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呆呆地》

2023-12-10

环球慈善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史铁生流浪

作者:[ 韩] 沈禹图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 年02 月

“有一天,我的父亲得了痴呆症。”“看到父亲一天比一天陌生,回头审视曾经大意的自己,不禁泪流满面。”人生除死无大事,面对年老的父母,你将怎么办?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作为儿女,该如何面对父母的衰老、疾病,甚至死亡。你可以忘记全世界,我不想忘记你。

这本书是韩国版的《父与子》,是根据两位作家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品。书中描述了居住在韩国清州的年近九旬的老人李凤燮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之后,患上了艾兹海默症的相处点滴,其间李凤燮因患病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等方面发生变化之后,面临的家庭问题与两代冲突。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或许人只有在死亡面前,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这本书通过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也许我们正在浪费每一天,我们能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平凡日子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赶时间的人》

作者:王计兵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年12 月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外卖员,奔跑的行程累计15 万公里,相当于沿着万里长城跑15 个来回。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他见到最多的是跟他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外卖员、农民工、保洁员、保姆……他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地奔波,却跑丢了自己的身份:既不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个落脚之地,故乡和父母又在不断远去。

如同一个来自底层中国的行吟诗人,王计兵记录下自己和他们的狼狈,以及作为劳动者的自尊。他写道: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国度,我沸腾的血,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我嶙峋的瘦骨,就是我耸立的山川。

这些在赶时间的间隙,写在烟盒上、废报纸上的诗句,是来自劳动现场的民歌,生机勃勃、粗粝尖锐,有些被偶然传到网上,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共鸣,单首诗歌阅读多达2000 万人次,这本书就是他诗歌的集结出版。

《星期六晚我们去散步吧》

作者:隔花人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 年02 月

世间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的意义,花有花的语言,风有风的方向,种子有种子的选择,每个与你相遇的人都有他出现的理由。诗歌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每个人都是诗人,每个诗人都是孩子。

作者写选择:那些不愿看世界的种子,没有发芽;

作者写内卷:明天的事明天再说,没有明天的事不必再说;

作者写自我:灯在墙上的投影,也是一盏灯,如果它不打开自己,便看不清自己;

作者写喜放:当花学会照镜子,世界就又盛开了一朵花。

全书共收录作者136 首诗,灵动、轻便、可爱、活泼,短小,但又深刻,直抵内心,写下当下年轻人的内心问题、人生困惑以及现在的热门话题:写选择、写内卷、写自我、写网络,写海、写日落、写云、写月亮,还有生活中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美好。

《权力的面孔》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 年01 月

这是一幅中央帝国的权力图像,也是一部浓缩版中国帝王传记。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以心理分析式的写作手法,描写了11 张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权力面孔:权力怪兽的第一任驭手秦始皇、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代价、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的王莽、被大业压垮的杨广、偏执型人格患者朱元璋、不愿意做皇帝的正德、从伟大到平庸的嘉庆、“上帝第二子”洪秀全、被“帝王教育”败坏的光绪、生为猎物的永历、后代被斩草除根的崇祯。深度剖析权力人物的酸甜苦辣,探讨其权力运作法则和背后的行为逻辑,深入分析了他们在皇权压力之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性侧面,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运作法则和背后的行为逻辑。

《自由的夜行》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读者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 年01 月

生命并不受賄,唯信者逆风而行。这是一本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长达40 年轮椅生涯思索的结果,这更是一本问题之书,收录了史铁生关于生命、爱情、疾病、生死、亲情、命运、苦难和生存意义及生命去向的32 篇文章。

史铁生的一生,是充满苦难的一生,他在21 岁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双腿,一遍遍徘徊在荒芜空寂的地坛,责问人生的生与死,叩问上帝的安排,人只有处在某种特殊的处境中,才会思考某些问题。史铁生把这些问题想得很透、很彻底,他去过绝对的黑暗,看到永恒的星光,用妙笔深刻而透彻地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人生,自言自语式的语言直扑人心,他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

这本书叙述朴实精辟,字字珠玑,饱含了对人生的感悟,亲情的讴歌,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其中有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流浪地球2 电影制作手记》

作者:朔方等编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 年04 月

《流浪地球2》官方授权电影制作全记录,披露创制细节和十万字完整世界观。一览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流程,看中国力量如何成就中国想象。这本书提供了《流浪地球2》从剧本创作到建组筹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全流程概览。

集结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20 多位科学顾问,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角度铺陈宏大的流浪地球世界。以深度访谈展现主创主演及幕后团队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条走入重视效科幻电影幕后的“访客路线”,全方位记录《流浪地球2》创制全流程:如何写剧本?怎样拍电影?……主创齐上阵,手挽手痛谈“犯错”心得。披露众多创制细节,深入剧组探秘幕后故事、披露诸多电影之外的专属档案、收录一手设定资料,包含分镜头画稿、平面设计手稿、珍贵剧照等。揭秘各种高科技场景和道具诞生始末:MOSS、太空电梯、月球发动机、门框机器人、机械狗笨笨、休眠舱、潜水服、工程外骨骼……

用刘慈欣的话来说,在这本手记里,我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创制仍需要面对技术、人才、经验、流程、标准等方面的积累不足所带来的诸多困难。年轻的电影人在科幻电影的创作和制作上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冒险的,前进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要面对未知,在想象力的世界里跋涉,既创造历史,也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史铁生流浪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流浪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遇见一只流浪猫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