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朝《夹注名贤十抄诗》所选李山甫诗校补
2023-12-11郭殿忱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公元十一世纪初叶,邻国高丽朝佚名学者专选中、晚唐二十六位诗人及新罗时代四位旅唐学者各十首七律,编成《十抄诗》一书。这是迄今所知海内外第一部唐代七律选集。首事之功,值得肯定。其后,该国僧人子山勾稽中土经史子集诸多典籍加以注释,成《夹注名贤十抄诗》一书。自序云:“贫道暂寓东都灵妙寺,祝圣余闲,偶见本朝前辈巨儒据唐室群贤全集,各选名诗十首,凡三百篇,命题为《十钞诗》。传于海东,其来尚矣。体格典雅,有益于后进学者。不揆短闻浅见,逐句夹注,分为三卷,其所未考者,以俟稽博君子,见其违阙,补注雌黄。时作噩玄月既望,月岩山人,神印宗老僧,子山略序。”[1](自序)按:此序写得要言不烦,开篇即委婉地交代了何以被后为讥评为“字颇舛错”“注多鱼鲁”的客观原因:寄旅寺院,又系业余而为。
21世纪初,日本学者芳村弘道将我国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十抄诗》(以下省称《白文本》)与日本阳明文库藏《夹注名贤十抄诗》(以下省称《刊本》)合编为《十抄诗·夹注》。稍后,复旦大学教授查屏球又以韩国奎章阁藏抄本《夹注名贤十抄诗》为工作底本加以整理(以下简称《夹注》),在国内出版发行。[2]
晚唐诗人李山甫,表字、籍里不详。闻一多先生在《唐诗大系》中,定其生年为公元820年,卒年不详。[3](P415)《唐诗纪事》(省称《纪事》)李山甫条下称:“咸通中,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博乐彦祯幕府。”[4](P1044)《新唐书·藩镇魏博传》亦载:“彦祯喜儒术,引公乘亿、李山甫皆在幕府。”[5](P5938)同时代诗人、诗歌评论家司空图称誉道:“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6](P1599)《唐才子传》亦云:“山甫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7](P1920)
笔者不敢自诩“稽博君子”,只想逐句认真校勘《夹注》,删衍文,补夺文,匡谬正误。对五代以降的总集与别集,全集与选集中的所有异文,则依据名物制度变化,历史地理因革,语言文字发展等进行综合考量后,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旨在使这部域外汉籍更臻完善。
一 读汉史
四百年来久复寻,汉家兴替好霑襟。
每逢奸诈须伤手,直过英雄始醒心。
王莽乱来曾半破,曹公将去便平沉。
当时虚受君恩者,谩向青编作鬼林。[2](P197)
诗题,《纪事》作《汉史》,前缀“览”字。[4](P1045)按:“读,览”一义,故两可。而举凡两可之字词,均应依从早出之书或版本。
年来,《全唐诗》作“年间”。[6](P1619)又,久复,作“反覆”。按:从读史书的角度看,表意虽近似,但在四百年的史事中反覆寻觅真相,探寻兴替的规律,要强于“年来久复”之表述。句下,《夹注》引《历代统纪》:“东西两汉,自高祖尽献帝通王莽,合二十四帝,四百二十六年。校补:据《中国历代帝王志》,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历十二帝,二百余年(实231年)[8](P37);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二帝,一百九十六年(合西汉共427年)。《正说汉朝二十四帝》载:“西汉十二帝,共历214年(除王莽新朝)。”[9](P147)东汉总计十二帝,历时195年。”两汉长409年。可见“年间”确胜“年来”。汉语习惯:多少年来,实指不足整数。
霑襟,《白文本》《刊本》《全唐诗》皆作“沾襟”。按:国家1955年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规定“霑”为“沾”的异体字,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10](P226)下文所言正异体字,除有说明者外均据此表。
奸诈,《全唐诗》作“姦诈”。按:“奸,姦”为正异体字,均系封建社会歧视妇女者所造。
伤手,《全唐诗》作“挼手”。按:挼,音ruó,揉搓之义。《说文》作“捼,推也。一说两手相切摩也”。按:“挼”较“伤”更契合诗意。且“伤、挼”二字均平声,互换无碍格律。句下《夹注》引《老子》: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按:语出《老子》七十四章,是一种比喻。
直过,《全唐诗》作“真遇”,才文从字顺。疑“真、直”与“遇、過(过之繁体字)”均为“鲁鱼亥豕”类形近致讹。
乱来,“乱”下注:“一作‘弄’。”此同《刊本》与《全唐诗》。按:《纪事》引宋初人士讥评,“‘王莽弄来曾半破,曹公将去便平沉。’是破船诗”[4](P1045)。《汉书·王莽传》载其弄权乱政,说他“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11](P1191)另从律诗一般要避字的重复角度看,此处有“乱(弄)来”,首句的“年来”确应作“年间”为是。句下,《夹注》引《前汉》:“王莽字巨君。”《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历载三六,偷安天位。”注:“巨猾,王莽。”校补:《文选·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薛综注:“巨,王莽字巨君也。猾,狡也。间,候也。舋,隙也。神器,帝位也。言王莽因成、哀无嗣,元后秉政,汉祚微弱,篡处高位。(李)善曰:《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韦昭《汉书注》曰:‘神器,天子玺也。’”[12](P54)
