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信义油匠”15年还清3000斤油债

2023-12-10

环球慈善 2023年4期
关键词:坪村油坊账本

无妄之灾

说起当年的无妄之灾,王金学就一阵阵心酸:“2007 年腊月十九的夜晚,那天夜晚雪下得比较大,早晨起来,油坊全烧空了,门都烧没了,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灰,900 多户乡亲预定的、刚榨好的3000 多斤油都烧光了,总共值五六万块钱,我一年挣七八千块钱,还清这笔钱就得五六年。”

王金学说:“乡亲们一看这个样子,当年过年都没有来我家要债。”茅腊坪村村民曹光明说起当年的事也是一阵唏嘘:“我当时就想着算了吧,没有多少錢,两三斤油,就不要了。”村民罗国有当存着一样的心思:“以前都是把芝麻存在他那里,出了这样的事,我就说算了不要了,他说那不行,我们要讲诚信,你拿来芝麻就是指望我吃油,无论怎么样都要给你们赔上。”

面对乡亲们的宽慰,王金学:“我老娘总是爱说,对别人要诚心诚意对待,这是世上第一重要的事,要失信用了,出门根本就办不了事。这次的事过后,我就想,等身体好一点,只要还有这个命在,就一定把债都还完。”

坚定不移

人不能失了信。可要补上3000多斤油,得拿出6 万多的成本,王金学根本凑不出来。他决定种上芝麻花生,再榨成油,一点一点还给乡亲们。起初他盘算了一下,家里有4 亩地,加上乡亲们无偿借给他的7 亩地,1 年能榨670斤油,自己留30 斤保障基本生活,剩下的还债。3000 多斤油,5 年就能够还清。可是,现实却很残酷。

记者翻看了王金学的账本发现,从2009 年开始,每年的记录就越来越少,只有一页两页了。王金学解释,在超市买瓶装油的人越来越多,这对他家的油坊生意冲击很大。所以就只好想别的办法挣钱还债,于是开始养猪、养羊。每天早上起来先将牲口喂了以后,就上山割点儿草,回家后再接着榨油,几乎几天都是半夜一点钟才睡觉。“有一次可能因为天太热,我就病倒了,在医院住了11 天才出院,大夫却说你出院太早了,起码得住20 天,你这是中风。你光说要还债、要还债,可人命关天啊。我跟大夫说还债要紧,我的腿能走后就拄个棍回家了,回家第三天就开始干活,那时走路时腿还有点儿软。”

还债,已经成为王金学的执念。再后来,政府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村里给王金学申请了3000 多元的扶贫资金,他买来5 头羊、20 只鸡,日子开始有了好转,“买了五只羊回来,一年得卖几千、万把块钱。”

“就这小牛娃,我没有进来,它就追着屁股撵一圈儿,去年还有一群鹅,年根儿上把七八只鹅卖了,一进来就嘎嘎叫唤,说来也像个动物园。” 在十堰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初见王金学,说起自己的生活,他总能爽朗地笑起来,这是因为,这个80 岁的老农民终于放下了悬在心头15 年的大石头,第一次感到轻松,这块大石头,就是一本账。

记者问他:“你是从2002年开始记账的吗?” 王金学说:“是的,2002 年开始记的账,我油坊以前生意一直都好,天天都有小车子来拉油。” 王金学是开油坊的,2002 年到2007 年,账本的流水密密麻麻。可到了2008 年,账本却只记了3 页。

饱经忧患

每还清一家的油,王金学就会在账本上打一个钩。但2020 年,这个钩却迟迟没有出现。儿子为帮家里还债,外出打工,却出了车祸。

那是2020 年5 月18 日的早晨,王金学的儿子在医院里抢救了三天,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背地里,王金学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在山上做着事,累狠了,做不动了,特别是做不动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哭。有一次我和亲戚在山上挑红薯叶子,绊了一跤,就哭了起来,亲戚问我是不是摔伤了,我说不是,是累得干不动了,儿子也不在了,想到这个,我就趴在地上哭得起不来。”

儿子外出打工因车祸离世,把日子刚有起色的王金学又一次打入谷底。但想到还有未还完的债,他又不得不坚强起来。“在这世上,再艰苦的事都要有人做。”王金学说,“这几年都没敢想太多儿子,有些事儿不能想得太多。只想我们身体好,就还能干下去。”王金学的爱人在一旁哭泣,说自己也好久没梦见过儿子了。

得偿所愿

一场火的无妄之灾,一家人的还债执念,乡亲们能理解,更敬佩。

村民钟太兰就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年龄大了,整天都累得很,看得人心酸。但是他任凭累驼背,都要还账。每一年都还,从没有断过。所以我们的地给他种,我愿意。我家里有3 亩多地都是他们老两口种的,种了做成芝麻油还大家的债。”村民曹光明也一直向外界宣传王金学的事迹,“不光是我们本村的,包括我们邻村的,老河口的,都跑到他这里来加工油,他人品好,口碑好,生意自然就好。”

2023 年1 月,王金学终于还上了所欠的最后一户乡亲的油,这本还油账本记了15 年,终于可以彻底地合上了。“打钩的都是拿完的,都还完了,这个账就清了。再也没得账了,心里踏实多了,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度个晚年了。”

稿件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猜你喜欢

坪村油坊账本
驴磨油坊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丰收
远去的老油坊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丢失的红色账本
大树爷爷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闯市场有妙招 小油坊变大门店
精准定位 创意开发——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