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琴图

2023-12-10田玉彬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凌霄徽宗蔡京

现在我们来看宋朝一位很特别的皇帝:宋徽宗。

你看,右图中正在抚琴的人就是他。

他抚琴,别人听琴。这幅画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

不简单。

比如,他们听琴时到底在听什么?

当我们仔细地看过这幅画后,会发现所谓听琴,只是表象,弦外之音才是真相。

那么,现在我们就开始看吧。

我们依照这样的顺序来看这幅画:先看人物,再看树木,最后看画上的题字。

人物

《听琴图》中有四个人物,我们重点讲宋徽宗赵佶。正中居上者就是他。凭什么说那人是他?实际上,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是有一些推断的依据。比如,我们知道宋徽宗崇信道教,政和七年(1117 年)他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你看,图中抚琴者就是道士打扮,而两侧居下的是身穿朝服的官员,他们恭谨、投入地听琴,说明这个“道士”身份不同寻常。

说起宋徽宗,总是让人产生很多感慨。要说文艺、玩乐,他样样在行,但对于治国理政,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他重用的人中,蔡京、童贯、王黼(fǔ)、梁师成、朱勔(miǎn)、李彦这六个人,后来被称为“北宋六贼”。你说巧不巧,他喜欢的都是大奸臣。醉心于艺术并不是什么错,不幸的是,他是皇帝,治国安邦才是他的主要职责。《宋史》评价宋徽宗,说他也不是愚笨,也不是残暴,只是把心用偏了。他把心偏到了私欲上,而且放纵无度。比如他喜欢奇花异石,就有人帮他到处搜刮。其中,最卖力的就有“六贼”之一朱勔。朱勔这帮人不仅残酷地搜刮百姓,还私吞宋徽宗为了采买花石从皇室经费中拨出的巨款。史书记载,朱勔肆意窃取国库钱财,“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后来朱勔被治罪,官府查抄他的财产,光是田产就达三十万亩!

可是与蔡京、童贯相比,朱勔还算小巫见大巫的,蔡、童二人的贪污腐败更严重。腐败的统治使得民怨沸腾,各地起义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方腊起义”1,还有规模虽小、名气却很大的“宋江起义”2。

就在内乱不止的局势下,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做了一个雪上加霜的决定:与金国结盟,联合灭辽。结果,金灭辽后大举侵宋。大敌当前,徽宗匆匆禅让皇位给长子赵桓,自己打着幌子“幸”镇江去了,直到金军暂退后他才回来。

赵桓即位后,改元靖康,是为宋钦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卷土重来,闰十一月二十五日(1127 年1月9日),金军攻破了宋首都开封外城,“邀请”宋徽宗去金营,假意议和,实则为了要挟宋政府代为搜刮钱财、掠夺妇女。钦宗说:“上皇惊忧而疾,若必须去,朕当亲往。”大臣张叔夜谏阻钦宗,恳请他不要去,钦宗说:“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痛哭再劝,所有人也都跟着痛哭。钦宗骑在马上,回头叫着张叔夜的字说:“嵇仲努力!”钦宗这一次去金营,就再也没能回来。当时,钦宗被扣押后,金人又诱骗宋徽宗出城。徽宗明知可疑,却说:“若以我为质,换得官家回来,在所不辞。”官家指的就是宋钦宗。结果,徽宗也中了金人的圈套。

靖康二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不久,徽、钦二帝以及大部分皇室成员、一些大臣和众多女眷一起,被金人俘虏北上。一路上,他们身心都受尽凌辱。宋徽宗异母弟弟燕王赵俣途中饿死,尸体被扔在马槽里,因为盛不下,双足还露在外面。燕王的“待遇”尚且如此,一般随从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许多人都在路上被饿死、被折磨、被侮辱。

有一天,徽宗对随行的大臣曹勋说:“我身边的人,只有你是健壮后生,有脚力,又都知道我北行的经历。我想要你带着我的信去寻找康王,但愿他能知道父母牵挂着他,还有,把我们此行的艰难也让他知道。”曹勋成功逃出,后來写下了《北狩见闻录》,记录了徽宗他们北去路上的许多细节。其中一个很小的细节,读来令人叹息。有一次,徽宗渴坏了,让人摘道旁的桑葚给他解渴。吃着桑葚,他想起了一件幼年往事,就对旁边的曹勋说:“小时候我见乳母吃这个,于是取来数枚吃,正吃得美,就被乳母夺去了。今天再次吃到桑葚,又遭祸难,这岂不是桑实与我共始终吗?”