平沉,《全唐诗》作“平沈”。按:古汉语中,在下沉意义上,“沈”同“沉”。但作为姓氏或地名时,读shěn。句下,《夹注》引《魏氏帝王纪》:“魏,曹姓也。武皇帝讳操,汉建安二十四年进爵魏王。改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春正月崩于洛阳,年六十六。太子丕代立,是为文皇帝。其年冬十月受汉禅,都洛阳。”校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13](P40)该书《文帝纪》:“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冬十(一)月,……庚午,王升坛即阼(祚),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大赦。”[13](P50)应以此二帝纪为准。
“当时”句下,《夹注》引曹植《表》:“君无虚授,臣无虚受。”校补:据清代严可均编《全三国文》曹植所作《表》多达三十八篇。不注篇名实难复核。句出《求自试表》载《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13](P516)。《文选》李善引王符《潜夫论》曰:“故明王不敢以私授,忠臣不敢以虚受。”[12](P517)
“谩向”,按:《诗词曲语辞汇释》(省称《汇释》)卷二载,“漫,本为漫不经意之漫,为聊且义或胡乱义;转变而为徒义或空义。字亦作谩,又作慢。……其作徒字、空字解者最多,略举如下:岑参《行军》诗:‘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罗隐《仙掌》:谩向上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旁人?’”[14](P234-235)句下,《夹注》引《穆天子传》:“太康三年,汲县民盗发古塚,所得皆竹简,青丝编,皆古之史书也。”校补:《穆天子传》,先秦佚名者所编历史小说。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汲郡出土,荀勖等人校理为五卷,东晋郭璞作注,增《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章。今有《四部丛刊》影印天一阁藏本。关于《汲塚书》出土年代,有咸宁五年(279年,见《晋书·武帝纪》)、太康元年(280年,见《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太康二年(281年,见《晋书·束皙传》)、太康八年(287年,见《尚书·咸有一德》)四种说法,就是没有《夹注》所引的“太康三年”。研究者推论:太康初年说较为可信,情况很可能是太康元年不准(人名)盗掘了汲塚,而汲塚书上缴官府则在太康二年。[15](P30)《夹注》又引魏文帝《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题其姓名,已为鬼录。”校补:《文选》李善注引《广雅》曰:“撰,定也;都,凡也。”[12](P591)
二 隋堤柳
曾傍龙舟拂翠华,至今凝恨何[倚]天涯。
但终春色还秋色,不觉杨家是李家。
背日古阴从北朽,逐波踈影向东斜。
年年只有晴空便,遥为电[雷]塘导落花。[2](P198)
题下并首句“龙舟”,《夹注》引《隋书》:“炀帝役天下万姓凿渭河入汴河,通淮长安。千里两岸,筑堤栽柳。帝乃造船二千只,皆作龙兽之形,号曰‘龙舟’,系以锦帆。帝与萧后及后宫妃、诸王六宫乘舟歌舞。”校补:《隋书·炀帝(上)》云“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榖、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造龙舟、凤艒、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16](P63)
“至今”句中,删“何”补“倚”,系查屏球教授所为。(下同)《白文本》[1](P182)、《刊本》[1](P444)、《唐诗别裁集》(省称《别裁》)[17](P526)、《全唐诗》[6](P1619)、《唐诗大系》[3](P415)俱如此。“何”字误。
但终,《别裁》《全唐诗》均作“但经”。按:经春至秋,往复无已,乃天经地义之事。“终”字欠佳。
“不觉”句下,《夹注》引《历代统纪》:“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名坚,汉太尉震十四代孙。炀帝名广,高祖子。隋禅位於唐。唐高祖姓李氏,名渊。”校补:皇帝驾崩,入太庙,称祖、宗,是为庙号。依生平功过,另加文、武等称谓,是为谥号。《隋书·炀帝(下)》:“上崩于温室,时年五十。萧后令宫人撒床箦为棺以埋之……葬吴公台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16](P93-94)杨广死后未进太庙,故无庙号。又,李渊以太上皇身份“崩于垂拱前殿,年七一。谥曰太武,庙号高祖。(高宗)上元元年,改谥神尧皇帝。(玄宗)天宝八载,谥神尧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如此冗长,后人便只称庙号忽略谥号了。
