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负少年时

2023-12-10莫争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学人生

爱看连环画的记忆神童

我写了很多书,但每次落笔,还是常常有种一无所知的茫然。我的童年生活,大概就是在面对大千世界的这种茫然、懵懂中度过。

我认字比较早,大人说我大概三岁就认得电影票上的座位,但是这个事情我想不起来了,我只大约记得幼儿园前一年的事。那时候,小孩子们都在一起玩玻璃珠,玩纸牌。这种纸牌比A4纸大一些,上面有几十个小框,每个框里都有图画,经常是《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题材,这个游戏可以算是我当年的认字启蒙。

当年还很流行连环画,我哥哥大我八岁,已经读五六年级,他的同学来我家玩,看到我在看连环画,惊讶地说:“你弟弟这么小怎么会认字?”其实那时我认字不多,只是在数连环画里的人头,假装看书而已。但是这种想要多认字、多学习、让别人惊讶的好胜心贯穿着我的求学路。

我是农历九月出生的,在我们这里方言叫“拈尾巴”,所以入学的时候,我比一般孩子小了一岁,而且只读了一年幼儿园。当时我的阿姨是小学老师,刚好教完一届六年级,回到一年级教书,我父母就试着让我跳级读一年级,没想到我完全可以适应,所以一直到三年级,我才有了学籍。

回想当初小学的生活,我觉得当时真是应付自如,十分轻松,几乎年年都是三好學生。所以现在的孩子上各种学习班,各种补课,我觉得家长都有点儿操之过急了。从上小学起,我的语文就特别好,基本都是满分,这可能是因为我记忆力比较好。小时候我能够完整地背诵整本书,做完考卷回家后能完整地默写一遍,能记住街上每一家店是干什么的,甚至能说出隔壁班每个同学坐在什么位置。

所以小朋友们多背一点儿古诗词,背“四书五经”,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必备功课。背诵诗词,不求甚解就够了,那些不理解的东西在你长大后,会像冰山一样慢慢融化,足够滋养你一生。有一年暑假,我把一整本《唐诗三百首》查着字典看过去了,虽然不能背诵,但可谓熟读了。很遗憾的是,因为家里没有《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我当时没读完。现在当然都读过,但看过就忘,没有孩提时那种过目不忘的本领了。

曾有人送了我父亲《心经》《金刚经》,我竟然也都背了下来,至今可以成诵。对我小时候影响很深的,是舅舅送我的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史记》连环画,有32开的字典那么厚,画风十分精细、古典,开篇就是黄帝驱逐饕餮等四凶,里头有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事件,如季札挂剑,这些都对我的文学启蒙和个人修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熏陶作用。暑假,我经常去阿姨家看书,什么《故事会》《故事林》《童话大王》,还有各种作文合集,书看多了,写作文就很轻松。

上了中学后,我的语文还是很好,有一年得了学校征文比赛的第一名,老师选送我的作文参加一个国家级的作文比赛,结果只得了优秀奖,这也让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山外有山。很遗憾的是,那时候我们这里只是个小镇,没有卖《萌芽》杂志,否则我可能会去试一试,兴许能更早进入文学界。

理想与现实之落差

我当时读文科,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到了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但是当时学校教室有限,就让我们在一个环境简陋的中专学校借读了一年,这让我对憧憬已久的美好大学生活有种深深的落差,而文学恰恰可以填补这种理想和现实的沟壑。

那个宿舍非常狭小,真的像监狱牢房一样,住了四个同学,我是从小学四年级就一个人睡觉,所以非常不习惯集体生活,有时就住在舅舅家,没有回宿舍。有一天晚上,舅舅刚给了我一百元,结果我骑车回学校的时候,钱就掉了。我回到宿舍后非常沮丧,找别人借了十几块钱勉强够用,但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要做点儿什么去弥补,我就在纸上写了四个字:卖稿为生。

现在想起来,我也说不清楚这是不是一个好主意。不过那时文学的氛围还是很浓厚的,而且网络文学刚刚兴起。我发现了一个叫“榕树下”的文学网站,就在上面以“气象冲和”(出自金庸小说)这个笔名发表了一些文章,又认识了《上海午报》的一位女编辑,我以一个父亲的口吻写了一篇《父与子》的散文,没想到很快就发表了,得了五十或是两百元的稿费。从这里我发现自己有一种过人的虚构能力。作家有两种,一种写的其实都是他的自传,另一种是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大部分人可能只能驾驭前一种,但我发现自己可以在文字里自由地变成另外一个人。

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我可以过另外一个人的生活,甚至走在街上,我能够想象这条路历史上的样子,整个世界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而是丰富多彩的多元空间。

投稿漫漫路

我经常在网络论坛上搜集一些出版社、杂志社的投稿邮箱,意外认识了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她向我约了一篇小说,我写了两万字的《兄弟爱人》,发表在葛红兵教授编的校园合集里。编辑又建议我将之扩成一个长篇,这就是我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第二本书《兄弟爱人》。

