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研究
2023-12-11杨永柏河北省香河县农业农村局
文│杨永柏 (河北省香河县农业农村局)
人畜共患病是指病原体可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其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分别从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和流行情况、危害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提出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希望能够对保护基层畜牧兽医、促进基层畜牧业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工作中容易受到人畜共患病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他们容易接触到感染源,面临感染风险;另一方面,职业暴露和身体疲劳等因素容易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受损。因此,为保障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极为必要。
一、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和流行情况
人畜共患病是指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或人类传染给动物的疾病,包括寄生虫病、细菌性病、病毒性病等。此类病原体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威胁。其与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密切,流行和传播具有相似性,导致公共卫生和农业生产中疫病防控难度大。目前,大约有60%的人类传染病和75%的新发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情况世界各地均存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中。其中,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人畜共患病最为严重的地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畜共患病的存在及流行。因此,对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和防控至关重要。只有加强全球卫生合作和农业生产管理,并普及防控知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流行,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二、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患人畜共患病的原因及其危害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基层从业人员,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可能导致他们暴露于各类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和毒素之中。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以下将从工作环境安全、感染风险、职业暴露、心理健康、职业技能和个人习惯等方面阐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患人畜共患病的原因及其对工作者造成的危害。
1.工作环境安全性。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一般位于农村地区,工作设备和条件不足、设施简陋,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管道,尤其所在空气常常不洁净,易助长细菌滋生。工作环境通常炎热潮湿、微生物浓度高等,较为恶劣,易造成个人健康的损伤。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执行防疫工作时,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会使工作者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微生物或病原体的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经常接触到动物的粪便、泥土、污水等物质,环境卫生情况差,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较低成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2.感染风险。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长时间和有害生物接触,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疫苗接种不及时、防疫药物不充足、个人防护不到位都容易导致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感染疾病。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方面不利于健康,畜牧兽医工作者也常常因这些原因患上呼吸道、胃肠道等感染性疾病。
3.职业暴露。由于畜牧兽医职业特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与动物直接接触,例如工作者进行动物体表、血样等采集工作。如果采取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不够,可能导致职业暴露。如接触狂犬病、鼠疫、炭疽病等动物源性病原体和细菌,会产生交叉感染,导致畜牧兽医工作者患病或者死亡。
4.心理健康。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经历重重危险和工作压力的同时,还可能存在心理负担。如不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不力,会给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带来大量的负担。另外,由于护理牲畜的工作相对单调乏味,易导致畜牧兽医工作者产生工作倦怠和精神困乏。
5.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对病原体的了解和对操作规范的认知,并且对于一些简单的工作程序,例如操作灭菌器、消毒器具等,可能出现操作失误,有时会因为简单的操作细节而让自身陷于所述的感染危险之中。
6.个人生活习惯不良。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个人生活习惯不良,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会使身体免疫系统降低,增加了感染风险。例如,畜牧业工作者需要进入猪舍等环境,但偏好随便穿棉质工作着装,缺乏专业的防护装备,造成直接伤害和感染风险增加。其实,想要防范人畜共患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也应该重视自身健康,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患人畜共患病的原因非常多,患病后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危害也非常大。为此,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应该加强防范,在工作环境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操作规范,并增强自身健康意识,从而为防控人畜共患病,保障家畜和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应采取的防控措施
作为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基层从业人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为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
1.个人防护。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各种感染风险,因此,要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应该佩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与动物及其分泌物直接接触。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清洁,并勤洗手。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待在畜牧兽医工作区域内,尽量减少进食、饮水等行为,以此来避免感染风险。
2.职业健康评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评估,包括肺功能、皮肤和眼部状况等方面的评估。在工作过程中,畜牧兽医工作者经常接触到各类病原体和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长时间暴露会导致职业病,如鼻炎、皮肤病等,因此应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防治职业病。
3.学习和掌握防疫知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应该积极学习和掌握防疫知识,包括动物疾病诊断、防治、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动物疫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等关键信息,可以有效减小负担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学习有关动物处理的知识和技能,如射针、手术等医疗技术。
4.规范操作习惯。规范操作习惯是有效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关键。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应该注意规范手部卫生、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处置和隔离等方面的操作要求。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如将动物隔离或使用防护用品等,减少感染风险,确保操作安全。这里还需要倡导规范化的处理操作流程,提升自身的技能与效率,降低自身可能遭遇动物攻击的风险。
5.加强身体健康管理。身体健康是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工作的保障。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应该积极参加身体锻炼、调整好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严格按照饮食规律,尽量增加多维的营养摄入。此外,应定期检查各项身体指标,包括体重、血压、体温等,以及质量评估和风险评估等制度,防止出现职业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四、结语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充分认识到人畜共患病对自己的危害,加强健康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减少暴露于危险环境。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支持,明确监管职责,确保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