踈影,《别裁》作“疏影”,《全唐诗》作“疎影”。按:“疏、疎”为正异体字。而“踈”为“疎”之讹字。见《字汇》[18](P2227)。
向东,《别裁》《全唐诗》作“向南”。按:隋炀帝时所修后世称之大运河,实为沟通北南之功用。另,与出句中的“从北朽”对仗,“向南斜”,亦强于“向东斜”。
晴空,《别裁》《全唐诗》均作“晴风”。按:能遥送落花或雪花的,只能是流动的空气——风。“空”字误。
导落花,《别裁》《全唐诗》均作“送雪花”。按:雷塘在今扬州市江都。是唐人改葬隋炀帝之所,“雪花”较“落花”更显清冷,似更契合诗的意境。句下,《夹注》引《隋书本纪》:“义宁二年,左屯卫军将宇文化及等以骁果作乱,入犯宫闱,上崩于温室。萧后令宫人撒床箦为棺以埋之。(宇文)化及发后,右御卫将军陈稜奉梓宫於成象殿,葬吴公台下。发敛之始,容貌若生。众咸异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雪塘。”按:上述引自《隋书·炀帝(下)》,系摘引。其中“左屯卫军将“应作”右屯卫将军。《夹注》又引《九域图》:“吴王台在今扬州卢陵郡界。”按:《九域图》修定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其后省略图形,改名《九域志》。由于刊刻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故又名《元丰九域志》。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古迹》:“吴公台,《元和郡县志》云:在江都县(今江都市)北四里。(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所筑弩台也,后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曾筑之,以射城内,因号吴公台。”[19](P1577)知“吴王台”误。
三 送李秀才罢业从军
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成媒。
书生只是平时物,男子争无乱世才?
铁马已随红斾去,铜鱼曾著画轓来。
到头功业须如此,莫为初心首重回。[2](P199)
诗题,《全唐诗》作《送秀才入军》。按:更简洁。“罢业”较费解。“从军”,又过于正式。
“不因”句下,《夹注》引曹子建《求自试表》:“自衔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校补:上文引《文选·求自试表》作“自炫”,即炫耀之意。为是。“丑行”下,李善注引《越绝书》:“范蠡其始居楚,之越,越王与言尽日。大夫石贾进曰:‘炫女不贞,炫士不信。客历诸侯,渡河津,无因自致,殆不真贤也。”[12](P520)
争无,即“怎无”。《汇释》称:“争,犹怎也。自来谓宋人用怎字,唐人只用争字。……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诗:‘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14](P248)
红斾,按:“斾”的规范字作“旆”,音佩,为旗帜之总称。“斾”为俗体或碑别字,见《唐皇甫诞碑》[20](P123)。字下,《夹注》引《说文》:“继旐之旗。”考:《说文》云“旆,继旐之旗也。沛然而垂”[21](P140)。陆佐公《石阙铭》:“铁马千群。”李善曰:“铁马,铁甲之马。”校补:李善又引范晔《后汉书》公孙瓒与子书曰:“厉五千铁骑於北隰之中。”又引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曰:“胡马之千群。”[12](P772)又,《全后汉文》公孙瓒语,出自《遣行人文则赍书告子续》一文。[22](P800)
铜鱼曾,《全唐诗》作“同人犹”。按:画轓,《全唐诗》又作“白衣”。同人也为“白衣秀才”,强调是从军的每个个体;而佩戴铜鱼符乘画轓,则强调的是朝廷的军事行动。各有所指,似两可。句下,《夹注》先引《唐六典》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两京留守,若诸州、诸军折冲府、诸处提兵镇守之所及宫总监,皆给铜鱼符。”校补:《唐六典》系依玄宗拟定的理、教、礼、政、刑、事“六典”为名,故著录时,题玄宗撰,李林甫注。实由张说等主持,徐坚等编撰。《夹注》又引《后汉·车服志》:“中二千石皆皂盖朱两轓。”按:二十四史中列《舆服志》者有八部,只有《新唐书》称《车服志》。《后汉书·舆服志》“中二千石”下,尚有“二千石”三字。[23](P206)石,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依唐制为禄粟(年俸)。
“功业”之“功”,《白文本》作“左工右刀”。按:此为碑别字,见《魏孙秋生造象》[20](P11)。
四 送苏州裴员外
正作南宫第一人,暂驱霓斾忆离群。
晓随阙下辞天子,春向江边待使君。
五马尚迷青琐路,双鱼犹惹翠兰芬。
明朝天路寻归处,禁树参差隔紫云。[2](P199)
诗题中的苏州,《全唐诗》作“蕲州”。按:《新唐书·地理志》苏州在江南道,蕲州在淮道南,裴姓员外又有多人,未知二地孰是?