我的第一本书《轮回香》也是经该编辑推荐,由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少女与白鸽》,我舅舅家在福州赫赫有名的上下杭景区,每天黄昏我在阳台就看到上杭路南郡会馆(现为幼儿园)附近有一户人养鸽子,经常挥舞旗帜,吹着哨子指挥鸽子,看得我好生羡慕。我的青春就像那群鸽子,但是它们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我第一次在网上发表作品是大一,最迟大二就在报纸杂志发表,大三就写出了长篇小说《轮回香》,但因为流程烦琐,到大四才正式出版。所以我大三大四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交的,通过写作不仅可以交到很多天涯海角的朋友,还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对年轻的我是一种积极美好的鼓励。

大概大四的时候,我在网上连载《飞驼侠》(当时叫《中国侠客》),那时天鹰文学和起点文学都找我签约,我选择了天鹰,但这家网站不久就倒闭了,而起点文学至今屹立不倒。可见,在人生的岔路口,走错一步,就会严重影响后面的旅途。有时我会经常复盘以前的生活,如果我走了别的路,会不会过更好的人生?我是肯定找不到答案的,但我鼓励年轻人多去尝试,别怕失败,要敢于表现自己。

做一个勇敢的人

我是个羞涩的人,在我发表文章和出书后,我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少知道,我很害怕别人知道我在写作。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碰见一个朋友,他向别人介绍我是个作家,我竟然很少再坐那一趟公交车。可能那时我用文学虚构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世界,但现在的我觉得那是很愚蠢的行为。如果你有才华或者梦想,应该勇敢地和更多人一起分享,一起逐梦,而不是衣锦夜行,闭门造车。历史上虽然有很多隐者,但其实大部分人是借着隐居来彰显自己的才华,或者是等待一个能欣赏他们才华的知音。一把千辛万苦铸造的宝剑,肯定不安于关在盒子里寂寂无名,而要去划破长空,建功立业。

有一本书叫《浮生六记》,据说是一个学者在地摊上发现的,如果没有人发现,世人就永远不知道世上曾经有一本如此美妙的书籍存在。所以我鼓励年轻人一定要大胆地展现自己,去创作作品,发表作品,不遗余力地推广作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需要更多的人来阅读你的故事,你才能广结好友,留下自己的传奇。

2010年后的几年是我的创作高峰期,每年都有三本以上图书出版,那时候网络文学也迎来了一个手机阅读的转型,我以六位数卖了一些书的电子版权给盛大文学,后来在编辑的建议下,还收了一些其他作者的版权转卖出去。当时如果持续做下去,也是一条生财之道,但是我的骨子里有一种轻视钱财的文人傲骨,不屑于用文字做生意,有时借钱给作者朋友也不敢催,做版权生意还倒贴了一些钱。

这时,我遇见了福州大学的一个动画片团队,他们只有一个很粗糙的开头和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设定,我将其发挥创作后,写出了八季近百万字的《勇敢者日记》,这个系列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了三本,动画片也拍了两季,至今在网上还可以看到。我也参与了动画片的歌词创作,写了《龙吟》和《勇敢之心》这两首歌当主题曲。

在手机阅读方兴未艾后,图书业又产生了一些衍生版权的分区,比如漫画、有声书、玩具、影视等,我也卖了一些图书的有声版权,在喜马拉雅电台等都可以收听,但对我影响很大的,是2016年我和天津一家公司签了一份价值过亿的版权合同。

当时我去北京卖一个电影剧本给某家影视公司,谈好价格后,对方在合同上有所拖延,结果另外一家公司邀请我去谈,当场愿意以三年一千多万的价格买断我的所有图书版权,后来合同又修改为十年一个多亿。各位看到这里,也许以为我在吹牛(这事至今可以找到新闻),也许以为我会一夜暴富,然而生活就像一个天才小说家,后面的故事情节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我以版权和股份加盟这家公司后,很快“烧”完了融资的几千万资金,拍了一部口碑不错的院线电影,但遗憾的是票房不佳,后来公司没有支付我的费用。

通过这次过山车般的事情,我深刻地理解了人生就像一场华丽的戏剧,也像一个巨大的泡沫。但是我一点儿也不遗憾,因为我们留下了作品,留下了我们创作的故事,也得到了和朋友们一起艰难创业的体验。

莫争的由来

还记得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开始写长篇小说,有一天在关电脑的时候,突然害怕触电,我强烈地萌生出一个疑问:如果我死了,这本没写完的小说该怎么办呢?它就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孤儿。这个念头让我几乎害怕得不敢去按电源,那时候我以为文学是我的全部,我可以通宵达旦地写书,什么事情也不做。

我曾经去拜访当地的一个老编辑,他感慨地说,很多人觉得写作是入错行了。我当时不以为然,现在回头想,我觉得他说得不无道理。我也花了二十年,才慢慢地走出“写作是人生”的困境。

写作当然不是全部人生,写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写作可以让人生锦上添花,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生活和人。人生如果是一道大菜,寫作只是一种口味而已。画画、音乐、手工、直播、卖货,每一行每一业其实都是一种扎实的创作,生活即创作。

年轻人,你们要大胆、热情、勇敢地去拥抱未来,拥抱未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的名字“莫争”来自《道德经》,“莫争”不是说与世无争,而是不该争的千万别争,值得你拥有的人生,你们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去拼!

祝福你们!

2023年10月6日写于鼓岭脚下

(责任编辑/无可)

猜你喜欢

文学人生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
独一无二的你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