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与对策研究

2023-12-11杨海红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

财会学习 2023年30期
关键词:环节事业单位制度

杨海红 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

引言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与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那么就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安全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满足新形势下民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事业单位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目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深入分析内部控制风险要点,做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调整及优化工作,严格控制内部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和基建等业务,降低内部风险系数,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能,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

(一)规范内部管理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现实需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变化,各级事业单位均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严格遵循全面性、适应性和制衡性等原则。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从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财务预算、采购业务和内控管理等环节入手,对单位各部门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防范廉政风险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资本和技术的流通提供了便利,加快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革新,但同样给事业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涌入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级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同样加快,财务运营量空前提升,而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漏洞,权力滥用和贪腐行为屡有发生,加强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有利于规避廉政风险,促进廉洁政府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和不断落实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责任主体更为明确,管理问责制和民主决策体系的建设也分散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权力,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管理层级,定期轮岗制度的落实也降低了贪腐问题的发生概率[1]。

(三)制衡监督单位权利

廉政建设是新时期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重点,也是增强政府公信力、打造法治政府的必然举措,为保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廉洁性,就需要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权力的运行进行规范和制约,避免贪腐行为的发生。在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制衡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想要实现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目标,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贪污腐败预防机制和惩治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可以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将“权力制衡”作为切入点,优化了事业单位的管理结构,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财税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机制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想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事业单位就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持续完善与调整,以适应全新的财税制度需求。财务管理属于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财务职能的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为财税制度改革做好了铺垫。内控制度的规范化需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管理统筹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实效性和可行性,推动了事业单位财税制度改革的进程。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点

(一)预算业务

预算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如果预算业务出现问题,那么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预算超支和资金周转紧张等问题,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预算编制环节出现问题,如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基础预算编制较为模糊,项目支出存在偏差以及绩效评价不够全面等。其二,预算审批环节存在疏漏,预算审批方案欠缺科学性以及审核手段不正当等问题。其三,预算执行环节审查力度不足。预算执行请求的批准不适当,且没有在项目实施前开展全面审查。其四,预算调整环节不够完善。没有对预算调整事项进行适当批准,导致后续预算变动环节出现问题。其五,预算编审环节没有及时准确编制决算报告,同时财务信息公开的资料准确性得不到保证[2]。

(二)收支业务

收支平衡是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收支不平衡逐渐成为影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缺乏清晰合理性,无法直观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项目支出作用。财政支出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各级财政支出的权责范围不够明确,同时资金付款文件管理不当,缺少统一的文件格式和标准,对资金审批权限设置不明确,资金支出方向和使用性质不清晰,财务会计文件保管不当,查阅规定和权限欠缺,随意翻录和查阅等现象十分常见。

(三)采购业务

事业单位的采购业务是财政资金的主要支出事项,采购业务的风险管理也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因此基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需要对采购业务的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公开招标阶段存在投标权限不足和投标文件合法合规性欠缺等问题。部分事业单位招标细节把控不足,招标规则未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采购需求等问题,导致投标失败,且无法进行有效补救活动,影响到了预算方案的执行和落实。其二,邀请招标环节存在违规操作和贪腐行为。非法竞标的现象屡有发生,特别是在采购和询价环节采购项目并未得到批准,不科学询价等都会导致贪腐行为的发生。

(四)资产业务

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重要环节,实现国有资产的增资保值,为民众提供优质公益服务是各级事业单位的核心运行目标,然而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业务管理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首先,资产配置和采购环节,存在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采购审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资产分配不当以及采购过量等问题。其次,资产验收环节缺少标准的固定资产验收制度,资产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再次,合同管理环节存在疏漏,合同订立不规范,存在合同文本表述不清等问题,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极易造成后续的合同纠纷。最后,合同执行环节的监督机制缺乏,合同履行变更和履行不能等问题较为常见[3]。

(五)基建业务

基建业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重要内容,如果事业单位的项目基建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影响事业单位预算方案和目标的实现。当前,基建业务存在以下几方面风险:首先,工程方案审批环节存在方案内容不完整,方案内容缺少论证以及工程预算和工程进度不协调等问题,极易造成工程预算成本超出和资金浪费等问题。工程立项审批也存在项目决策缺少科学依据、可行性报告不充分等问题。其次,工程项目的开标和评估环节存在程序不合法、违规操作等问题,同时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存在建筑方案执行不当、项目变更频繁等问题,极易导致工期延误和施工质量下降等后果。最后,验收结算环节存在竣工验收不规范、竣工审计不独立导致竣工结算偏差等问题,甚至于项目资金结算管理十分松散,存在资金结算延迟和建设资金使用率低下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愈发完善,民众对于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状况,各级事业单位也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应当贯穿于单位运行的全过程,对各个部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确保其对内控建设的目标和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制定统一的内控工作标准,进而对内控管理机制和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内控工作科学、高效、规范开展。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效能的提升是内控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为内控工作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确保事业单位可以应对各种风险。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模范作用,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提高单位全员对内控建设体系和作用的了解,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的目标,充分发挥出内控建设的价值和作用。此外,事业单位还应重视阶段性总结工作,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各类风险可以被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对内部控制工作流程进行持续性优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加强风险管理控制

事业单位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风险,从预算、收支、采购等业务,到资产、基建等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各种风险,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运转。为此,各级事业单位应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从内部控制工作机制的完善和风险评估长效机制构建两方面入手,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控制水平和能力。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对内部控制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互分离,杜绝贪腐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实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并结合事业单位的特性与运行状况,设置完善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岗位责任制,最大限度满足业务活动需求。对于关键岗位员工,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岗位轮换制度,及时发现内部管理中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保证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起风险评估的长效机制,做好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分析工作,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管控。风险评估部门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制定可行性较高的风险管理方案。

(三)深化内控与业务联系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各项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事业单位的风险应对能力。为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效能,需要努力实现内部控制与业务活动的深层次融合,随着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各级事业单位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风险则贯穿于事业单位业务的各个环节,促进内控体系和业务活动的联系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对此,各级事业单位应建立起稳定的内控与业务部门沟通机制,为内控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进而提高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效益。如果事业单位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稳定的沟通机制,忽视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性,那么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于降低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因此,各级事业单位应从实际状况出发,结合自身的特性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建立起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深化内控和业务之间的联系,保证内控制度的落实。

(四)强化内控监督管理

为确保内控制度的落实并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防控工作质量,事业单位应强化内控监督管理工作,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建立起内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此,事业单位需要设置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同时加强监督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监督结果的评估,找出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修复,严肃处理人为造成的漏洞。借助完善的奖惩机制作为风险防控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助力,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良好的风险防控环境的形成,强化全体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五)构建绩效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能力,就需要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帮助单位的管理人员掌握内部控制落实情况,并根据各类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为实现内控制度的持续优化和完善,各级事业单位应重视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机制的构建,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强化全体人员的荣誉和责任意识,实现外部监督和内部动力之间的转化,加快内控评价体系和自我管理机制的融合,为各项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打牢基础。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应面对事业单位运行的全过程,对业务开展的全过程进行风险防控,结合绩效评价的反馈内容对内控制度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总结经验归纳不足之处,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结语

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当前各级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为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完善和优化,结合自身的特性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对现有的内控体系进行调整,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并强化风险管理控制,深化内控与业务联系,强化内控监督管理,构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环节事业单位制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