“正作”句下,《夹注》引《摭言》:“南宫,礼部。”校补:《摭言》为五代南唐何晦撰,书已散佚。“南宫”为尚书省之别称,见《后汉书·郑弘传》。唐以降,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有时亦指礼部会试。
暂驱,《白文本》作“蹔駈”。《刊本》作“暫駈”。按:“暫(暂)、蹔”“驅(驱)、駈”均为正异体字。《全唐诗》作:“蹔隨(随)。”按:“驱”字体现主观意志,较客观跟从的“随”字为佳。
霓斾,即旌旗如云。“旆、斾”说解已见上文。又“忆”,《全唐诗》作“怆”。按:晚唐时局动荡临,临别有悲怆之情很正常。又“群”字,《白文本》《全唐诗》均作异体字“羣”。按:《说文》有“羣”无“群”,于是有“食古不化”的腐儒便指责后起字“群”:“君子怎能与羊为伍?”岂不知这个“从羊,君声”的形声字,声符义符可以如“鄰、隣”“够、夠”“鹅、鵞”一样,左右上下互换。再说金石文字中,“羊”通“祥”,君子吉祥。有何不妥?句下,《夹注》引《高唐赋》:“建云旆蜺为旌。”注:“以云霓为旌旆。”校补:《文选·宋玉〈高唐赋〉》:“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云旆蜺,(通霓)为旌,翠为盖。”[12](P267)《夹注》所引注文,系五臣所为,非李善注。
晓随,《全唐诗》作“晓从”。按:因“暂驱”已作“暂随”,故“晓随”只好作“晓从”。好在“随、从”一义,且均平声。
江边,《全唐诗》作“江头”。按:与“阙下”对仗,“江边”“江头”似两可。且于此语境,“边、头”又均平声。
“五马”句下,《夹注》引《遁斋闲览》:“世谓太守为五马,人罕知故事。或言《诗》云:“孑孑干,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郑注谓:周礼州长立旟,汉太守比州长法,御五马,故云。后见庞畿先朝奉云:“古乘驷马车,至汉时,太守出增一马。故《古乐府·罗敷行》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校补:《遁斋闲览》十四卷,为宋代陈正敏(一作姓范,又云姓程),所撰考据类著作。详见《郡斋读书志》卷十三[24](P593),所引诗句出自《诗经·庸风·干旄》第二章。郑玄笺云:以素丝缕缝组,於旌旗以为之饰。“五之”者,亦为五见之也。[25](P319)与《夹注》所引不同。又《古乐府·罗敷行》,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中《陌上桑》注云,《宋书·乐志》作《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卷一作《日出东南隅行》。[26](P411)《夹注》又引《风俗通》:“王逸少出守永嘉,庭列五马,绣鞭金勒,出则控之。故永嘉有鸯坊。”校补:《风俗通》又名《风俗通义》,为后汉应劭所撰,是一部解释风俗,辨证名物之专者。又“青琐”,原指宫门上所刻连环纹,以青色涂之。后即代指宫门。
“双鱼”句下,《夹注》曰:“双鱼”谓铜鱼符,已见上文。又引应劭《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于建礼门内,怀香握兰,趋走于丹墀。”校补:《汉宫仪》十卷,是应劭所撰关于汉代官名、职掌、俸秩、玺绶制度与相关故事的专著。惜已佚,今传二卷,为清人孙星衍所辑。
天路,《全唐诗》作“无路”。按:“天、无”各有所指,且均平声,故两可。句下,《夹注》引枚乘《乐府诗》:“美人在云端,天路隔亡期。”校补:诗句原作“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相传为汉代一女子所作。《玉台新咏》题无名氏所作。古汉语中“亡”有时与“无”通用。诗题作《兰若生春阳》。
五 曲江
南山祗对紫云楼,楼影江阴瑞气浮。
