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者有道
2023-12-10张锦凯
□ 张锦凯
孙大勇/图
少时不知父母心,读懂父母已不再年少。每逢佳节倍思亲,诵读《孝经》,检视自己,传承中华美德:孝者有道,方为孝道。
从古至今,孝顺之人善于继承并发扬先辈的事迹和家族的志向,正如《中庸》所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其“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更是成为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文化基因。《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经典政治伦理著作,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但《孝经》对孝的诠释更加全面深刻,绝非我们平日片面认为的孝,现在读来仍然直指内心的痛点,发人深思。
做一个孝顺的人,很简单,就是子女要好好善待老人。而要做一个有孝道的人,则很不容易,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如何善待老人?怎么做才叫善待老人?可见孝是有道的。孝者有道,《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体是父母赋予的,保护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这是孝的开始;《孝经》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拒绝行孝;《孝经》点明“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物质生活,只是孝道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要求,让父母心情愉悦,没有忧虑,这才是最重要的;《孝经》强调“礼者,敬而已矣”,对父母长辈保持一种恭敬的礼仪礼节也是孝的表现……读《孝经》,修身行孝,不仅仅是善待父母,更是成就自己。
古代选拔官员,孝道是一个最基本的考察标准,“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如果不孝敬父母,连个正常人必备的道德品行都没有,那你凭什么入仕途呢?在封建社会,为了维持统治秩序,不少王朝都将“以孝治天下”作为治国纲领,忠于君主就是忠于国家,但容易走向极端,演变成愚忠愚孝。《孝经》中写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功成名就,让自己的名声流传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为国建功,为家立业,用自己奋斗的成就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骄傲自豪,这就是最大的孝。其实,孝是一种和谐,也是一种家国情怀,永远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并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个中国家庭。
如今,子女婚后基本上都与父母分开居住,两代人生活空间独立,互不打扰,但“小家庭时代”的到来并不影响孝道与家风的传承。也许因为时间和空间距离等受到限制的原因,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大多以钱物表达孝道,而陪伴则不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趁早,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孝者有道,包容父母的不完美;孝者有道,让父母放心;孝者有道,对父母和颜悦色;孝者有道,用父母曾经爱我们的方式爱他们;孝者有道,开导父母,多听听他们的唠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读起《游子吟》,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那厚重而深沉的父爱母爱给人无尽的感动。生于平凡,我们该如何报答父母呢?孝者有道,那就按《孝经》中所说的来办:“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