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
2023-12-10张红梅
摘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相关策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消化。本文旨在探究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關键词:教育信息技术;小学语文;策略探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革,使得原本枯燥难以理解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和形象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打造高效的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以应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二、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提供了众多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进行整合和展示,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技巧和方法,并且充满乐趣。通过信息技术创造的良好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环境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更多的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且受限于地域活动范围。然而,信息技术却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事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了解到各种新鲜事物,拓宽他们的眼界和视野。他们的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对身处广阔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这将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逐渐将学习视为期待的事情,并逐渐培养对学习的喜爱,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1]。
三、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引入信息技术动画,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阅读材料,对于相同的材料内容,每个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都会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材料中描写的场景的观察和联想,而另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用自己感兴趣的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无论他们的思考方式如何,最终都会产生一定的思考成果和表达内容。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教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形式来展示场景和形象。通过塑造人物群像,可以引发学生对情感、家庭、社会等主题的集中思考。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联想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例如,在教学《搭石》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展示家乡的小溪,然后通过细节的描绘让学生看到小溪上的搭石所承载的家乡情感。文章中提到小溪在汛期会发生灾害,在山洪过后需要使用搭石的情节可以通过动画形式显示,便于学生理解搭石前后小溪发生的变化,并突出文章中的情感描写。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个场景,让学生根据文章中描写的个人视角观察景象和感想,回顾搭石的过程。同时,将人物形象赋予家乡情感的动画显示,使学生能够进行二次观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表达人物情感上。对于那些用简单语言叙事的学生,可以进行口头描述,帮助他们认识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可以学习的写作技巧[2]。
(二)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交际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传统的黑板教学也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表达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使学生勇于模仿并积极参与讨论。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忽视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这往往是因为考试不涉及口语交际内容,导致家长和教师对此缺乏重视。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互联网技术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想法,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促进有效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展示不同语气的讲话片段,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语气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推己及人,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尊重他人和友好相处。在播放视频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气对情绪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创设情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常常使用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故事情境、对话情境、表演情境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暮江吟》为例,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诗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傍晚江边残阳斜照江中的美景图,让学生沉浸其中。接着,播放一段《暮江吟》的诗朗诵视频,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呈现刺激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和分析古诗,具体理解诗句的含义。例如,教师可以解释“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描写了江水在残阳下的特殊景色,其中一半江水被残阳照亮呈现红色,而另一半江水则因未受到阳光照射而保持碧绿。
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图文并茂、声情并举的教学方式,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无形中也创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从而讲解情景中的寓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
(四)完善信息技术应用机制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巨大。但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机制。这包括规范化、全面化和效率化等方面的构建。
首先,教师应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等资源收集更多与古诗文相关的资料。同时,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建立“对分课程”机制,强化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环节,健全和完善应用机制。教师可以制作多样化的学生自主学习课件,运用多媒体PPT技术深入讲解重点知识,并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多媒体PPT课件或微课课件中,并进行教学的融合与拓展。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浪淘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多媒体PPT课件或微课课件,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黄河、作者、历史和地理等相关知识。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深刻体验诗歌的意境,还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规范化、全面化和效率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机制,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拓宽知识面,并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4]。
(五)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互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于语言的学科,要想让小学生从根本上学好语文,需要基于师生之间良好的汉语沟通和交流。传统的语文课堂通常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和板书,与学生互动较少,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然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和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录音机、智慧屏幕等辅助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互动教学,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促使他们不断掌握知识,拓展语文思维,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举例来说,在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寓言故事的动画,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了解故事内容[5]。同时,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种田人碰见野兔是偶然事件还是一般事件?”或者“兔子是否每天都会来?”等,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
在动画观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他们相互交流观点,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引导积极发言的同时要进行动态教学管理,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推动课堂进程。通过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六)借助信息技术延伸课程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超越课堂和教材内容的限制。仅仅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后延伸,并将更多内容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一些有故事性的内容,这样学生反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寻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生平等内容,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延伸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周边的相关知识。通过持续的类似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和语感都会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能力将更真实有效。[6]。
例如,当教师讲解《春夏秋冬》这篇文章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美丽的景色,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从而拓展延伸课程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生以四季景色为论点进行相互讨论。在信息技术烘托的四季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促使学生之间展开了富有活力的互动,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供辅助学习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在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具备审美教育能力和良好的活动组织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将审美能力教学理念贯穿到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在交流和指导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个例子,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几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开展审美教学的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形態,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外形特征。通过实践活动构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发现文章描写的亮点和爬山虎本身的美感。在沟通交流和领悟中,学生可以从本堂课中学到有价值的内容。除了课堂知识外,还可以适当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记住课文内容,还能熟练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升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小学语文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教学,使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效果更加理想。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技术,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张红梅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参 考 文 献
[1]徐乔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效[J].天津教育, 2022(6): 55-57.
[2]陈明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读与写:下旬, 2022(3):84-85.
[3]帅瑞高.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课内外, 2022(25):67-69.
[4]张敬琪.应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以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为例[J].天津教育, 2022(7):39-40.
[5]周兴东,杨发柱.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22(3):29-30.
[6]赵永康.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研究[J].好日子, 2022(33):142-144.
张红梅(1971.01.12-),女,汉族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