一种是春偏富贵,大都为水亦风流。
争攀柳带双双手,斗插花枝万万头。
独向江边最怊怅,满衣尘土避君侯。[2](P200)
诗题,《全唐诗》作《曲江二首》, 此为其一。[6](P1620)
祗对,《全唐诗》作“低对”。按:“祇”,读zhǐ时,规范字作“只”。不若“低”字衬托楼之高耸。句下,《夹注》引《松窗录》:“曲江池本秦时州,唐开元中疏凿为胜境,南则紫云楼芙蓉,北则杏园慈恩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巳节,即赐宴臣寮会于山亭,赐太常教坊乐。池备彩舟,唯窄相、三事、北省官、翰林学士登焉,倾动皇州,以为盛观。”校补:以上引自《枫窗杂录》裴休条下,“州”作“岂洲”,“芙蓉”下有“苑”字,“北则”作“西即”,“三事”作“三使”。[27](P830)
楼影江阴,《全唐诗》作“翠影红阴”。按:“翠、红”较“楼、江”更契合“瑞气浮”的景象。
偏富贵,《全唐诗》作“长富贵”,更符合诗的题旨与意境。
亦风流,《全唐诗》作“也风流”。按:“亦、也”一义,且均仄声,故两可。
双双手,《全唐诗》作“千千手”。按:与“万万头”对仗,“千千手”略胜“双双手”一筹。
斗插,《全唐诗》作“间插”。按: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有“斗花”一条曰:“长安王士安于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院中,以备春时之斗也。”[28](P49)知“斗”字佳。
江边,《白文本》[1](P184)、《全唐诗》均作“江头”。按:于此语境,“边、头”近义,且均平声,故两可。
怊怅,《全唐诗》作“惆怅”。按:怊,音chāo,失意的样子。二词近义,以“惆怅”习见,为佳。
君侯,《全唐诗》作“王侯”。句下,《夹注》引《前汉·刘屈氂传》注:“如淳曰:‘《汉仪注》:列侯为丞相,称君侯。’师古曰:‘《杨恽传》丘常谓恽为君侯,是则通呼列侯之尊称耳,非必在于丞相也,如(淳)说不通矣。’”校补:《汉书·杨恽传》云“郎中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引文“是则”以下,并非《汉书》原文。
六 蜀中有怀
千里煙霞锦水头,五丁开得已风流。
春妆宝殿重重榭,日照仙洲万万楼。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葛亮亦须休。
此中无限英雄思,应对江山各自羞。[2](P200)
诗题,《全唐诗》作《蜀中寓怀》[6](P1619)。按:二题一义,故两可。
煙,今为“烟”之异体字。《白文本》的“烟”字左旁“囙”,亦为“因”的异体字。句下,《夹注》引谯周《益州志》:“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故日‘锦水’。”校补:为管理蜀锦事特设锦官,该地即称锦官城。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已风流,《全唐诗》作“也风流”。按:“已、也”于此语境近义,且均仄声,似两可。句下,《夹注》引《艺文类聚》:“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于后。曰:‘此牛能便金!’蜀王即发五丁力士拖入蜀,因成道。秦乃使张仅随石牛路伐蜀。”校补:《艺文类聚》一百卷,分天、岁时、地、州郡等四十多大类,凡七百二十余项,为唐初欧阳询等人奉敕编撰而成的大型类书,今有中华书局整理本。《夹注》又引嵇叔夜《琴赋》:“体制风流,莫不相袭。”注:“仲长子《昌言》曰:乘此风,顺此流而下走,谁复能为此限者哉?”校补:《文选·琴赋》李善注此八字,前引《淮南子》,后引孔安国《尚书传》皆被释子山舍去,只留仲长(统)子《昌言》来注诗句中的“风流”一词。[12](P255)可谓取舍得当!
