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俯瞰内心温暖仰视艺术高峰
——读李发模《仰采俯拾》

2023-12-11范君

天津诗人 2023年2期
关键词:诗作诗性山水

范君

阿多尼斯写过:“他有多重身份,因为他只有一个国度——自由。”那么,诗歌也是李发模的国度。读《仰采俯拾》,我感受最深的是其诗性哲学,以理性转换传递换作感性转换传递。诗作文本产生诗性哲学与启悟是诗歌另一层面的审美功效,从这一点来说李发模的诗歌像在和一个和蔼长者、一个灵魂智者倾心交谈,会让人感觉兴致盎然,如坐春风品茗。

同是语言艺术,李发模则更多以文化和人格魅力征服,这种文化和人格魅力是其修持涵养的累积。这让我想起军旅诗人李松涛的一些著书,他们的意义都在于警世与醒世。

李发模诗作保持思辨的尖锐和语言的简练。这种诗思语言的凝练,是其审视历史与现实参照下的经验之书写状态。这样干练灵动、弹性语言高度概括,精准深刻表达现实,必将忠实于其内心,也是其自身生命的经验和现实精神的生长、想象的空阔、语言和沉默的能量、说出的未说出的彼此印证。

李发模的诗作文本充满机警、睿智、醒世、理性的光辉,这些内在的价值展示了他深厚的哲思底蕴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作了仰采。从文学角度和视野,面对历史与现实,李发模以诗的方式体味与探究人生并作了良药苦口、一杯浓茶的俯拾。

《缩写》一诗,以大见小,如一幅画,有山有水,还有飞鸟点睛之笔。诗歌文本蕴含忧患意识和某种超验非逻辑性的体验,所滋生的温暖,无疑是人性关怀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真实阅读所带来的心灵震颤,其澄明的叙述语境,抒写诗意还原汉语的本真,体现汉语特异的回转功效,对应了他的诗写一次次深层次精神磨砺的过程。

炊烟是山里的祖传,内藏乡愁

风向顺路在老屋顶上

一缕一回头,把白说成黑

扎根故乡神秘

记载一户故乡,在碗筷中

长出今世

——《艺术与自然》

最怕写清末那段时光

会传来炮响

在秦砖汉瓦的方格内

我把风骨写进魏晋

——《写》

把山打成一块铁,铸成一口锅

把土捏成一饭碗

把嘴掘成一口井,舀出食色

把人铸成楔子呢?

能卡紧裂痕吗

——《观感》

山坐在地上,人坐在山上

天,坐在头上

之上佛曰:山高人高天亦高

一座座,应是无量

人问人,谁是人

天说:死后揭开遮面的那张纸

——《偶有所思》

从以上诗句可见,李发模能够在文字中回忆、劝慰、自省中生存,也印证了文字比生命更长远。诗人是自问者,亦是凝视者,这使得其诗作获得一种内在的观照的品质。这也恰恰是写作所追求的视野,即指向外在也指向内在。这也正是诗歌自身力量的来源。

山水古老,亦常新。山水也是文化的载体,山水入诗,只有充满了人格力量,才能重新建构人与自然新的冲撞和崭新的感悟。

史蒂文斯说:“创造出生活的某种清新与生动感是诗歌可靠的目的。”在李发模诗写的状态里,我们只需要跟从内心发现诗歌神秘质地,看其如何呈现。臧棣“通过诗歌语言独有的花序,将生命的豁达排列成一种经得起灵魂反复辨认的绚烂”,而面对诗歌,李发模立在广袤的大地俯拾,又昂首天外仰采,自由出入历史、现实、心灵的领域,无所而不往,无所而不复。

李发模的诗歌始终忠实于自我心智,发自心性,发自灵魂,抒写由衷之言。俯瞰是其做人尺度的姿态,仰视是其入诗高度的品质。

猜你喜欢

诗作诗性山水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爱在一湖山水间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山水》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