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唯一的水上护林队48载把荒山秃岭绣成林海

2023-12-10梁宸瑜

环球慈善 2023年4期
关键词:护林护林员太子

梁宸瑜

烟波上荡漾着山形林影,一道白线似的浪花向江岸边袭来,波浪拍打在岩石上,传来一阵有节奏的哗哗声,清音圆润,闻之神爽。细听之下,浪拍岩石声中还裹挟着渐响的轰鸣声,朝远处浩渺江面望去,只见一道模糊的黑点正逐渐靠近。

离得近了才看得真切,一艘小型巡逻船划开江面,正驶向前方的南陽市太子山林场,船员是太子山林场护林员——河南省唯一的水上护林队,他们的护林范围是豫鄂交界处淅川县香花镇太子山。2014 年12 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地处“出水口” 的太子山林场成为丹江水流入主干渠前的生态屏障,而消除火灾隐患、防止滥砍盗伐、预防森林病害,是护林队的主要工作。

从高处望去,这里绿山耸峙,清河竞流,众鸟争鸣,四季都是看不尽的满眼绿色。这22 平方公里的林区,已经经历了三代人的守护,如今仍有40 多名护林员守着。48 年的坚守,他们把荒山秃岭“绣”成了林海。

阵阵的林涛,悦耳的鸟鸣,汩汩的江水,伴随着夜风时而撩拨太子山护林队场长陈人范的梦境。“从荒山到林海,这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 已过花甲之年的陈人范感慨地说。

磨破百双鞋,山上植树、护林始终如一

一如往日,天刚蒙蒙亮,陈人范就准点醒来,他睁开眼睛揉了揉脸上有些松弛的皮肤,打起精神起床去煮了碗玉米粥、热了个馒头,利落解决了早饭后,陈人范就拿起柴刀、锯子,匆匆赶往1 公里外的码头,准备与其他护林队的成员坐船去山林里,开启一天的护林工作。

“护林要趁天光,不同季节巡护时间是不同的,一切以天光为准。夏天亮得早,就早点出发;冬天亮得晚,就晚些行动。”陈人范看着初升的太阳介绍说。清晨的山间还笼罩着一层薄雾,林深清幽,从远处望去,只能隐约看到一点山的影子。22 平方公里的太子山林场,形如一只张开的巨手伸进水库,形成了五道湖汊。由于山路崎岖难行,两山之间要绕道几十公里,护林队巡护只能借助船只往返。

巡逻船拖着一条滚动的银带, 在墨绿色的湖面上划出一道弧线。将船在山底下停稳后,陈人范和几个同事跳下船往山林中走去,“以前这儿一条道都没有,现在这些小路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踩出来的。”陈人范拿着柴刀随手拨开一根树枝,指着前方的羊肠小路说。太子山林场共有6 个林区,因面积太广,每次联合巡山时,护林队一天只能巡两个林区,这么多年,他和队员每次都要步行20 多公里巡林,在那或陡或崎的山路上,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子。

沿着小路往前走,一缕缕阳光射了下来,铺成了一条洒满碎金的小道。不论向哪边树林张望,都望不到山林的尽头。陈人范手指着前面幽静的树林,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以前这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到处是石头,现在这些树都是我们栽的,特别有成就感,特别自豪。”

虽然都已经年过六旬,但陈人范和几个同事都决定“退休不退岗”,之前的护林员老前辈尚锁牛在60 岁退休后又坚持护林5 年,直到65 岁实在拗不过家人的担心,这才结束了几十年的护林工作退休回家。“他是第一批来护林队的,一干就是几十年,今年已经74 岁了,上个星期还给我打电话,说场里如果哪天方便了,就把他也捎着,他还想到林场看看。”陈人范感慨地说。

40 年岁月换来22 公里林海

站在山顶远眺,莽莽太子山林场一望无际,古木参天。偶尔的几声鸟鸣,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临近中午,大家席地而坐,吃着自带的食物,聊起了40 年前的生活。

“1958 年,丹江口水库开始修建,2.23 万淅川人分三批西迁青海;1966年起,又向湖北荆门、钟祥两地移民6.9 万人。”陈人范回忆说,在1975 年,淅川县政府申请建造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后经过河南省林业厅批准,第一批太子山护林队成员就热火朝天地开启了造林计划,一群20 岁出头的热血青年背着帆布帐篷、草垫赶到这里,硬是用铁锹和镐头,在荒山里砸出了一片新天地。

1975 年10 月到太子山的杨俊将,当时还不到20 岁,如今已两鬓白发。“在石头山上栽树,首先要解决土和水的问题。”杨俊将回忆,镐、锨不知用坏了多少把,打钎时他们几个人虎口上的裂口就没长好过,好不容易把石头缝凿成了一个个坑,还得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泥土;没有水,他们就在山上围堰,用木桶和陶罐从山下把水抬运上山。为了确保苗木根部培土不被雨水冲走,他们用一块块石头在每棵树苗的根部垒起月牙形围挡。“一帮人,从山脚‘之’字排开,硬是把树苗、土传递送到了山顶。”回想植树的场景,杨俊将感慨万千。那时交通并不便利,“杨俊将半年时间里吃住都在山上,半年后回家,孩子都认不出来他了。”陈人范望向林区深处,目光幽深带着丝丝回忆。