春妆,《白文本》[1](P184)、《 刊本》[1](P447)均作“春粧”。按:“妝(妆)、粧”今为正异体字。又,《全唐诗》作“春装”。按:于此语境“妝、装”一义,故两可。又,“宝殿”,《全唐诗》作“宝阙”,“阙”下注:“一作‘钿’。”按:“宝钿”虽与“春妆”相谐,但与“重重榭”无直接关联。与之有关联的“殿、阙”,还以“殿”字为佳。
日照,《白文本》《刊本》均作“日炤”。按:“照、炤”为正异体字。
仙洲,《全唐诗》作“仙州”。按:“州”本指水中陆地,后作行政单位,又新造“洲”字。唐开元三年(715)曾因传说中王子乔成仙之地(今河南叶县)而置仙州。二十六年废。但与“宝殿”对仗,实泛指仙境的“洲”字为佳。
“蛙似”句下,《夹注》引《后汉书》:“隗嚣使马援往观公孙述于蜀。援与述有旧,以为当握手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迎援,援曰:‘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乃修边幅。’还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注:‘述志识偏狭如坎井之蛙。’”校补:上述摘引自《后汉书·马援列传》,“蛙耳”下,尚有“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十一字。“子阳”是公孙述的表字,当时自封皇帝,隗嚣对之称臣,却派马援前去探虚实。这段话是马援的回报。《夹注》又引《光武纪》:“吴汉、臧宫与公孙述战于成都,大破之,述被创夜死。”按:吴汉、臧宫分别为后汉的大司马与辅威将军。事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建武十二年冬十一月戊寅(日)。[23](P10)
葛亮,《全唐诗》作“诸葛”。校补:此诗押中古下平声“十一尤”韵,为首句仄(里)起,入韵(头)格式,此句应作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与上句的“公孙”(平平)对仗,硬造“葛亮”(仄仄)一词。而“诸葛”(平仄)与“公孙”为复姓相对,且以第三字应该仄声,但可以平声。无论如何,不可“以文害义”的。句下,《夹注》引《蜀志·诸葛亮传》:“亮父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校补:《蜀志》不确切,应为《三国志·蜀书》。又引文为摘录,诸葛玄为亮之从父。均见《三国志·蜀书五》[13](P841)。《夹注》又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见之乎?’先主病,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表曰:‘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校补:《汉晋春秋》,编年体史书,五十四卷。以蜀汉为正统,司马昭平蜀,汉亡而晋兴,故命书名。东晋习凿齿撰。书佚,今有清人辑本传世。《夹注》摘引三段:其一“邓县”后,有“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13](P841)十二字。其二“敕后主曰”前,有“先主又为诏”[13](P848)五字。其三“武乡侯”下,有“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13](P848)二十字。
英雄思,《全唐诗》作“英雄鬼”。按:“思”字旧读有平仄二声,不若“鬼”字单一为仄声。另句意应理解为:即便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李照清不是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吗?更早有《楚辞·九歌·国殇》末句之呐喊:“子魂魄兮为鬼雄!”
七 风
喜怒寒温直不匀,始终形状见无因。
能将尘土平欺客,解把波澜枉陷人。
飘叶递香随日在,绽花开柳逐年新。
早知造化由君力,试为吹嘘借与春。[2](P201)
寒温,《全唐诗》作“寒暄”。按:“暄”,温暖也。“温、暄”一义,且均平声,故两可。句下,《夹注》引杨泉《物理论》:“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怒则飞砂扬砾,发屋拔树;喜则不摇枝动草,顺物布气。天地之性,自然之理也。”校补:《物理论》为晋代杨泉所著,杂采秦汉诸家之说而成。唐以降,类书多有征引。惜书久佚,今传清代辑佚本。
始终形状见无因 ,《全唐诗》作“终无形状始无因”。按:反复吟诵,似觉后者更文从字顺。
解把,《全唐诗》作“爱把”。按:《汇释》曰,“略举‘解’与‘能’为对举之互文者。陶潜《九日闲居》:‘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张渭《夜同宴》:‘竹风能醒酒,花月解留人。’……以上为上下可对仗之互文。亦有散见于一句或上下句中者,略举如下。元稹《独醉》:‘桃花解笑莺能语’……辛弃疾《祝英台近》:‘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道相思一句。’凡此‘解’字,均犹‘能’字也”[14](P119-120)。
飘叶,《全唐诗》作“飘乐”。按:与“绽花”对举,“风飘落叶”较“风送仙乐”为佳。
