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2023-12-11
2023年12月6日,江苏南京,以“智改数转网联 数实融合创新”为主题的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大会为期3天,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家展商参展,展示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落实中央银行独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增强中央银行财务实力,为依法履职提供坚实支撑。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中国征信市场发展。
“虽然上半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打得很好,但是决定胜负的还在于以智能汽车发展为代表的下半场竞争。”近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23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总量和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将成为转型成功的标志。不过,对于智能汽车如何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谋划。苗圩分享了几组数据。2017年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只有77.7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到了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2022年达到了28.2%,提前三年超过了“十四五”预定的20%的目标,2023年预计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苗圩认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23年上半年销量达到598.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4%,市场份额达到了53.1%。“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超过国外品牌的乘用车销量,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外汽车品牌长期占据着中国市场的乘用车主体地位的格局。”苗圩表示,“虽然上半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打得很好,但是决定胜负的还在于以智能汽车发展为代表的下半场竞争。”
12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推进中央企业巡视整改专项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召开,全面部署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治理和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会议强调,聚焦“四个领域”,即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坚决防范化解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同时,要全面研判企业金融板块整体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风险一旦露头就要果断出手将其消灭在萌芽、阻断在早期,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会议要求,要强化组织落实,高质量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分别专门成立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把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评、董事会工作评价以及巡视巡察等重要内容,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形成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强大合力。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坚守发展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监管力度,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業,着力严控增量,切实优化存量,立足发展与企业产业特点相符合、主业需求相配套的金融业务,提高为主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占比,提升服务主业实业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因企施策、规范运作,深入摸清不同行业企业金融业务作用发挥、发展质效、风险状况等情况,把金融资源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特别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要坚持强化监管、严防风险,抓紧完善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机制,健全从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到金融子企业的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动态监管,加强日常监测,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增强监管的威慑力,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2月4日,COMEX黄金期货一度站上每盎司2150美元关口,现货黄金涨至每盎司2146.87美元,均创历史新高。除了普通投资者抢购黄金外,黄金的一大买家就是各国央行。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2023年前9个月,各国央行一直在增加黄金持有量,这也是金价走高的催化剂。前三个季度,各国央行共计购买了大约800吨黄金,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世界黄金协会近期的调查还显示,24%的央行打算在未来12个月继续增加黄金储备。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2023年统计数据,中国10月末黄金储备报7120万盎司,环比增加74万盎司,为连续第12个月增加。据媒体报道,金价创新高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美联储降息预期是关键原因,如今地缘冲突的影响力已大幅弱化。金价目前的大涨是由于市场对于未来降息的预期造成的,未来降息预期导致收益率大幅下跌,从而支持了金价。
12月5日,中诚信国际发布公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等级AA+g ,评级展望为稳定。中证鹏元国际同日发布报告认为:“鉴于中国有充足的空间和有效的政策应对记录,我们对中国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有较大的信心,我们相信中国的财政实力和外部头寸将仍然保持强劲。”中诚信国际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5.3%,2024年经济增长或仍将达5%左右。中诚信国际认为,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预期有多重支撑:首先是拖累因素的减轻。在房地产政策调整与支持下,2024年房地产投资或将跌幅收窄,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拖累将有所减轻。鉴于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以及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稳外贸政策的支撑,中国出口金额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其次是经济韧性的支撑。2020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始终保持较强韧性,特别是以装备制造业所代表的经济新动能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与带动作用,居民部门超额储蓄的释放也能对终端消费的改善形成推动作用。再次是政策空间的托底。此前中国逆周期调整措施相对审慎,当前中国仍有相对充足的政策调整空间。货币政策宽货币与宽信用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呵护以及较低利率的融资环境。财政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大支出力度,推动经济在投资、消费以及产业各领域加快修复节奏,其中10月份中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额度,考虑支出节奏及财政乘数,约可拉动2024年GDP增长0.6至0.8个百分点。中证鹏元国际认为,中国经济韧性较强,继续稳步复苏。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实际GDP将增长5.4%,高于官方5%的经济增长目标。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内生动能将更加明显,短期内将呈现出“消费为主、投资趋稳、出口恢复”的趋势特征。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7%,2026 年之前平均为 4.6%。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在面临挑战时仍然可以保持相对强劲增长。
对于债务风险,中诚信国际认为,尽管四季度万亿国债的增发致使2023年政府财政赤字有所扩大,中国一般政府债务负担有所抬升,但2023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万亿国债增发亦将为地方腾出一定的可支配财政空间,对投资及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诚信国际认为,在地方财政“减收增支”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万亿国债将全部转移地方使用并由中央还本付息,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刚性支出压力,腾挪资金弥补其他领域融资缺口,一定程度上遏制地方过度举债意愿及隐性债务再度扩张,也能与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形成合力,为“一揽子化债”提供更多空间,更好的平衡化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受益于便捷的融资渠道,中国债务偿付能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一般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维持在8%以下,与同级别的国家实力相当。另外,国内较高储蓄率和以内债为主的债务结构也支持了其整体较强的财政实力。目前来看,中国有充足的财政空间控制债务风险的上升。中证鹏元国际同样认为,中国政府债务负担整体可控,处于适中水平。截至2022年底,中国一般政府债务净额占GDP比率为46.2%,该比率在全球范围来看并不高,表明中国政府债务负担仍处于适中水平。尽管在过去三年中国的财政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但是当前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仍然在可控范围。近期,中央坚决表明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从近期政府连续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对控制广义政府债务(含或有负债)的决心和力度很大,有望遏制地方政府债务继续上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从长期来看,这对整个中国财政体系是有利的。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政府财政实力也有望逐步改善。
外债方面,中诚信国际指出,2023年以来受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不足及全球产业链调整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集体走弱,中国同期出口表现仍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较坚实的产业链基础、较强的生产供应能力、产业结构升级下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仍将对中国未来的贸易顺差提供支撑。同时,中国外债敞口仍有限且外部融资实力很强。中证鹏元国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净债权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其外债负担非常低。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足以帮助其抵御外部金融风险。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表现在其对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仍属稳健,其经常账户余额持续保持盈余状态。与此同时,中国的净国际投资头寸(表现强劲,占2022年经常账户支出的71.3%。人民币在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使用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外部融资实力。鉴于中国在全球贸易和制造业中的关键地位保持不變,中证鹏元国际预计中国出口将随着外需恢复而逐步改善,相信未来中国经常账户将保持适度盈余。
据财政部网站12月6日消息,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管理办法》共十章、五十八条,主要内容涉及管理和投资运营、投资范围和比例、投资管理人及托管人、投资收益分配和费用、账户和财务管理、报告制度及法律责任等要点。《管理办法》将此前专项批复进行整合,并适当优化调整投资范围。其中第十三条提到,全国社保基金可以投资于以下境内产品和工具包括: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含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目前,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灵活度,有利于持续支持资本市场发展。8月24日,证监会召开座谈会,围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前还曾多次提及,将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对此专家认为,这无疑是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的又一重磅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大资金大主力对A股市场的信心。这种灵活的投资策略有助于全国社保基金实现稳健运营,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