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美好 升华认识
2023-12-10孙俊强
孙俊强
内容介绍
审美体验指人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是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和心灵的高峰体验。人类通过长期的审美活动,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美才能赋予人社会的品格。
精品展示
谈美
◎朱光潜
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合。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殊相。然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
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秾”。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沉雄悲壮,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
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作品也因而畸刚或畸柔。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代表。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恐怕藏着比亚历山大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恐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
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
历来艺术家对于刚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在画方面有石涛、八大与六如、十洲之别,在书法方面有顏、柳与褚、赵之别。这种分别常与地域有关系,大约北人偏刚、南人偏柔,所以艺术上的南北派已成为柔性派与刚性派的别名。清朝阳湖派和桐城派对于文章的争执也就在对于刚柔的嗜好不同。
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也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它们畏避的。他们描写月的时候百倍于描写日。《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我读《旧约》、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诸作,才懂得西方批评学者所谓的“宇宙的情感”。回头在中国文学中寻实例,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日出行》诸作以外,简直想不出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
(选自《谈美·谈美书简》,有删改)
●赏读
文章以“美”为中心线索,从自然美谈到艺术美,进而谈到中国艺术的美,洋洋洒洒,看似散漫,实则紧扣中心,形散神聚。文中列举各种实例,阐明了两种美的实质:雄浑、劲健,这是刚性美;秀丽、纤秾,这是柔性美。这两种美并无高下优劣之分,而与个人性格和地域因素有关。本文对于提高人们对美的认识,增强人们的审美体验大有裨益。
音乐
◎赵丽宏
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
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世界复又静寂。但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优美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利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扬而奇妙,使我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
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音乐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恒久呢?
我想起了最近欣赏的一场交响音乐会。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音。然而,我的眼前既未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的仙姑,那位在盛宴上放歌豪饮的英雄更是无影无踪。我似乎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飘扬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白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浓重的铅云开裂了,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波浪又把阳光反射到空中。我就在那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选自《音乐的光芒》,有删改)
●赏读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回忆了自己和音乐有关的经历,虚实结合,思考着音乐独特的价值,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将想象与联想并用,诗意地渲染出音乐的魅力,体现出音乐给人的强烈而深刻的审美体验。文章开头从往事回忆入手,结尾写了自己最近欣赏音乐会的事情,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链接中考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花香鸟语是一种美,风和日丽是一种美,彬彬有礼是一种美,奋发向上是一种美……生活中,你是否曾与美不期而遇,碰撞出了心灵的火花?
请以“审美体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