递香,《全唐诗》作“遰香”。按:《中华大字典》“遰,音第。‘迢遰’,远也。”[18]2303而“迢逓”亦释为“远望悬绝也”[18](P2273)。因“递—逓”为简繁体,故知“递、遰”通用。
早知,《全唐诗》作“深知”。按:此诗押中古上平声“十一真”韵,为首句仄起(怒),入韵(匀)格式,此句应作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平)略胜“早”(仄)。
“试为”句下,《夹注》引《后汉书·郑太传》:“清谈高论,嘘槁吹生。”注:“槁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校补:引文是郑太评价孔公绪之言,“吹生”下,尚有“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23](P660)此处的“公”为董卓,是郑太上言的主子。
八 月
狡兔顽蟾没又生,度云经汉淡还明。
夜长虽耐对君坐,年少不堪随汝行。
玉珥(一作桂)影移乌鹊动,金波寒注鬼神惊。
人间半被虚抛掷,唯向孤吟合有情。[2](P202)
没又生,《全唐诗》作“死复生”[6](P1619)。按:此诗押中古下平声“八庚”韵,为首句仄起(兔)押韵(生)格式。此句末三字为仄仄平,二句皆合格律。但言兔蟾死,远不若“隐没”好。句下,《夹注》引《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物明,阴系于阳也。《春秋演孔图》:‘蟾蜍,精也。’”校补:《五经通义》九卷,为西汉刘向撰。见《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5](P1445)
经汉,《白文本》作“径汉”[1](P185)。校补:“经汉”,是说月亮行经银河(河汉),“径”字不可说解。按格律,此二字为仄仄,“径”虽为仄声,略胜平声“经”,但不可“以文害义”。
淡,《全唐诗》作“澹”。校补:《因话录》载:“武宗皇帝庙讳炎,改两火相重。其偏旁言谈字已改为谭。淡改为澹。”[29](P109)
不堪,《全唐诗》作“不禁”。按格律此二字为平平,“禁”有平、仄二声,不若“堪”字的单一平声。
随汝,《全唐诗》作“随尔”。按:“汝、尔”在古汉语中均为第二人称代词,且均仄声,故两可。
“珥”下注:“一作‘桂’。”此同《全唐诗》,盖因传说月宫有桂树,又可酿桂花酒也。又“影移”,《全唐诗》作“影摇”。按:珥,为耳饰,自可摇动。但日月之光晕亦称“珥”。而桂树更可枝叶移动、摇曳。“珥、桂”均仄声,皆合格律,似两可。句下,《夹注》引《荆州占》:“月珥且戴,不出百日,主有大喜。”按:《荆州占》未详。《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刘表《荆州星占》二卷、刘叡《荆州星占》二十卷。”[5](P1544)《夹注》又引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校补:《文选》李善注,“月明,已见上句。喻客子无所依托也”[12](P390)。
“金波”句下,《夹注》引《汉书》:“月穆穆若金之流波。”校补:句出《汉书·礼乐志(二)》:“郊祀歌《天门》‘月穆穆以金波’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流波也。’”《夹注》又引梁元帝赋:“月似金波初映空,云如玉叶乍从风。”校补:句出梁元帝萧绎《对烛赋》。“乍从风”,在严可均所编《全梁文》中作“半从风”[22](P162)。与“初映空”对举,还是“乍从风”佳。
合有情,《全唐诗》作“客有情”。按:依格律此三字作仄仄平,客(仄)略胜“合”。但天上人间,问情为何物?“客”字更佳。
九 侯家
曾是皇家几世侯,入云高第对神州。
柳遮门户横金锁,花拥笙歌咽画楼。
锦袖妬姬争巧笑,玉衔娇马索狂遊。
麻衣泣献平生业,醉倚春风不点头。[2](P202)
诗题,《才调集》[30](P1013)《唐诗鼓吹》[31](P400)(以下省称《鼓吹》)、《全唐诗》[6](P1621)皆作《公子家》二首,此为其一。《别裁》选录其二,题注曰:“唐代公子家之盛,诗人往往言之,如李义山之‘外戚平羌第一功’‘七国三边未到忧’之类是也。然郭令公宅未几寥落,马北平宅为奉诚园,后人至为乞丐矣,此又不可概论。”[17](P525)
对神州,上引三书皆作“照神州”,为是。光耀门楣,声满神州之意。句下,《夹注》引《史记》:“中国名曰神州赤县。”校补:句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有三驺子……其次驺衍,后孟子”[32](P2344)。如《史记》与上引《汉书》等长篇巨著,不加篇名、卷数,给覆案带来极大麻烦。实为一大缺点。
金锁,《白文本》[1](P186)、《刊本》[1](P450)、《全唐诗》俱作“金鎻”。按:“锁(鎖)、鎻”今为正异体字。
笙歌,《才调集》作“絃歌”,《鼓吹》《全唐诗》均作“弦歌”。按:笙为管乐器,又有笙诗传世。“弦歌”也甚古老。且“笙、弦”均平声,故两可,又“弦、絃”今为正异体字。《全唐诗》“弦”字缺最后一笔,系避康熙名讳“玄烨”的避讳字。
咽之右旁“因”,《白文本》作“囙”。按:“因,囙”为正异体字。
妬姬,《鼓吹》作“妒姬”。按:“妒、妬”今为正异体字。
