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的科学之美
2023-12-10赵艳霞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江苏省苏州市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亦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精致的设计闻名于世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至春秋时期。
苏州园林的魅力还体现在它所蕴含的科学之美,园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踏上苏州园林的科学探索之旅吧!
拙政园中的生态系统示意图(供图/赵艳霞)
苏州园林的生态之美
苏州园林是生态平衡的杰出代表。以著名的拙政园为例,它是如何维持生态平衡的呢?
在拙政园中,不仅有美丽的建筑和精心布置的花园,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和水体。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鸟类在树上筑巢,鱼儿在池塘中自由穿梭,各种昆虫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植物、动物、微生物与环境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张具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生命之网。
这些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园林的生气、维持了生态平衡,每一种生物都在这个奇妙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苏州园林的生态平衡让游客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苏州园林的植物之美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不仅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园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游客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不仅让植物收获了成长的养料,还改善了园林中的空气质量。靠近园林中的植物,你可以感受空气的清新,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给予我们的馈赠。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不仅因其独到的观赏性令游客沉醉,还为鸟类和昆虫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维护了生态平衡。
苏州园林的“活水”之美
水,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在造景手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你也许听说过,水有“活水”与“死水”之分。简单来说,两者可以从它的流动性进行区别。一般情况下,“活水”指的是有水源且流动的水。流动的水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水质。
苏州园林中的光合作用原理示意图(供图/赵艳霞)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布置水景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水一定要为“活水”。园林中的水要与整个苏州城的水系水网相联系,让水的引入和流出形成自然循环,从而得到良性发展。那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让园林中的水流动起来的呢?
大自然,无疑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周而复始的运动,这便是自然界的水循环。受自然界的水循环启发,古代匠人将这一原理运用到苏州园林的建设中,成功地让园林中的水流动起来。
园林中的水循环示意图(供图/赵艳霞)
园林中的水一般有3类来源,即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与时令水。园林中的水通过“引水”“借水”“掘水”与苏州的河网水系贯通,河网水系中的水经过蒸发,被冷空气凝结成水滴,以降雨、降雪的形式落回园林中,园林中的植物将吸收的水下渗,并通过径流再次汇入河网水系中——这样,园林中的水就与整个城市的水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这样的循环系统起到了水的氧化和过滤作用,维持了水的清澈和干净,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极具生态性的水景体验。
苏州园林的声音之美
声学设计也为苏州园林锦上添花。苏州园林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给人们带来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在拙政园中,声音的设计对于环境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水声、鸟鸣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怡人的声音环境。这些声音在园林中传播,与景观相互作用,让人感觉宁静和轻松。流水声如同柔美的音乐,鸟鸣增添了生机,微风的声音则让人感到舒适。声音设计考虑了游客的感知,使其在园林中享受到愉悦的声音体验。那么,它是如何运用声波的传播原理来创造独特的声音环境的呢?
园林中声波的折射与温度关系示意图(供图/ 赵艳霞)
在拙政園中,我们可以实际学习和感受声波的折射。声波的折射,即声速的不同所引起的声波传播方向的改变。温度是影响声速的一个因素,声波会向温度低的方向弯曲。因此,在夜晚或者清晨,地面温度下降,声波就会向地面弯曲。此时,如果对着反射表面(例如平静的湖面)发出声波,声波就会沿传播方向跳跃式传播。例如,若对着水面说话,湖对面的人会听得非常清楚。
在拙政园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声波的散射现象。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表面不规则、有起伏的障碍物时,将形成不定向的反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声波的散射。还有声波的绕射(也称为声波的衍射,指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声波会绕至障碍物背后并继续向前传播的一种现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述的就是声波绕射的现象。
园林中声波的散射示意图(供图/ 赵艳霞)
苏州园林巧妙地运用阳光、植物、声音、水等元素,创造了一个独特、和谐的生态环境,反映了中国古代匠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向世人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希望这次科学之旅,能激起你对科学和自然的兴趣,去发现更多的科学之美!
(责任编辑 / 代竹蕊 高琳 美术编辑 / 韦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