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2023-12-11赵越北京市丰台区房屋征收事务中心

财会学习 2023年30期
关键词:流程建议事业单位

赵越 北京市丰台区房屋征收事务中心

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具有社会责任和财务管理的双重职责。有效的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扮演着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和提升绩效的关键角色。本文将探讨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旨在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和作用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改进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它涉及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

内部审计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确定组织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确保财务和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为组织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帮助改进管理和运营。促进信息披露、公正和透明,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信任。

(二)财务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财务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管理和优化组织的财务资源,以实现财务目标和支持组织的整体目标的过程。涵盖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务规划、预算控制以及财务报告和分析等方面[1]。

财务管理的目标包括几点:通过有效的财务决策和资源配置,实现组织的盈利和增长。确保组织具备足够的资金流动性,满足日常运营和发展所需。优化资本结构和投资组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产的回报率。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支持决策制定和评估业绩。

(三)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它们共同致力于增强组织的财务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

关联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内部审计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独立的评估和监督,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内部审计评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财务管理中对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处理。内部审计的建议和改进建议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专业意见,帮助改进财务规划和决策制定。互补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内部审计强化了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合规性。财务管理提供了内部审计所需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支持其评估和监督任务的开展。内部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和绩效评估,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对组织运营成果和绩效指标的评价和分析。

二、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确保资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以保障财务安全。通过财务流程与制度审核,对收支管理和财务规划进行审核,加强内部控制体系评估,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通过经济效益与绩效评估,进行经济运营成果评价和绩效指标分析,提供改进建议,促进财务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持续提升。

1.资产保护和合理利用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资产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登记、核实和盘点,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审计人员会定期检查资产清单,并核对实际情况与记录是否一致。这有助于防止资产丢失、损坏或被滥用[2]。内部审计还关注资产的合理利用,即确保资产按照规定的目标和效益进行使用。审计人员会审查资产的使用情况,评估其是否符合组织的需求和战略目标,提出改进建议,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2.风险评估和防范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包括风险评估和防范。审计人员会对事业单位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内部控制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他们会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评估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内部审计能够提供有关风险防范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审计人员可以推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并提供培训和指导以提高组织成员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财务流程与制度审核

1.收支管理和财务规划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收支管理和财务规划进行审核。通过审查预算编制、财务报告和收支执行情况等,内部审计可以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和财务目标的实现。在收支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可以审查预算编制过程,确保预算合理、科学,并与机构的发展目标相匹配。审计人员会检查预算的编制依据、数据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是否充分考虑了机构的经营风险和未来发展需求。如果发现预算编制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在财务规划方面,内部审计可以审查财务报告和收支执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3]。审计人员会对财务报告进行全面的审计,验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他们还会审查机构的收支执行情况,核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和政策规定。如果发现支出超出预算、存在资源浪费或滥用等问题,审计人员将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进财务规划的优化和执行的规范。

2.内部控制体系评估

内部审计在评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审计财务流程、制度和政策的合规性,并检查其执行情况,以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加强内部控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错误。在评估内部控制体系时,内部审计会审查财务流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并验证其符合有关规定和指导性文件。审计人员会检查财务流程中的审批环节、授权机制、记录保管等,以确保流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如果发现财务流程存在不规范操作或流程薄弱的问题,审计人员将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加强财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此外,内部审计还会检查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人员会审查制度和政策的合规性,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组织要求,并验证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和政策存在缺陷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审计人员将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加强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经济效益与绩效评估

1.经济运营成果评价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对经济运营成果的评价。涉及审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和财务绩效。内部审计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审计人员将仔细检查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确保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他们核实财务信息的记录和披露,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和会计准则。

审计人员会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估经济运营成果。他们关注收入来源的多样性、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运营成本的控制情况。通过分析收支情况,审计人员能够确定组织的盈亏情况,并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此外,内部审计还会评估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4]。审计人员会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数据,并将其与行业标准或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考察盈利能力指标,如利润率、回报率等,审计人员可以评估组织在经济运营方面的表现,并提供建议以改进盈利能力。

2.绩效指标分析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还应用于绩效指标的分析。绩效指标是衡量组织在特定领域或目标方面表现的重要衡量标准。内部审计会参与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并追踪其实际达成情况。审计人员与管理层合作,确保制定的指标具有可衡量性、可追溯性和可操作性。他们会审查指标的设置过程,并确保相应的数据收集和报告机制得以建立。

内部审计会分析实际绩效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他们比较实际绩效与设定的绩效目标之间的差异,并识别绩效不足的原因和潜在影响。通过这种分析,审计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绩效缺口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绩效的改善和提升[5]。此外,内部审计还编制绩效评估报告,向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对事业单位绩效的全面评价。这些报告通常包括对各项指标的结果和趋势分析,以及与行业标准或最佳实践的对比。报告中的数据和见解有助于管理层了解事业单位在各个绩效领域的表现,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效果

(一)提高财务监控和风险管理能力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效果是提高财务监控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审查,内部审计帮助事业单位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错误、漏洞和违规行为。这种审计过程包括对财务记录、交易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并旨在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通过内部审计,事业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财务监控的能力。审计人员会检查财务报表、会计记录和相关文件,以确保其真实、可靠和准确。他们还会评估财务流程和制度,以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风险和漏洞。如果发现问题,内部审计将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加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此外,内部审计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审计人员会识别潜在的风险领域,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他们可能会关注财务欺诈、不当行为、未经授权的支出以及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通过加强内部审计,事业单位能够提前识别和应对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金融损失和声誉损害的风险。

(二)优化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效果是优化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通过评估资产使用情况、成本效益和经济效果,内部审计帮助事业单位识别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会仔细审查事业单位的财务流程和制度,以确定是否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关注各项支出的合理性、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资源分配的准确性。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内部审计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基于内部审计的结果和建议,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例如,他们可以重新评估采购流程,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供应商或合理配置资源;他们还可以改进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此外,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制定明智的财务决策,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6]。

(三)加强合规性和法律遵循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效果是加强合规性和法律遵循。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财务活动的合规性,确保事业单位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合同约定。内部审计人员会仔细审查事业单位的财务记录、交易流程和相关文件,以确保这些活动符合法律要求。他们将检查是否存在违反法规的行为,例如财务欺诈、未经授权的支出、虚假报告等。如果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内部审计将纠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法律风险和处罚。通过加强合规性和法律遵循,内部审计有助于保护事业单位免受法律风险和处罚。合规性是组织运营的基石,违反法律法规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罚款、诉讼和声誉损害。内部审计确保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活动,减少法律风险,维护组织的声誉和信誉。

(四)提升管理决策和治理水平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效果是提升管理决策和治理水平。通过提供准确、可靠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内部审计为管理层的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提供支持,并为组织的治理提供有效的依据[7]。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财务记录、报表和相关数据,可以揭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风险和机会。他们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审计结果不仅能够帮助管理层更好地了解组织的经营情况,还可以揭示潜在的问题和挑战[7]。

基于内部审计的信息和数据,管理层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他们可以利用审计结果分析财务表现,评估业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此外,内部审计还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帮助管理层优化财务流程、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内部审计也对组织治理起到关键作用。审计结果为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以监督和评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它有助于建立公开透明的责任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进行良好的治理实践。

结语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风险防控、财务流程优化、经济效益提升和内部控制加强等方面的实施,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目标,优化资源利用,不断完善治理水平。这些应用和效果共同促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流程建议事业单位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