巧笑,笑字其下的“夭”字,《白文本》《刊本》均作“犬”。按:《说文》本无笑字。孙愐《唐韵》引《说文》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按:《唐韵》《玉篇》等皆从竹,从犬……《字统》及《九经字样》等书,则从竹,从夭,作“笑”。李阳冰云:“竹得风,其体大屈,如人之笑。……段(玉裁)本《说文》仍补笑篆(字),从竹,从犬。”[18](P1769)
狂遊,《才调集》作“閒遊”,《全唐诗》作“閑遊”。按:“閑(今简化作闲)、閒”为正异体字。《鼓吹》作“闲游”。按:“游,遊”今为正异体字,但需郑重声明:无论古今,但凡涉水事物,如游泳,江河的上、中、下游,均不可写作“遊”。
泣献,《才调集》《鼓吹》《全唐诗》皆作“酷献”。按:“麻衣”典出《诗经·曹风·蜉蝣》,讽刺只重衣冠讲究,不知国之将亡的贵族。似“酷献”稍佳。
醉倚之“倚”,意符“奇”字,《白文本》《刊本》均作“竒”。按:此为敦煌俗字,见P.3906《碎金》[33](P494)“又春风”,“春”下,《鼓吹》注:“一本作‘东’。”按:以方位命名,东风即春风。“春、东”均平声,故两可。
诗后,《鼓吹》解评:“此二首皆言贵家之豪华也。首言公子袭侯封之余荫,甲第连云,而门户之华,弦歌之盛,世无其匹。且锦袖之姬争相巧笑,玉衔之马日事闲遊,其佚乐又如此矣。若麻衣之士欲献文章以求用,奈彼醉倚春风不肯点头而纳,此极形其生长富贵,不知有诗书之事耳。”[31](P401)可资今日读者参阅。
十 菊
篱下窗前偶独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死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2](P203)
独存,《全唐诗》作“得存”。按:此诗意境强调“独、苦,无知己、见泪痕……”,故知“独存”佳。
苦教,《全唐诗》作“忍教”。依上述理由,“苦”优于“忍”。句下,《夹注》引《家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用穷而败节。”校补:《家语》为《孔子家语》之简称。今人考证其书为汉魏孔氏(从孔安国、孔喜、孔季彦到孔猛)家学的产物。句出卷五《在厄第二十》。引文中的“不以用穷”,作“不谓(为)穷困而改节”[34](P237)。《夹注》又引《遁斋闲览》:“《楚辞》所咏香草曰兰、曰荪、曰花、曰药等,凡十五种,其类不一,亦不能尽识其名状,释者俱一切谓之香草而已。”按:《遁斋闲览》,已见上文。《夹注》复引《离骚注》:“以香草、善鸟、龙凤比忠贞君子。”校补:汉代王逸《章句》曰:“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讬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35](P8)
能销,《全唐诗》作“也销”。按:此诗押中古上平声“十三元”韵。该韵与今韵不同。清代学者高碧湄于咸丰年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因作帖试诗用“十三元”出韵(将临近的“十一真、十二文”韵中字写进诗里),故好友王闿运写诗调侃他:“平生两二等,该死十三元。”格律为首句仄起(下),入韵(存)型。此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声“能”略胜仄声“也”。
几多,《全唐诗》作“无多”。同上分析,平声“无”略胜仄声“几”。
恩字声符“因”,《白文本》[1](P187)作“囙”。说解已见上文。
生处,《全唐诗》作“栽处”。依格律此二字应作仄仄。“生、栽”均平声,按文义“生”能含括“栽”字,故较佳。
岂容,《全唐诗》作“不容”。按:“岂、不”均仄声,但“岂”的疑问语气使叙述语气陡起波澜,甚佳。
金樽,《全唐诗》作“金尊”。按:“尊”为本字,即饮酒器。由于引申义“贵、敬”等使用频率渐高,才依制作材质造出“罇、樽、”等后起字。
陶公死后,《全唐诗》作“陶潜死后”。按:陶渊明与菊和酒,在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标志性符号。称陶公比直书其名更显尊敬。古人不避讳“死”字,孔夫子门下好学生之一的子夏就曾说过“死生有命”。后世有不知者,将其变了说法“生死有命”了。
幽丛,《白文本》误作“要丛”,难以索解。句下,《夹注》引《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便即酣钦。”校补:《晋阳秋》为东晋孙盛所撰编年体东晋史书。因晋简文帝母亲郑太后名春,为避讳就将《晋春秋》称作《晋阳秋》。南朝宋檀道鸾以编年体续写东晋史事,成《续晋阳秋》一书。惜已散佚,今有清代辑本传世。至于《夹注》引文,可先读《陶渊明集·九日闲居诗并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按:农历九月九日,即‘重九’,又因九为最大阳数,故称‘重阳’)。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酒壶倒不出酒来),空服九华(只好观赏菊花),寄怀于言。”[36](P50)再看此书所引《宋书·陶潜传》:“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所述大致如此。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实在活得坦荡,穷得潇洒。李山甫作为晚唐诗人,衷心钦羡之,心向神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