金太宗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宋徽宗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城北旧古城),终年 54 岁。

说完了宋徽宗,我们再回头来看《听琴图》中的另外两个人。有人认为右边红袍者是蔡京,左边绿袍者是宦官童贯。但也有人质疑说,童贯既是宦官,怎么有胡子呢?其实,《宋史》中记载,童贯的确长有胡须,只不过胡须稀疏,只有十来根。但是,仅凭胡须来判断是不够的。因为实际上,蔡京比宋徽宗大三十多岁,童贯比宋徽宗大近三十岁,从年龄上看,画中二人不应是蔡京和童贯。3

我们姑且不论二人到底是谁,端看他俩的神态,一个仰面窥天,一个低头沉思,已经进入了琴曲的意境。从他们的神态可知,琴曲的意境是非常高妙的,以至于心神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状态。绿袍人笼着袖子,一根手指露出半截来;红袍人扇子斜靠在手臂上,并未挥动。

这样的细节显示出他们细密的心思和入静的状态。

画中描绘的人物、器具、松竹,也都体现了听琴所需要的寂静、细密的条件。琴弦是细的,桌腿是细的,松竹的枝叶是细的,就连人物的眉眼都是细的。细致、优雅,这是宋徽宗喜欢的风格,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可是,你能想象奔突而来的金人兵马闯进听琴的画面吗?单是看这幅《听琴图》,也能使我们了解宋人不敌金兵的一种原因了。

绿袍官员旁边站着蓝衫童子,他的手势以前我们讲过,那是叉手礼。

下面我们再看看三人的坐垫。有人说那是蒲苇草垫,哦不,仔细看,那垫子的材料灰色和金色相间,更像是一种兽毛,那很可能就是“狨(róng)座”。宋人笔记中有记载,说狨像大猴,生活在四川,脊背上的毛最长,颜色如黄金,取数十片缝成一张坐垫,价值昂贵。而且,只有重臣经恩赐才可使用。狨座上的听琴者身份很高,而抚琴者自然就更高,这个细节也可作为“抚琴者是宋徽宗”的一个依据。

树木

粗看此图的人,或许会被人物所吸引,而不大注意樹木。其实,宋徽宗身后的树是非常重要的。徽宗身后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此外还有两种植物:一丛翠竹位于松旁,另一种植物——不仔细看还注意不到,它的根,和松树紧挨着。那是一株凌霄的根。凌霄是一种攀缘藤本植物,自身不能直立,只能依附于别的支持物,缠绕、攀缘向上生长。图中有三个人,正好也有三种植物,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到一点什么?人和植物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让我们带着问题,接着往下看。

先看松树的形态(见下页)。它的枝干倒挂向下生长,姿态放低却又不至于坠地,在下探以后又有一点仰势,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特征。古代画家认为,这种样子的松树如同有德的君子。4 再看松叶。有研究者指出,有一部分松叶的叶端是红褐色,据此推测这棵松树患了落针病、赤枯病,进而认为,既然松树象征有德的君子,那么患病的松树就表示君子的品德可能出了问题。不过,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公布的官方高清《听琴图》中,却找不到红褐色叶端。因此,松树患病象征君子失德的观点恐怕站不住脚。况且,即使这棵松树有一些病叶,也不能认为其必然象征君子的道德有亏。因为在高度重视写实的宋画中,染病或虫咬的叶子并不少见,比如《果熟来禽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尽管没有发现松树的病叶,但接下来,我们却可以发现凌霄和竹子的异样。

沿着凌霄的根部一路往上看,你会发现这株植物长势很好,一直缠绕到了松树的顶端。不光如此,从下到上,它还开出了数朵娇艳的花点缀在松树枝叶间。如果说松树对应宋徽宗,这株凌霄所对应的,应该就是那个红衣人吧?再看松树旁边那丛竹子,本来整体长势略向

右偏斜,可是,其中的一根却于丛中分出来,弯折向左。不知你是否和我有同感——那根翠竹的姿态,并不自然,似乎是被绑缚在松树上。也许有人会说,竹子也许是风吹歪的呢。请注意香炉的青烟,正微微向右飘,恰恰和那根翠竹弯折的方向相反。因此,这就排除了被风吹弯的可能性。如果说凌霄对应的是红衣人,那么,翠竹对应的就是绿衣人吧。凌霄、竹子对松树的亲附,恰如绿衣、红衣对道衣的聆听;微风轻拂着枝叶与花朵,正如琴声沟通着思想与情感。至此,我们不难感受到,这幅画表现了徽宗君臣的和谐关系,甚至,由于植物对人物的比拟,使这一主题的强调,还稍微显出那么一点刻意。

题字

现在我们来看画的题字。如果说画面还算含蓄,文字可就明白多了。

题字分为两部分。一是宋徽宗用他独创的瘦金体题写的画名“听琴图”,以及画轴左下角他的独具一格的

“天下一人”花押(花押上盖的印文是“御书”)。二是松树上方蔡京的题诗。诗文内容是:“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历史上蔡京虽然被认为是奸臣,但是字写得很好,诗文用的典故也很有意思。

