分数也普遍偏低,他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很高,又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久而久之,就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受社会消极风气的影响,变得“佛系”“躺平”,丧失了信心,缺少了奋斗的动力,对未来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不断加强和深化工匠精神在思政课中的融入与应用,定位于职业教育的时代坐标,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明白精彩的人生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拼搏奋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而得来的,即使遇到一时的挫折,如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也一样会大有作为。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不断契合于思政课的建设中,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让他们在担当起国家与民族希望的过程中找准航向、扬帆起航。

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导致工匠精神与各门课程的融入方式存在不同,各门课程之间仍有值得相互借鉴的共性之处。本文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探究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相融合的实践途径。

3.1 依托工匠精神,优化思政课建设思路

首先,课程建设者要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谋划,建立健全相关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从全局角度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进行分析,根據目前工匠精神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对教学结构进行统筹设计和安排,并施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

其次,要在工匠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开设单独的工匠精神教学模块,突出工匠精神在课程内容中的占比,并结合当下的热点人物事件,凸显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工匠精神的教育导向作用更加明确。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项目,推动教育从理论向实践方向转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学生的个人能力。

最后,要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重考核标准,综合评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工匠精神内化的实际情况,找出当前工匠精神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的不足之处,不断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反思和完善。

3.2 讲好工匠故事,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要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进思政课,首先就要将其融入进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思政课教师们应围绕着工匠精神,挖掘出大量的关于优秀工匠的鲜活事例,讲好工匠故事。比如在讲述第一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时,可以通过讲述“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先后参与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办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检验鉴定的过程中,没有丝毫差错,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的事迹,以他大国工匠,始于精微的精神品质来引导大学生要认真对待职业生涯中的每一项工作,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比如在讲述第五章恪守职业道德时,可以讲述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爱国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守行业一线,攻克了数百项焊接技术难关,练就了一身“真功夫”,以他终日奋斗在焊接的高温火花中,只为给我国焊接事业贡献力量的高尚职业道德来使得大学生明白平凡孕育伟大,成功在于奉献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通过一系列工匠故事的讲述,使大学生们在充分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新知识、新理论与新思想。

3.3 基于工匠精神,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

“工匠精神作为手工业发展的精神产物,本质上是社会实践的成果,有着明确的实践指向。”在讲好工匠故事的基础上,应不断地创新工匠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方式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突破现存的思政课教学的薄弱瓶颈。

一是要建设开放性的思政课堂。邀请优秀校友和企业中的工匠、技术能手、劳动模范来到课堂中,与思政课专任教师组成“理论+实践”的教学搭档,既可以将行业、企业中关于工匠精神的优质资源转换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素材,也可以拉近同学们与行业一线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的同时接触到行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在提升思想的同时开阔了眼界,让同学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

二是要重视情景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灵活和多样,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通过选取体现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采取小组讨论、主题演讲、快问快答等方式,使教学活动多元化;通过情景介绍、情景解说、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兴趣;通过校企合作、参观走访、实地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潜心钻研的决心,在学生心中树立职业榜样,增强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3.4 立足工匠精神,开展思政课教学评价

一是要在课前开展学情分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一学生入学的第一门思政课,对他们进行课前的“摸底”是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问卷星等软件开展调查问卷、头脑风暴、摸底测试等活动,摸清大一新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安排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二是要在课中进行过程评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采用累积积分制,既要重视学生在理论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也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课堂上所展现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风范,可以让学生亲手展示自己制作的小零件、小工具,并分享在制作过程中的小经验和小心得,通过对他们课堂表现的累计计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将工匠精神与课堂学习有效融合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们在不断增强获得感的过程中交流经验、增长才干。

三是要在课后进行结果评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综合考评学生在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上对于工匠精神的学习情况,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工匠精神是否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扩大结果评价的主体范围,构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更公平,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全面、合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既能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也能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在思想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锤炼职业品格,增强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也可以激发大学生不断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并在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成就自己的出彩人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N].人民日报,20220428(1).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60318(1).

[3]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2).

[4]朱志永.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的内涵与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1(05):4348.

[5]张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4952.

猜你喜欢

思政课工匠精神教学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