1984 年从部队转业到林场的陈人忠,当时只有23 岁。为了增加树苗根部的储水能力和土壤肥力,陈人忠发明了“底肥栽苗”法,即树坑挖深,坑底放入适量腐熟的落叶杂草,用泥土封盖、压实,在上面栽苗培土。“一来保墒抗旱,二来能让肥力缓慢持续发挥。”陈人忠说,这种方法虽没啥技术含量,但不花钱又实用。

当年亲手栽种的松、柏、栎树,苗木只有手指那么细,如今长得比脸盆还粗。虽已进入花甲之年,但陈人范、陈人忠等人却因放心不下他们当年亲手种的树,如今依然守护着这片林子。“山上种棵树不容易,过不了几天就想去看看它们,每次来到林场就不想走。”

“秋娃岭”的那段往事

蜿蜒无尽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下,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种活树重要,护好林也重要,而这22 平方公里的林区,需要做的工作可不少。

上山一次并不容易,陈人范等人在巡林前要备好干粮,拿齐巡林需用到的刀具,以前条件差时只能用军用水壶装满凉开水,“上山是没有路的,过长的树枝要砍掉才能走过去,咱们脚下的小路就是这样来的。”陈人范指着脚下的路介绍说。

“要消除火灾隐患,把易燃的干草还有靠近林区的农田秸秆都要清理掉,有一些老百姓或来山里放牧,或逢年过节放炮等,这都要给他们科普,做好宣传劝导工作,种树护树不容易,保护工作要做好。”陈人范介绍。除此之外,山上的树木也会染病,陈人范等人还要做好对病虫灾害的防治工作,天气炎热时,树林里非常闷热,护林员们还要背上装满药剂的药桶,足足有20 公斤,一片林区最快也要3 天才能打完,每次打药,护林员们的肩膀都会磨出茧。

站在山腰凝神抬望,但见远处那座山峰高插云间,流云泻动,云遮雾涌,而透着云雾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山上的绿意。“秋娃岭”曾是护林员赵好秋的护林范围,因赵好秋小名‘秋娃’,与他熟识的护林员们都喊那座岭为“秋娃岭”。他是最早的那批护林员之一,曾经为保护山上的重点抚育林区,防止牛羊啃咬,花了3 年时间用石头垒起了几公路长的隔离区。

可由于常年巡山,风餐露宿,还不到50 岁,赵好秋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肠胃病。2010 年9 月,58 岁的赵好秋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弥留之际,他对围在身边的老伙计提了这辈子最后一个要求:能不能把山上的柏树砍两棵给他做棺材?陈人范跟几名老队员对望几眼,只能沉重地摇摇头:不行。赵好秋似乎早知道答案,點点头,闭了眼。“他干了一辈子护林员,他能理解,每一棵树都是一个净化水库的‘绿色卫士’。”陈人范说。

几十年来,赵好秋管护的林区无盗伐滥伐和森林火灾发生,自己却积劳成疾,长眠在太子山巅。他在时,整日与山林中的一草一木为伴,去世后,化作一抔黄土依然守护着太子山。附近居民把他以前看护的山岭称为“秋娃岭”,以感念这名平凡的护林员。

子承父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6 岁的刘天豪现今是太子山护林队里年龄最小的护林员,自打他有记忆开始,就记得父亲经常背着他去太子山林里,带着他一起护林。在刘天豪印象里,父亲有次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就直接跑着进山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夏季炎热,山林意外失火,因父亲及时赶去灭火,最终避免了一场火灾,自此这件事就在幼小的刘天豪心里留下一颗护林的种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刘天豪如今已然是太子山护林队的成员之一。

刘天豪也曾走出林区工作过,可对他来说,外面的一切他都不太适应,“在外面待着浑身不自在,感觉不是我的归宿。”刘天豪挠挠头,语气中带着些许不好意思。几经波折再次回到家,拿起熟悉的刀具、镐子后,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平静。

让刘天豪记忆深刻的是一次巡林时发生的意外,“那次风浪特别大,感觉巡逻船在江上就像小纸船一样,快晃翻船了。”由于过度颠簸,一名护林员落水,幸运的是被救了起来,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天豪都惊魂未定。“生命都差点有危险,还怎么干下去?后来想想,我也离不开这里的山水,这些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舍不得离开。”刘天豪憨厚地说。

人生中总会要有那么几次冒险的决定,有人为生活,有人为亲情,有人为梦想。陈人范等人心里也挣扎过,他们都曾有机会“走出山”,可最终都选择留在了太子山。“我的家就在这里,在这里看着荒山变成林海,青春无悔,都值了。”陈人范语气唏嘘中带着一种肯定。近40年的巡林工作,植树、护林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48 年来,在40 多名护林员尽心守护下,林场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 提升到现在的92%,活立木蓄积量从2.5 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10 万立方米以上,他们也获得了“感动中原年度候选集体”。但陈人范和大伙很平静,“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就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远处的天空云蒸霞蔚,落日从晚霞的边沿和缝隙射出万道金色光芒,绚丽无比。“太子山走一走,活到99。”陈人忠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冲开了护林队众人脸上的褶皱。山林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不变的是哗哗的林涛声,仿佛在低语讲述这里发生的一段段平凡但又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稿件文图来源正观新闻

猜你喜欢

护林护林员太子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光影视界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仿生蜻蜓护林机
护林使者杨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