“灶下桐”出自《后汉书·蔡邕列传》。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精通音律,是鼓琴高手,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桐木燃烧发出的爆裂声被他听到了,他知道那是做琴的好木料,于是把那块桐木抢救出来,制成了一把琴。因为琴尾有烧焦的痕迹,这把琴还得了一个有趣的名字“焦尾琴”。这个典故的含义是,同样一块桐木,有人用它烧火,有人用它制琴。它的命运取决于有没有善用它的人。

“松间疑有入松风”也是用典。《风入松》是一首古琴曲,据传是嵇康所作,曲风徐缓不急,听上去断续相接。在《听琴图》中,熏炉上的轻烟微微向右飘散,清风徐来,与《风入松》琴曲的意境相符。唐代诗僧皎然曾为琴曲写过词,其中有“何人此时不得意,意苦弦悲闻客堂”,表达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悲苦心情。

第四句的“无弦”是暗指陶渊明抚无弦琴的典故。《晋书》中记载,陶渊明有一把琴,弦坏了,但他并没有扔掉它,还是依旧抚弄这把无弦之琴,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弦外之音

了解了蔡京题画诗的用典,你是否听出更多的弦外之音了?借着诗与画,蔡京应是在表达渴求重用之意。蔡京不是宰相吗,怎么还要求重用?实际上,蔡京做宰相并非一帆风顺,其间也曾起起落落。据《宋史·蔡京传》,蔡京腐败,乃至于他家的仆役有做大官的,陪嫁的婢女有封为夫人的,宋徽宗也逐渐不信任他。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令蔡京辞官。但在宣和六年,蔡京凭借朱勔的势力,再度被起用为宰相。那时,宋徽宗正好四十岁左右,和图中抚琴者的中年形象相符。

了解了歷史背景,我们再细细思忖,“仰窥低审含情客”这一句诗,也是有弦外之音的吧?“含情客”所含的情,在蔡京心中,想必不是一般的脉脉含情,更有可能是这样的“情”:仰面窥天的绿衣人,是表达恳求原谅之情;低头审思的红衣人,是表达内省悔过之情。

当然,弦外之音不必只有一种。同样一幅画,或一段文字、一首乐曲,因每个人的经历、立场、处境、目的不同,甚至受当时情绪的影响,做出的解读都可能不一样。在读画时,我们也不必强求一律,我的解读当然不是标准答案。如果你的解读和别人不同,不必担心,别人的解读诚然不错,你的解读也可以很精彩。甚至有的人喜欢直觉胜过思考,那么,只是默然地看画,从《听琴图》中获得安谧的心境,也很不错。

最后,我们再来看两幅徽宗的画。《祥龙石图》的原型,是从太湖区域给徽宗长途运来的一块太湖石。《瑞鹤图》描绘了二十只丹顶鹤,其中十八只翱翔在宫殿上空,另两只立于殿脊鸱(chī)尾 5 上。宫殿在云中浮现,白鹤在云上翱翔,好像天宫仙境一般。过去,因为《听琴图》上有徽宗的题名与花押,人们一度认为是他的亲笔画,不过实际作者应为宣和画院 6 的画家,但《祥龙石图》《瑞鹤图》是公认的徽宗亲笔画。在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心中,石是祥石,鹤是瑞鹤,他是那么渴盼祥瑞的出现,以减轻对大宋国运的担忧。可惜,所谓祥瑞,于他不过是随手就被夺去的桑葚罢了。时移势迁,刻意营造和谐氛围的《听琴图》,如今看来,也未尝不是一曲宋朝的挽歌。

1、方腊起义: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 十月,方腊率众起义。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被俘,解往汴京,同年八月被杀。

2、宋江起义: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起义。宣和三年 (1121年) 五月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3、蔡京生于1047年,童贯生于1054年,宋徽宗赵佶生于1082年。

4、 [五代] 荆浩《笔法记》:“松……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分层似迭于林间,如君子之德风也。”

5、“鸱尾”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构件,位于屋脊两端。据《唐会要·卷四十四·杂灾变》,鸱尾象征传说中能喷浪降雨的东海鸱鱼,意在压制火灾的发生。

6、宣和(1119—1125年) 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宣和画院指宣和年间的翰林图画院。

田玉彬简介

田玉彬,作家,学者。

清明上河图研究会顾问。《青年文摘》《北京青年报》《现代青年》专栏作者。

主要著作有《中国画好好看》、《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洛神赋图:曹植的爱情》、《给孩子的传统文化课》(4册)、《陪孩子看中国画》、《中华传统文化通识读本》(12册)等。著作曾获“影响教师的100本书”“2022年度桂冠童书”等。

猜你喜欢

凌霄徽宗蔡京
文史视野下的徽宗绘画与文化权威构建
——《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研究》评介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金马传说
凌霄和月季
实话
蔡京忏悔录
蔡京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